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江山纵横 > 3-25 尚书令

3-25 尚书令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江山纵横!

“是啊,殿下,官家可是对殿下寄予厚望。”

赵维拽住了董宋臣:“等下!厚不厚望的再说,董公公,我父亲究竟是怎么个状况,您身为贴身内侍,总要和大家说清楚吧,没头没脑的,公公突然把我推上来,不合适吧?”

董宋臣只一个劲地说:“殿下,这是官家的口谕,太医局的人一早就去了仁明殿,经太医诊治并无大碍。”

“什么?并无大碍?”赵维突然打断了董宋臣,“官家若是并无大碍,岂会置朝臣不顾?”

“就是啊!董宋臣,你可别假传圣旨啊!”御史中丞程元凤也听出不妥。

“哎哟哟,程御史,假传圣旨可是掉脑袋的,您就是借我十个胆子,咱家也不敢呐。”董宋臣急得额头冒汗,“诸位大人,且听咱家一言,官家的病情,太医如何说,咱家就如何传达,现下官家有太医和诸多侍从的照料,确无大碍,但这早朝是着实来不了的,且由太子殿下主持朝会,待得事毕,诸位无论是问责咱家也好,求见官家也罢,咱家定无二话。”

董宋臣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大家也都不好再说什么,赵维也顺势说道:“也罢,诸位卿家,咱们且从速议了这早朝,各司其职罢!”随后也不客套地坐上那龙椅,董宋臣也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在一旁侍候。

台下的大臣也都纷纷站到自己位置上,揖手行礼,高呼:“太子千岁!”

赵维摆摆手:“罢了,诸位,早朝已耽搁了一个多小时,咱们时间紧迫,这些虚礼暂且免了。”

虽然是头一次坐到这个位置上,赵维此时却丝毫不觉紧张,经过这两年的摸爬滚打,底下这些臣子,无论老的少的,还真没几个能跟他斗嘴的,况且如今的他,握有显赫战功,那威严丝毫不因年轻的面目打折扣。

既是从速处置廷议,那么很多不是很急切的奏章,赵维也就不理会了,这几天在六部看了大量的奏章和疏札,他对大宋的兵事、农事等也有大致的了解了,也没多少事情能糊弄得了他。赵维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主要督促户部和兵部抓紧调拨国库的钱粮去到黄河一线,公开讲明准备春季的北伐行动,虽然朝臣大多反对,但是户部尚书杜威却没太反对,赵维要求户部支出的钱粮在国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杜威也知道赵维这几天看了很多存档的奏章,所以他找不到好的借口去反对,倒是兵部侍郎叶梦鼎提出异议,认为以赵维提出的钱粮数,不足以支撑北伐,但是国库又承受不起更多的支出,所以反对再次开战。

对于叶梦鼎的担心,赵维也给所有人都吃了颗定心丸:“北伐所需钱粮,国库无法一力承担,本宫早已知之,不过本宫自有解决之法,诸位皆是朝臣,只要能协助户部做好朝廷那一部分的支出即可,其它的需求,不需诸位劳心,兵部也请安心,战争需要多少数目,本宫必定按时按量保证!”

……

大庆殿上群臣激烈辩论,后宫之中同样暗流涌动。赵昀前一日是在仁明殿也就是阎贵妃的寝殿过的夜,阎贵妃专宠后宫,这本就是明面上的事,谢道清这个皇后更多的只是个象征而已,只是这个象征很受官家的敬重,在宫外的人看来,赵昀和谢道清真可以说是“相敬如宾”,具体两人的感情什么样,怕是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

