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重生七零:带着全家奔小康 > 第53章 少数服从多数

第53章 少数服从多数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重生七零:带着全家奔小康!

李雪燕让正在往下分发茶籽的停下,“专叔,等会儿,等我把数解决了再发。”

莫进专是鱼潭村中队长,专管分发物资。

类似的事情他见多了,见惯不怪,乐呵呵停下来休息。

正在排队称重领取茶籽的人不乐意了,“凭什么,她说少了就少了,我还觉得给她们分多了呢!干活慢吞吞,分东西却想拿大头,拿我们当冤大头呢!”

“就是就是,自己干活不努力,分东西就想多拿,想屁吃!”

“爱要不要,不要拉倒,干活的时候怎么不闹着要多干点活?脸呢?”

“雪燕你不用管他们,就是不给他们,他们还能把你怎样不成?这是个法治社会!”

李雪燕觉得有些稀奇,七十年代居然能听到法治社会这个词。

“这样吧,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这是一贯做法,大家没意见。

都不用拿本子,“同意多分给他们的站我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

人多人少,一目了然。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同意多分给他们。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干活慢,更是因为现实。

多分给他们意味着他们需要分摊出去的资源更多,自己得到更少。

郑三喜等人还能一个个的去找人吵架?问他们为什么不分给她?

再不满也没办法,当着一帮人的面骂他们欺负人,却也只是小声骂几句。

骂得大声,被有那脾气暴躁的人听到,听得不舒服,还会揍她。

得不偿失。

分茶籽闹事这种小事,压根不是事。

茶籽分下去,有一段时间队里没什么活了,只等腊月砍甘蔗。

大部分村民会选择这个时间进山砍柴,于是山里又热闹起来。

离村近的山,没什么大柴,都是当年长起来的小枝条,但距离村太远了,又不好挑回来。

这年头乱,砍了柴不及时挑回来,明天再去就被别人挑走了,一天的活白干。

李雪燕没挑过担子,挑不动,郑小花便让她和思华负责砍,自己带着莫关书、关文和思年负责挑回家。

更是因为李雪燕懂得药材,砍柴过程中,遇上药材还可以拿回家卖钱。

一家人配合得很好,一天时间就把后院堆满了。

竖起来晒干再收到柴房里去。

花了三天时间,把家外面的围墙靠满,又堆了好大一堆到晒谷坪莫来东居住的小房子门前。

确定过冬没问题,这才停下来。

勤快的人很难真正休息很久。

累了三天,郑小花抱着娃儿,靠在椅子上,道,“明天我们洗点红薯打红薯粉吃吧。”

说到红薯粉,莫关顺和莫思华的眼睛都亮了。

莫关顺原地转了三圈,“可以可以!我可以帮忙洗红薯。”

郑小花没好气的嗤了一声,“什么叫帮忙?你不吃吗?叫做你那份活儿!”

莫进生和妻子共进退,“你妈说得没错,你要吃,就不能叫帮忙,叫履行自己的责任。”

上一秒还沉浸在过年了一般开心状态的莫关顺,下一秒垮了笑脸,“爸、妈,我才八岁,你们就不能关爱小孩嘛!”

郑小花,“我是你妈,你就不能关爱长辈吗?”

莫进生更绝,拐杖dhuangduang两下敲在地板上,“我是你爸,又是伤员,你就不能关爱老人关照伤员吗?”

莫关顺的小脸儿更垮了,看向李雪燕,“大嫂,你一定会疼爱我这个弟弟的是不是?”

“看情况。”

“呜呜呜,不跟你们玩了,欺负小孩子!”

莫关顺跑到墙边,那装模作样的夸张样子,逗得全家大笑。

娃儿学会了走路,闲不住,从郑小花手里滑下去,蹬蹬蹬跑到莫关顺身边,巴拉巴拉他的衣角,“猪……猪……”

正在学话阶段,发音模糊,叔叔愣是被他发成了猪猪。

于是莫关顺更夸张了,捂着脸,学起了村里那些泼妇的样子,仰头嘶吼,“苍天啊!大地啊!为什么连你一个小不点都要欺负我啊!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不活了!”

一家人,“……”

这熊孩子就是家里的活宝。

言归正传,家里分到了不少红薯,作为会计,李雪燕能多分到一点,不多,三十多斤,满足了。

没有机器的年代,打红薯粉全靠手工。

把红薯洗干净,放到石臼里捶烂,洗出红薯浆。

沉淀之后把沉淀物拿出来,加水洗洗,把漂浮物洗出来,再沉淀,反复几次,沉淀出来的便是干净的红薯粉。

看似简单,但极耗力气。

家里有个过年时打糯米粑粑的石臼,正好可以拿来打红薯粉。

家里几个大男人轮流捶红薯,忙活了一整天,得到了两缸红薯浆。

条件好点的人家,过滤出来的红薯浆拿去喂猪,条件不好的,也会煮一点红薯饭吃。

他们家的伙食一向很好,李雪燕把红薯渣扔去后院的猪栏里喂猪。

孟远和安文武两个知青不好意思白吃,也跟着帮忙,等到红薯粉打好,他们瘫在屋檐下,“我以为下地干活很辛苦了,没想到这个更难!”

话题跳跃很大,“快过年了,我想我爸了。”

两人商量着过年是否回家,娃儿跑到他们身边,用漏风又不标准的话喊,“猪猪。”

安文武把娃儿抱起来,“叫叔叔,不是猪猪。”

娃儿睁着圆溜溜的眼睛,从善如流,“猪猪。”

“哈哈哈哈……”

有这俩知青,李雪燕倒是省了不少教娃儿的力气,把娃儿扔给这两人,进了厨房。

莫关洲已经在烧火,她把米淘一下,放入锅中,加水,便在莫关洲身边坐下来。

十一月的天,太阳下山以后,气温会急速下降。

莫关洲搂过李雪燕,“冷吗?”

忙的时候不觉得,闲下来,有点。

李雪燕点头,“嗯。”

又去加了一件衣服再进来,莫关洲在水井边洗菜。

她从缸底捞了一些沉淀好的红薯粉出来,加了三个鸡蛋进去,搅拌匀称。

炒菜的锅洗干净,等到锅烧红,加点油,红薯粉浆倒入锅中使劲搅拌,直到结成一片,翻一翻,煎至两面金黄,红薯粉的香气从厨房飘出来。

莫进生用竹筒给娃儿做了一只竹碗,免得他把瓷碗打烂。

这年头,一只瓷碗也算是巨额财产!

娃儿闻到香味,蹬蹬蹬跑去把他的竹碗拿来,钻进厨房。

“麻麻麻麻……只只……”

小家伙发音不准,但听惯了他的话,李雪燕能听懂。

轻轻的摸了娃儿的脑袋,“还得等一下哟。”

娃儿不开心了,“麻麻!麻麻!只!”

李雪燕又哄了他一句,“还没好,再等等。”

“变……”

哐……

娃儿把竹碗扔到灶台上。

李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