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130节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穿成农家老太后!
“郡主对这些海产,似乎比沿海的这些老渔民更为了解一些?”
面对王修业的疑惑,李常欣难掩得意的回道。
“这是当然,我们老家在湖州高台,离开海边不到百里,我奶带我们去过那边的渔村,也亲自带我们去赶海过,哪些海产可以吃,怎么做才会更好吃,都是我奶教我们的。”
“我们一家都很喜欢吃海鲜,所以会常年和渔村的人订货,吃起来方便,可惜进京后就不方便了,就只能吃些干货,吃不到新鲜的了。”
这时候的海鲜不仅难以保存,在沿海区域的价格还很便宜,对于李常欣他们曾去过的那些渔村而言,李家庄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他们的大客户,而陈凤琪也给过那些渔村一些优待,甚至还从那些村中带回一些父母葬身大海,生活无依的孩子。
第一百七十章 正文完结
有了船以后, 即便专为水师建造的船厂尚在筹备中,卫山军的水师训练计划也能正式提上日程,进行潜水、划船以及船上战斗等训练的同时,还能顺便在海里捕捞回更多的海货。
吃不了的海货, 尽量制作成干货, 让卫山军的库房装得的越来越满, 京中的陈凤琪和安常煦也收到了李常欣给他们寄回的各种干海货。
“奶,我打算用您提供的那些的海鲜菜谱,开家海鲜酒楼, 您觉得怎么样?”
虽然这些需要进行泡发后,才能吃干海货吃起来,大多都不如新鲜的海鲜味道鲜美,但是依旧很好吃。
他们若是开个价位较高,定位比较高档, 主打这些海货的酒楼,应该能够提升这些海货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与价值, 在带动消费的同时, 也能提升海货的价格,为沿海百姓增加一些收入。
陈凤琪知道他的想法, 点点头道。
“你可以尝试一下, 不过在此之前,你可以先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开设一些专门售卖这些干海货的店铺,在沿海渔村直接设收购点, 借此机会照顾安置一些退役将士。”
这样一来,就能尽量避免那些渔民被压价,肥了中间商现象出现, 切实起到可以帮助沿海百姓增加收入的目的。
让当地官府负责收购,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官府中人成分复杂,低层官吏大多都当地人,是人都有私心,难保不会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
像这样,由店铺聘用的员工在下边定点收购,若是做得不好,或是处事不公,可以直接解雇,更加简单方便。
“好,我回头就安排下去,等到这事成功后,常欣那边也能借机会赚些零花钱,她和她手下的那些人,应该会更有干劲。”
自打李常欣在京郊大营带头发展种地养殖后,安常煦就下令,让各军可以根据自家驻地的情况,在不耽误正常训练与轮值任务的情况下,适当发展一下不会侵害与影响到周围百姓利益的副业。
相应副业的收入,除了需要向当地衙门上缴一部分土地使用费外,都归各军所有,可用来给各军改善生活,根据个人贡献发奖赏,让将士们可以增加点收入等。
只是账目需要接受兵部与户部的双重审核,尽量防止贪污与中饱私囊的现象出现。
最穷的定北军,是此前纵然也有权享受这政策优惠,也没什么干劲,依旧需要靠着朝廷拨发的军资过日,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最差的一个军。
直到李常欣去后,不仅带着他们打败大敌,还大力发展种植与养殖事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变得财大气粗的典型。
这也是朝臣对参与叛乱的卫山军不仅没有被裁撤,还将他们调防到的东南沿海的事,颇为反对的原因。
不管是留在东河府,还是迁防到其它区域,卫山军那么多人,还能发展一下副业,去了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发展不起来的沿海地带,就只能像之前的定北军中般,因驻地周围贫瘠,有政策照顾也发展不起来,完全需要依靠朝廷供养。
只要他们能在内陆为海产品打开市场,卫山军接下来发展副业的前景肯定是更为广阔,能够有机会在的训练之余借事业增加额外收入,对军中将士而言,也是一个莫大的促进。
尤其是水下功夫训练得越好,在海上捕捞的收获肯定也会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朝臣们发现,继乐阳郡主在定北军时,皇上与南江书院合伙开羊毛纺织机械厂,带头开设羊毛纺织厂,组织商队去北边的蛮族,去大量采购羊毛、羊皮、牛皮等物资,与蛮族达成良好的通商合作关系后。