这早上,赵昀在仁明殿醒来,便觉着有些头晕脑胀,他一向体弱,每每与宠妃一夜**,次日晨便是这病恹恹的感觉,以前宠公主的生母贾贵妃,现在宠阎贵妃,也没什么不一样,赵昀也没当回事,只不过为了不耽误早朝,有早朝的前一天他通常也就自己一个人在福宁殿就寝,今天不知是一时兴起还是怎样,早朝前的晚上竟跑来仁明殿宠幸阎贵妃。赵昀既醒了过来,问了时辰,是该穿衣准备上朝了,阎贵妃也起身准备亲自伺候官家穿衣,却不料赵昀起身下床之后,刚迈出一步,就感觉眼前一黑,脚下一软,朝着床榻就倒了下去,倒是把毫无防备的阎贵妃给结结实实砸了一下,阎氏这小身板哪里接得稳倒下的赵昀?被带得一头撞在了床柱上,立时额头上就淤青了一块。

“陛下,您和臣妾玩笑的时候可不可以说一声啊,你让臣妾……陛下?陛下?!”阎贵妃摸着自己额头,娇嗔地责怪道,可是定眼一看,赵昀上半身瘫倒在床榻上,脸色乌青,嘴唇发紫,眼神迷离,阎贵妃这才猛然醒过来,赵昀没跟她“开玩笑”,惊慌之下连忙差人去请太医,然后着侍女将他放平在床上。

突逢大变,阎贵妃措手不及,仁明殿上上下下一下子乱成一锅粥,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幸好掌事女官林宜还算冷静,提醒阎贵妃应该立即去禀报谢皇后,否则无论官家接下来如何,所有的罪责都会算到仁明殿头上,阎氏这才派林宜去慈元殿。

谢道清尚未起床,林宜便到了,因为事件紧急,慈元殿的掌事也不通禀了,直接带着林宜面见皇后。听完林宜的话,谢道清也是万分震惊,只穿着单衣便掀开了被子和床帐,让侍女们立刻帮她简单地梳洗更衣,百花冠什么的都免了,只盘上了发髻,穿上普通冬衣便带着人去了仁明殿。

待得谢道清赶到仁明殿时,昨晚值夜的太医早已在替官家诊治,此时早朝已经开始了。太医的诊断尚未有结果,谢道清也没有进去打扰,在外间查问阎氏才知道官家病了之后,阎贵妃除了通知太医和皇后之外,什么都没做。

“快两个时辰,你仁明殿这么多人,就这么傻站着吗?现在什么时辰了?知不知道今天是二月上旬的早朝,按以往惯例此时应当已经开始半个多时辰了。”谢道清一改往日温柔贤淑的性格,对阎贵妃严厉地训斥,阎氏在谢道清来之前还想着如何辩驳,可是从未见过皇后发火的后宫众人,见到谢道清这一脸威严,谁也不敢多说话。平日里谁都没认为皇后在这后宫之中有多重要,毕竟官家平日里很少去慈元殿,都是来仁明殿的时候多,可如今真出了事,大家总算明白,这后宫之中,究竟谁说话管用了。

阎贵妃百口莫辩,谢道清也不跟她多废话,回头瞪了董宋臣一眼:“董内侍,后宫妃嫔没见过大世面,遇事慌乱也就罢了,你作为内侍总管,官家的贴身内侍,官家临时不能上朝,你也在这里傻站着,把一众朝臣晾在大庆殿里吗?你在这里站着又能起什么作用?还不快去大庆殿稳定局面,难道要本宫临朝吗?”

“奴才知错,奴才这就去。”董宋臣这才急急忙忙赶去大庆殿,才有了后来他在大殿上被朝臣围住,拉太子挡枪的事情。

仁明殿内,昨日值夜的太医替赵昀紧急施针之后,赵昀的病情也基本稳定了。看到太医出来,谢道清迎上去询问赵昀的病情,这位姓王的太医,犹豫了一下,只是说官家当前的情况暂无大碍,详细病因还需要等待太医令何庆中等人过来一同瞧过之后才能给出准话,另外还让皇后务必留下官家昨日的饮食,最好能找到最近几天官家吃过的东西,方便后续会诊。太医局在宫外,王太医在接到消息来仁明殿之前,已经差人去通知何庆中等资深太医,这王太医虽然年轻,但是水平并不低,他已经替赵昀诊治过,对于病情有了些大致的推论,只是他的答案有些可怕,不敢直接讲出来,要几位太医一起来探讨确认。

