2-29 排雷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江山纵横!
这些地雷都是由襄阳军器司生产,使用的甲药皆是从临安的军器监运来。各地的军器司隶属于临安的军器监管辖,这些地方上的军器司并没有多少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几乎都是军器监给的,这些军器司平时也大多都是做一些刀剑甲胄的修补,好多军器司连生产军械的能力都很差,就更不用说研发新武器了。
也不是没有例外,有几个军器司做得就很好,比如成都军器司、寿春军器司和建康军器司,当然,襄阳军器司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这些军器司的生产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比临安的军器监总部也差不太多,甚至,寿春军器司正在尝试用甲药制造一种单兵携带的火器——突火枪。而襄阳军器司,自从忽必烈兵临大胜关外,就在赵维的引导下,用甲药制造了这种类似于“震天雷”的新式爆炸物——地雷。
地雷这个东西,襄阳军器司其实这种东西技术水平并不高,为了使用方便,赵维还特意设计了一套“拉发”的起爆方式,用弹性很好的竹片,夹住火绳(即火绳枪上用的点火装置,以硝酸钾溶液浸泡麻绳而得,燃烧速度缓慢,1小时大约200毫米),通过插销结构,让竹片处于形变位置,而自然位置的时候,火绳的点火端就会与传火管内的火药接触。地雷使用前半个小时左右,点燃火绳,待得目标进入杀伤范围之后,通过一根拉绳在远处拉出插销,竹片向下弹回到自然状态,带动火绳点燃传火管内的火药,从而引爆地雷……
与震天雷不同,地雷就是拿来打伏击的,而震天雷主要是配合石砲投掷的。地雷整体呈球形,其引爆结构乍一看与石榴的果蒂很像,所以赵维率领的义军第一次见到地雷的时候,就有人打趣:“这是铁石榴么?黑不溜秋的。”也是自此之后,开始有了“榴弹”这么一个名称。
一开始,榴弹这个名称还仅仅是基层士兵对地雷的爱称,可没过多久,另一种可以由人力投掷的小型爆炸物——手雷也出现了,这小东西也长得和石榴也有些类似,圆柱形弹体,引爆结构也像果蒂,所以得了个“手榴弹”的诨名,再后来,随着一种新式火炮和炮弹的诞生,所有依靠爆炸冲击波或者金属破片实现大面积杀伤的爆炸物,都被称之为:榴弹。
现在,赵维麾下的义军,每个人身上都带有3个手雷,每个手雷重1公斤,装药量半斤(宋斤,约300g),铸造的圆柱弹体表面也有纵横交错的网状沟槽,将弹体分成了约200块矩形的破片,也就是说,每一块破片就是3g左右的重量,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后世的小口径步枪弹弹头也就4g的质量,所以这种手雷虽然用的黑火药,但受益于破片质量大,所以对铠甲防护的敌军士兵,照样有巨大威胁。
至于手雷的引火,与地雷类似,但也有区别,类似的地方在于,它和地雷都是靠火绳点火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地雷自带火绳,传火管中直接就是甲药,传火速度极快,拉绳即引爆;而手雷上面不带火绳,火绳缠绕在士兵的手上,点火的时候士兵将手雷在火绳上点燃,传火管中也不是甲药,而是类似鞭炮的火捻子,从点火到最后爆炸,时间大约4-5秒。
快要到天亮时,赵维总算得到了忠义社的确切情报:从昨日的跟踪观察来看,洛阳方向开来的蒙军辎重队,有大车400辆,预估计携带火药10万斤,粮草30万斤,车队绵延4里地,护卫队由河南府的汉军担任,总共5000人左右,前后各有1000甲士护卫,伴随车队护卫的有3000,整个队伍能够拉到5里的长度。
“10万斤火药、30万斤粮草?”赵维思忖着,“这才够多长时间的?”
当然他也考虑到,按照大胜关城墙如今的状态,再有个一两万斤火药就足以轰塌,10万斤火药攻破大胜关也确实足够了,可是……30万斤粮草是不是太少了点?就算蒙古人在大胜关外只剩下10万人,一个人一天一斤粮,那也只够3天的,按照蒙古人的后勤补给路线和频次,从开封和洛阳调来的粮草,一次至少要满足他们10天的需求才行,怎么可能才够3天的?而且负责护送的军队只有5000步兵,比赵维估计的敌军数量少了一半。
尽管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可忠义社消息的准确性,赵维觉得还是十分可信的,他当即命令所有人准备伏击。
球形地雷被集中埋到前后两头,在官道中央挖好坑之后,将地雷放进去,再用木板盖在上面,然后用干的沙土覆盖、平整,保证火绳可以持续稳定地燃烧,3-5颗地雷集中由一条丝线控制;阔剑雷放在中间段的官道两侧,对伴随护卫的敌兵进行指向性地杀伤,每3颗地雷由一个士兵集中控制,阔剑雷不用埋在地下,而是在路两旁的杂草丛中架好就行了。地雷部署到位之后,300多义军在官道两侧十步的距离上挖好散兵坑,然后躲到百步之外休息。
一整个上午,从官道上经过的来往行人不下千人,但是谁也没注意道路两旁有半分异样。
快到中午的时候,前方观察哨报告,发现蒙军辎重队的前锋,赵维这边当即开始最后的准备,他的计划是,辎重队伍刚好中间部分经过岗哨的时候动手,所以有一半的地雷在官道北面3里的地方,这一部分地雷的火绳最先被点燃,为了留足时间,每个地雷上足足半米长的火绳,而且还带有靠发条带动的机构将后面的火绳自动送到传火管上方,这一批地雷,理论上至少一个时辰的待机时间。
点燃火绳之后,义军拔出佩刀躲进了散兵坑隐蔽起来,在接到动手的信号之前,他们都要在这里面一动不动,赵维在岗哨旁边,身后有一个二尺长、碗口粗的竹筒,竹筒里面是特制的烟花,用作信号弹。
辎重队很快地接近了岗哨,队伍前后各一个步兵千人队,呈四路纵队行进,中间都是双马货车,一眼望不到头,车队两侧都是单路纵队的步兵护卫。简单地查过了队伍前锋的令牌之后,赵维的人就予以“放行”。
辎重队一路上都没察觉有什么异常情况,虽然四王爷提醒过他们的将军最近几天邓州和南阳附近有不少宋军的小股人马袭击粮草辎重,可这没有引起他们的警惕,在这个河南府的汉军将军看来,那些小股的宋军人马根本不成气候,打劫几辆、十几辆粮草车还行,像他们这样规模的辎重队,又有数千甲士的护卫,除非南宋出动上万大军,可这么大规模的人马,又如何能隐蔽行踪?
