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黄花梨木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八零年代女财神!
不过,除了这张八仙桌,这套茶具,还有这两把小叶紫檀木官帽椅之外,其他的家具倒也没有特别贵,就是工薪阶级家庭的收入水平可以买的东西。
赵大妈热情地领着小夫妻俩楼上楼下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最后带着他们来到了厨房。
看到厨房角落堆着一堆木头,许杨好奇地指着它们问赵大妈:“大妈,这些是?”
“哦,都是家里一些破旧家具,坏了之后我想着留着也没用,丢了又可惜,干脆拿来当柴火了。”赵大妈实话实说道。
“这个木头……”江严皱着眉头,缓步走过去,拿起地上一根木撑仔细看,越看他的俊眉皱得越深,错不了!
就是他想的那样!
“怎么了?”许杨看着江严的表情,就知道这木头不简单,“这个木头是?”
“海南黄花梨木!”
什么?许杨怀疑自己听错了,但待她细细观察之后,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那些被赵大妈当做柴火烧的破旧家具就是海南黄花梨木没错!
这真的是……作孽啊!
暴殄天物!
败家娘们!
上好的木料,竟然当柴火烧!
再过个三五十年,赵大妈要是知道自己当年烧掉的是价值几千上万的珍稀木料黄花梨木,会不会当场晕过去?
“大妈,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木料?”许杨问。
赵大妈满不在意地说道:“不就是一堆破木头吗?有什么好研究的,把它当柴火烧是抬举它了。”
许杨:“……”
江严:“……”
许杨倒吸一口凉气,调整了好一会儿,才能正常说话:“大妈,这可是上好的海南黄花梨木,很值钱的,不能烧。”
“啥?”赵大妈怀疑自己听错了,“一堆破木头能值几个钱?送给人家当柴火都嫌碍地方的。”
许杨不由得翻白眼,都快被气得要吐血了,但还是耐心地跟赵大妈解释道:“大妈,你听我说,海南黄花梨木很值钱的,可能现在你还没有发现它的价值,但是你也不要把它们当做柴火少了,就留着在家里,等过个三五十年,你就发财了。”
赵大妈嘿嘿地笑出来,“再过个三五十年,我早都不在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呗,反正现在这些木头放在我家里,我就是觉得碍眼。”
许杨无语了。
赵大妈继续说道:“小杨同志,我家里的这种什么梨花木多的是啊,你要是觉得有价值,想要的话就送给你了。反正你们也要买我家的房子,这些东西都可以送给你们。”
许杨也不好多说什么了,这个大妈冥顽不灵,只是忍不住问道:“大妈,你家里这么多这种木料,都是从哪里来的啊?”
“这些破木头,有些是坏了的家具,有些是我小儿子从旧货站拉回来的,他在那儿上班,跟我说这样的木头多的是。不过你还真别说,当柴火还挺耐烧的,就是木质太硬,每次劈柴都劈得我手麻辣辣的疼。”
江严跟许杨都要听不下去了,嘴角忍不住抽抽。
这真的是把珍珠当沙子,把黄金当废铜,把佳木当朽木啊!不识海南黄花梨木珍贵,还嫌人家难劈!
要是再过二十年,她想起自己说的话,会不会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烧了这些海南黄花梨木,就是少了一个亿啊!
只有财大气粗的人,才敢这么烧钱的。
“大妈,你们以前住这么大的房子,家里人口应该不少吧?”许杨感觉不能再跟大妈聊木头的事情了,再聊下去她会吐血的,于是转移了话题,问起她的家庭情况。
“那可不呢!”赵大妈似乎有些骄傲,说道:“我家九口人呢!”
许杨能理解赵大妈的骄傲,那个年代流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子女多,似乎意味着福气多。
“也就是说,你有七个孩子?”许杨不敢相信地问道。
“那倒没有那么多。”赵大妈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生了个儿子,小儿子生了个女儿,我跟我老伴加上媳妇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不就有九口人了?”
好家伙!三代同堂,一家子满满当当,住在这宽敞明亮的四合院里,不知道有多热闹。
这时候的北京四合院还有着规制,也就是说,每个房子的面积差不多,基本都在11—12平米之间,每个人住的房子不会特别宽特别大。所以许杨想要像21世纪住的那样的大房是不可能的。但她也不需要那么大的卧房,相比空间,她更注重质量和氛围。
而这个四合院的构造布局就很得她心,房屋的朝向,采光问题,观景角度,里面的家具摆设,墙上的山水人物画也都可以,包括屋内的色调等等,都是比较符合她心目中理想家居的样子的。唯一的遗憾还是,没有马桶,看来还得她亲自来装马桶,不过这个问题不大,瑕不掩瑜。
“怎么会突然想要搬走呢?”许杨继续问。
“因为儿子女儿都在别处上班,在那里扎根了,他们不愿意回来,只能我跟我老伴过去呗。唉,这一生奔波劳累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不过好在生活在慢慢好起来了,换个地方也没事,反正住哪里不是住,只要家人在身边,哪里都是家。”赵大妈说。
许杨听着,却是有些心酸。
当初她到城里做生意,在城里买了房子,让许老头搬过去的时候,老人家也是不太愿意的。老一辈的人都对自己的老家特别有归属感,总觉得落叶归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也希望自己老死在这里。
可是,因为她,父母亲好像总在迁就。从村里搬到城里,再过不久,还要从遥远的白云镇搬到遥远的北京,从此跟家乡隔了千山万水,会不会每天想起家乡的人和事,为此魂牵梦萦?
肯定会的吧。
可是她也没有办法,因为苏苏的病,离不开周儒,离不开北京。
哎。许杨忍不住叹气。
“姑娘,怎么了?你叹什么气呢?”赵大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