皇上又派人在全国各地开设海产干货店,明显又是要帮沿海百姓,以及卫山军提供增加收入机会的阵势。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案例表明,皇上以商业手段帮助百姓,乃至驻军解决收入问题的决定,非常奏效。
中正三、四年,安国中域三省的大半区域接连发生大旱,靠着朝廷近两年在当地兴修的水利,百姓的生活用水尚能勉强得到保障,可是地里的庄稼却面临连续两年颗粒无收的状况。
在靠着朝廷拨放的救济粮勉强裹腹,才没有像以往遇上洪灾与旱灾般,出现大批百姓被迫流离失所的情况下,卫山军向受灾地区捐赠大批的干海货,引起全国百姓震惊。
当内陆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没有失现肉自由的情况下,卫山军以一己之力,让中域三省的受灾百姓吃上顿顿有鱼肉的救济粮,灾后不仅没有出现骨瘦如削的情况,还一个个面色红润,身强体壮。
众人在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卫山军在一般渔船到达不了的区域,相继捕捞回多条体格十分庞大的大鱼。
因为那些大鱼的口感不怎么样,卫山军平时遇上了,只要对方不主动袭击他们,他们都懒得搭理,但是对正处受灾中的百姓而言,绝对是既能活命,还能滋补身体的好东西。
中正四年夏季,当北方出现蝗灾,在民间引起巨大恐慌与议论的时候,安常煦不仅坚持下令让人烧火熏烧蝗虫,还与陈凤琪一起带头吃蝗虫。
同时让人从南方采购大批的鸭子,通过新修的官道,在短时间尽快运往北方,成功将那场让人看着都忍不住感到心惊胆颤的蝗灾消灭。
让草原免遭一劫,也成功让草原上的蛮族见识到安国的强大,主动归化安国的蛮族大增。
中正五年,柱国公上奏请辞镇国大将军之位与柱国公之位,柱国公世子徐忠廷正式继承柱国公之位。
徐景成打小在镇南军中长大,期间回京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次随祖父一起刚回京,听到从宫中回来的祖父与父亲带回的消息,顿时大吃一惊。
“祖父,陛下这是何意?”
若是不信任他们徐家,就不会让他父亲去接掌征西军,若是信任,却又不按惯例,让他父亲执掌镇南军。
老柱国公虽已年迈苍老,精神状态却很好,面对小孙子的质疑,心情复杂,语气却很轻松的回道。
“这是好事,镇南军上百年来,一直由我们徐家执掌,让我心忧不已,可是镇南军是我们徐家的立身之本,又放弃不得。”
“如今圣上愿意打破旧例,将你父亲派去执掌征西军,还任由你的哥哥和你堂兄在定北军中发展,对我们徐家的未来而言,是件好事。”
老柱国公夫人从旁笑吟吟的补充道。
“还有你妹妹景月,在卫山军跟着乐阳郡主,这几年做得也很不错,这都是皇上对我们徐家足够信重的表现,虽然离了镇南军,从感情上讲,是有些遗憾,可是对我们徐家而言,这样的安排,可谓是再好不过。”
听到祖父祖母都这么说,徐景成虽然心中感不舍,也没有再多就此多说什么,而是提起另一件事。
“既然祖父祖母都说这是好事,那肯定真是好事,不过父亲,我哥去定北军历练的这几年,立了不少功,现在也该回来了吧?”
本来面带笑色的新任柱国公闻言,顿时神情变得有些复杂,摇摇头道。
“现在不是我让不让你哥回来的问题,是你哥自己来信说,他不打算回来了。”
徐景成不敢置信的瞪大双眼道。
“为什么?他怎么能不回来?母亲虽然做了错事,可是圣上与太尊圣明,并没有因此而迁怒到我们这些子女身上啊。”
要是牵连到他们身上,也不会任由他哥在定北军中在短短数年间,就凭功升为校尉,让他们的妹妹跟在乐阳郡主身边,现在也已经是百户,只要他们自己不作死,将来的前程无量。
老柱国公脸色沉重的叹了口气后,接过话道。
“你哥就是因为听说你母亲所做错事之后,才会下定决心不愿再回来,他有他的顾虑,我与你祖母,还有你父亲,都曾亲自去信劝他,但他仍然坚持己见。”
为家族的未来与前程考虑,徐景年做此决定,的确是对的,也能从中看出,他在定北军的这些年,确实被历练出来了,不仅展现出自身的能力,心态也与从前明显不同。
也正因此,他们这些长辈在为其感到欣慰之余,还真心希望他能回京,在他父亲继任柱国公之位的同时,为他请封世子之位。
可是徐景年态度坚决的表示不愿再回京,表示自己难堪大任,承担不了柱国公府继承人的位置,让他们也感到无可奈何。
徐景成当然知道自家祖父既然这么说,肯定不是虚言。
“等我去拜见过母亲后,就起程去北疆,我要当面问他为什么不愿回来。”
老柱国公夫人道。
“你去看看也好,你哥前两天来信说,他马上就要成亲了,你应该还能赶得上。”
让徐景成没有想到的是,当他见到数年不见的母亲后,不用去北疆亲自问他哥,他自己就已经领会到他哥不愿回来的原因。
文氏看到数年不见的小儿子,没有问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的抓住他的胳膊问道。
“景成,你回京了?你哥怎么没有一起过来?是不是你祖父……告老,让你爹继承国公之位了?”