蒙古汉军的麻痹大意,注定了他们的惨败。赵维在望远镜中观察到,辎重队的前锋已经到达预定的位置,立刻对小泽杏子吩咐道:“发信号,动手!”
“是!”杏子点燃了身后的竹筒,几秒钟后,“嘭”的一声,一颗明亮的信号弹升到了半空中,随即“啪”地一声巨响,声音传递到了至少5里之外。
得到信号的义军当即拉动手里的丝线,蒙军队伍前后两头的96颗球形地雷几乎同时被引爆,震耳欲聋的连续爆炸声之后,不少人被气浪抛到了半空中,更有数不清的残肢和甲胄“漫天飞舞”。在弥漫的硝烟中,惨叫声不绝于耳,车队前后的两千甲士伤亡惨重,还有十几辆马车,连车带马都被抛起,又重重地摔在地上,车上的火药和粮草散落一地,马车完全被撞散了架。
车队的最高指挥官在车队的前方,自然没能逃脱,剧烈的爆炸,让所有的马匹全部受到了惊吓,也别说马了,就连车队两侧的那些士兵也都被吓呆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他们两侧的220枚阔剑雷也被拉响了,22万根铁钉飞出,完全覆盖了蒙军的车队,没有一个人避免,有好些人脸上、手脚和躯干被扎了几十根钉子,简直跟刺猬一样。有些拿盾牌的士兵要稍微好一些,射向躯干的十几根铁钉都嵌入了盾牌,即使有将盾牌都射穿的铁钉,也被胸甲挡住了。
这一轮地雷下来,蒙军士兵就没有一个人身上是没有铁钉的,虽然当场被阔剑炸死的也没几个,但是还有战斗力的也就两百来人,其他人都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拉车的驮马也伤得很惨,当场就有一大半的马匹受伤倒地,还能动弹的,拖着马车四散狂奔,不仅将倒在地上的伤兵踩死、碾死了一大半,还将马车上的辎重被甩掉了不少,马车相互碰撞,几乎全部毁坏。
地雷全部爆炸之后,大宋的义军全部从散兵坑里跳出来,将剩下的蒙古军全部解决了,整个过程也就十几分钟……蒙军辎重队唯一成建制的人马是殿后的那一千人,由于地雷待机时间长了,所有有些球形雷没有成功引爆。即使如此,还是把这些人吓破了胆,看到路两旁举着横刀杀来的大宋义军,根本无心战斗,丢盔弃甲,跑掉了一大半。
然而,在战斗中无一损伤的义军,却有20多人被自己埋下的地雷炸了。战斗斗结束了,赵维却听到后面传来地雷的爆炸声,心里顿时一紧。
“殿下,后面有些地雷没炸……我们的人想给它挖出来,结果……”第五中队的队长跑过来,吞吞吐吐地说。
“伤亡了多少人?”
“13个弟兄被当场炸死,还有10个人重伤。”
赵维这才意识到,有些地雷因为引信可靠性的原因,没有成功引爆,俗称“哑弹”,但是这绝不代表这些地雷就是安全的,刚才的爆炸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以前测试的时候居然没想到这个问题,拉了火的地雷没炸,那可是不小的麻烦,后世的中越边境什么情况,他也是了解的。
赵维想了想,说:“通知所有人不要乱动埋下去的地雷,小心地把上面的木板掀开,用手雷炸掉!”
“是!”
“杏子,赶紧通知所有人,仔细排查各自埋的地雷有没有没炸的。”赵维说,“如果有哑弹,千万别轻举妄动,用手雷去清理掉!”
“是!”
有了那20几个人的例子在前,其他人都不敢乱动地雷了,纷纷按照赵维的吩咐,检查自己埋雷的地方有没有弹坑,如果没有,就说明这颗雷没炸,那就按照太子的指示,用手雷去清理。幸好,这次带出来的地雷不多,每个人埋的地雷具体都在哪里,也都清楚。
清查过后,总共有8颗球形雷没炸,阔剑雷倒是全都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