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重生七零:带着全家奔小康 > 第78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78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重生七零:带着全家奔小康!

莫关洲初八去所里报道,莫思年去供销社上班。

初六这天,几人去了县城,在供销社附近租了一套房子。

他们打算好了,再买一辆自行车,天气好,下班踩单车回家不到半小时,不算远,就回家。

下雨天或者加班,就住在县城,兄妹俩也有个照应。

房租一个月五块钱,在这个年代,也算便宜的。

初八这天,兄妹俩上班,李雪燕没有去送他们,因为她也得回大队部开会。

年一过,就要计划春种。

田里还有冬小麦,三月播种前能收。

收回来又是数量不少的口粮,不过这一带的人以米为主食,麦子都是卖出去,拿到钱买肥料和种子。

地里的油菜也是这个季节,油菜一收,立马接着种植花生,尽量不让土地闲着长草。

他们商量的是,在雨季之前,把村里的水沟修一修,甘蔗地里杂草清理干净,得追肥,茶山的杂树也清理一下。

几百亩的甘蔗,一眼望不到头,有得干。

勤快的人从来不闲着,李雪燕回到家里,莫进生正在编麻袋。

山脚下有一片黄麻,到了季节,勤奋的人家会去割麻,剥皮水煮,增加韧性,留着备用。

家里储存粮食的麻袋就是这样编织而来。

现在都穿棉制衣服,黄麻不值钱,山脚下的黄麻人人有份。

平时使用的麻绳也是用这种黄麻编织而成。

还未开学,莫思华和莫关顺在旁边帮他分麻,小声的说着什么。

见李雪燕也要去帮忙,莫关顺连忙摆手,“嫂子,这些我们可以,你在大队部干活辛苦了,去休息。”

李雪燕手指点了他的额头,笑了笑。

这孩子很皮,但也勤快,该干活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就是偶尔缺乏点耐心。

不过,孩子嘛,都没什么耐心。

粽粽蹲在莫进生脚边,冲李雪燕摇摇尾巴。

“奶奶呢?”

“带小越去杨奶奶家里玩了。”

李雪燕心里有数,去了后院。

去年拿回来的灵芝已经卖完,剩下一些普通药材没处理好。

这几天天气好,她拿出来晒晒,等处理好了,拿去李远志那里,可换孩子们的学费。

她答应了借钱给莫关厚读书。

这笔钱也要算上。

莫进生可以扔掉拐杖慢慢的走几步,家里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天黑之前,莫关洲兄妹回到家。

娃儿迎了出去。

迎接的是姑姑,至于爸爸,有粽粽迎接。

第一天上班,莫思年有些紧张,也非常兴奋,不见郑小花,她就跟李雪燕聊了起来,“嫂子,今天我笑到脸都抽筋了。”

“揉揉。”

“不过我看见其他人并没有微笑,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

“不用拿她们来比,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这年头物资紧缺,在供销社里上班的人都拽。

接人待物就看个人涵养了。

“我知道。”莫思年表示,就是还未习惯,有些累。

她不好意思摆一张臭脸去见人。

莫关洲不爱说话,往莫进生身边蹲。

李雪燕担心他这脾气被人排挤,“还好吗?”

“有钱拿还没有危险,比以前还好。”

嘴上不说,但李雪燕看出他的失落,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也没表现在脸上。

习惯了在战场上冲刺,突然退下来做个门卫大爷,怎能不失落?

跟自己和解,还需要点时间。

她没有劝,而是喊他们去吃饭。

吃饭期间,一家人也聊了接下来的自留地要种些什么,有个计划。

郑小花让李雪燕把精力放在大队部和药材上,自留地有她。

李雪燕正有此意,反正也没多少活儿,婆婆能搞定。

不去挣工分的日子,她还会去树林里采收药材,莫关书和莫关文也会去帮忙。

四时皆不同,药材的采收季节也不同。

四季都有需要采收的药材。

春天花粉热,孩子容易发烧,这年头,村里每年都有一两个孩子夭折。

没办法,医学落后,即便是她做阿飘时学习了很多东西,也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先进的仪器,会什么都是白搭。

但配一副退烧药,随手拈来。

院子里总是晒满了药材,家里长期漂浮着淡淡的药材味儿。

莫关洲兄妹俩在城里上班,再加上李建设的关系,她不需要亲自去李远志那里,也能把药材卖出去。

她的药材太多,被盯上了。

莫六婶、杨七嫂和郑三喜又凑到了一起。

“你们有没有发现,李雪燕总是去挖药材。”

“发现了,他那瘸公公用不了那么多,我怀疑她偷偷拿去卖了。”

“这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思想呀,不行,我要去举报她。”

“别天真了,现在她和杨大队长是一伙的,杨大队长肯定会帮她,去了也是白搭。”

“我记得张佳佳还在的时候,去过县城举报她,后来那帮人来了,又灰溜溜的走了,这事有点邪门。”

“我是听说呀,莫关洲跟县里那些什么人有点关系。”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你看他们吃的东西,穿的衣服,做事风格,哪一样不是资本主义做派!”

“有了,我们可以去贴大字报。”

“你会写字吗?你有钱请人写字吗?”

几人如梦方醒。

她们没钱。

本以为这样就算了,但是……

今年鱼潭村又下来了两个知青,一个长得帅气的男孩陈羽翼,一个秀气女孩廖萍萍。

两人走了过来,“几位大婶好呀。”

“同志好。”

望着穿着讲究的两年轻人,几位大婶自卑。

“大婶不用慌,我们俩是先进青年,刚刚不小心听说你们村有资本主义尾巴?”

哦豁!三人浑浊的老眼都亮了,仿佛嗅到了腥味的猫儿,张牙舞爪。

“是的!”最高兴的莫过于郑三喜。

自从断绝关系,村里人不再给她面子,她的日子越发不好过。

本以为可以诓个张佳佳做她儿媳,谁知道张佳佳被李雪燕害走了。

听这两位的意思是想帮助他们割资本主义尾巴呀!

“两位同志,你们初来乍到,不知道这鱼潭村的大队部烂透了,从村支书到会计再到大队长,都是资本主义思想。”

“不仅如此,我们村就没斗过地主,都是村支书包庇的,要是能换个村支书,一定会更好。”

两人吃惊,“哦?还有这事?你们的村支书还包庇地主?”

“那个会计家上两代是地主,现在她还能做会计,你是不知道,她还偷偷的贩卖药材!”

这年头,这种行为叫做投机倒卖。

只能在黑市进行,被抓住是要被拉去游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