听到他母亲心中最为惦念的,永远只有他哥和爵位,徐景成对此毫不意外,也早已心如止水,态度平静的回道。
“我哥没有一起回来,祖父请辞,圣上已经批奏,父亲已经继任柱国公之位。”
听到长子没有一起回来,文氏脸上的失望毫不掩饰,随后又打起精神道。
“既然你爹已经继任国公之位,我就该是国公夫人,我当初受人蒙蔽,才会做错事,罚都罚了,这都过去四年了,也该让我回府了吧。”
看着提起自己‘该是国公夫人’时,难掩兴奋与激动的母亲,徐景成还是忍不住为祖父、祖母感不到不值。
纵然他母亲犯下差点连累全族的大罪,知道他要来庄上探望时,还会帮他细心准备东西,关心对方在庄上的生活可曾缺些什么。
可是他这位素来自诩是书香名门闺秀,看不上行伍人家,甚至也看不上他这个不善于读书,只喜练武的母亲,连问侯一声家中长辈情况的心思都没有。
“母亲,您的世子夫人都已经被剥夺,何来国公夫人,只是不管怎样,你是父亲的原配妻子,是我们母亲的事实,谁都改变不了,所以您还是安心在庄子上住着吧。”
听到小儿子的话,文氏顿时勃然大怒,抬手就想打对方耳光,只是没等她的手挥出去,徐景成就已经迅速退开。
“母亲可能忘了,几年不见,儿子已经长大,不会再任由母亲随意打骂。”
文氏气到浑身发抖,用手指着小儿子怒斥道。
“你这个逆子,我可是你母亲!”
这是文氏怎么都想像不到的场景,她这小儿子打小就性子倔强,还活波好动,想让他能安心的坐下读书写字,比什么都难,所以她没少打骂对方。
哪怕他随公公去军中后,每次回来,被她打骂的时候,也向来都是恭敬的站在那里,丝毫不敢反抗,却没料到,这次再见,对方不仅敢反抗,还敢还嘴。
看着徐景成那平静淡漠的神情,让文氏深感丢脸之余,再次施展出自己的压箱底的本事,嚎啕大哭起来。
“我真是白生养了你这个逆子一场,你个不……”
徐景成干脆利索的直接打断对方的哭诉。
“我哥即将要在军中成亲,我要赶着去喝喜酒,实在没时间在此多耽误,母亲请自便。”
文氏哭嚎声顿时戛然而止,不可思议的迅速上前伸出手,想要拉住已经转身的小儿子。
可是徐景成在军中多年,那身手反应当然是十分灵敏,他有意放纵对方的接近也就罢了,当他不想再放任对方时,压根就不会给对方可以接近的机会。
没能拉住儿子,文氏还是大声呵斥道。
“徐景成,你给我说清楚,什么叫做你哥将要军中成亲?他要和谁成亲?是你祖母给他定的亲?那可是我的儿子,他成亲,怎么可以略过我这个母亲?”
快速退开,没让对方抓住胳膊的徐景成转头道。
“你放心,将要与我哥成亲的姑娘是谁,连我祖父、祖母都不知道,他们如何为我哥定亲?是我哥自己求娶的,这是我这辈子最佩服他的一件事,竟然没有经过母亲的允许,给自己定下终身大事,哈哈,说什么我也要去当面向我哥表示道贺。”
这是徐景成的真心话,因为打小就不得母亲欢心,亲眼看着她是如何将一颗心都偏到他大哥身上,忽视他与妹妹,他一直很希望自己也能争取到母亲的关心与爱护,所以努力在对方面前当个任打任骂的好孩子。
这份孺慕之情,一直到当今登基前都还在,直到他在南境听说自己的母亲不知轻重,说的那些被有心人听去,会连累他们整个家族,在后来甚至还犯下差点祸及全族的大罪后,他才深刻的意识到,他的母亲已经无可救药。
在对方心中,最依重的只有曾经让他很羡慕,后来让他很同情的大哥,最信任的永远只有她的娘家人,她认为值得尊敬的只有那些所谓书香门第,丝毫不曾为婆家一族的生死前程考虑,包括他们三兄妹。
这也让徐景成对自己的母亲彻底寒心,这次来见他母亲前,徐景成其实还怀着一线希望,希望他母亲在经历过这次的变故后,在心态等方面能有所改变。
就像他那深受母亲影响的兄长,定北军历练这几年后,改变极其明显,连成亲这等大事,都敢作主张。
而且果断到边祖父母与父亲的劝说都不听,坚持不愿再回京,也相当于是主动放弃柱国公府中的一切。
可是事实证明,他的母亲在这庄上住了近四年后,不仅没有反省自身的过错,还变得越发的偏激与急躁,连过去一直维持得很好的温柔优雅的表面姿态都端不住,这也让徐景成对她真正死心。
既然母不慈,他也就没必要再像过去般,在自己的母亲面前收起所有的锋芒,努力做个任其训斥、打骂的孝敬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