何庆中和另外两位太医没多久也就赶到了仁明殿,几位太医轮流替赵昀诊治,随后又查验了昨日的饮食,商量了许久,这才单独将皇后让进来,低声说出了大家的诊断结果——中毒。

“什么?!中……”谢道清惊了,深宫大院内,居然有人给皇帝下毒?“几位太医,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何庆中郑重地点了点头:“圣人,臣知道此中利害,我们几位都不敢乱说,但是官家的症状,确确实实是中毒无疑,只不过这毒是慢性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达成致人中毒的目的,正常来说官家体内毒性尚未深入,只是官家向来体弱,又上了年岁,昨日又……所以这才提前激发了毒性,从某些角度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倘若不是发现得早,等到中毒太深,恐怕就麻烦了!”

“那……官家现下?”

王太医说:“官家现下虽无大碍,药石之物我等自当妥善安排,但是此番毒性发作,已然伤及官家的根基,若要痊愈,须得静养,不可再过多操劳。”

“那需要静养多长时日?”

“说不好。”何庆中摇摇头,“至少一年半载,若是官家体质弱,或许还得更长时间。”

“本宫明白了,有劳几位太医……”

几个太医从仁明殿昨日的饮食中并未查出赵昀所中毒素,谢道清也就没和阎氏多计较,但是命人将赵昀转到福宁殿,随后一方面派人封锁赵昀的真实病情,只对外说官家积劳成疾,需长时间休养,一方面又斥责阎贵妃恃宠而骄,媚惑官家,伤了龙体,并且罚阎氏在仁明殿禁足3个月,反思己过。

等赵维把早朝应付过去,谢道清已然该吩咐的吩咐,该处置的处置了,内宫恢复了往日的秩序。赵维带着谢方叔和丁大全等几位参知政事,去到福宁殿探望官家病情时,赵昀尚未醒转,谢道清接见了丞相和几个参政,将太医的诊断说了之后,向几位朝臣提出,官家如今不能再操劳政务,她建议由太子暂理政事,丞相和几位参政辅佐,待得官家醒转,再遵照官家的谕旨。

得知皇后有意让赵维掌握朝政,谢方叔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几次和他言辞交锋,谢方叔已然把赵维视作政敌一般,早已忘了以赵维的身份,他这个丞相不该把他当做敌人来看。谢方叔认为,太子年纪尚轻,在这个与蒙古争端的时候恐怕很难把握好处事方式,朝中丞相、参政以及尚书六部官员各司其职,朝政也能维持,实在不行,倒不如请荣王主事,他还向谢道清建议由荣王出任临安府尹……

临安府尹?谢方叔这个建议被谢道清一口就回绝了:“谢相,临安府尹一职非同小可,非我一介妇人可以决定谁来做,既然丞相和几位参政不认同太子监国,那便等官家醒来再决定罢,这几日就劳烦几位卿家多费心。”

谢方叔提出让荣王赵与芮担任府尹,其实也不过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手段,他的真实意图就是不想让赵维骑在自己头上发号施令,自然更不可能请另一尊大佛压在自己头上,谁不知道皇后是太子的嫡母,他坚决不能让赵维掌握了大权,那样,他的日子就难过了,无论如何也要撑到官家清醒的时候,这样他集结一批文官御史前去求对,无论如何也要弹劾太子一番才行。

可是事与愿违,反正几位大臣都不同意太子监国,赵维也就没什么别的事,于是他就和谢道清一直守在赵昀的病榻前,3天之后,赵昀醒来的时候,看见皇后和太子,一个趴在桌子上睡着,一个靠在自己床边睡着,再看谢道清那憔悴的面容,赵昀万分感动……于是第二天,朝臣们便接到了官家的圣旨:“朕承天命登基以来,每自省己身,虽无建树,却未尝倦怠,奈何有恙在身,恐再难勤政,实是愧对天下。然朕今日察之,太子志虑忠纯,颇有太祖遗风,开疆拓土,于国亦有大功,可以江山托付,着太子领尚书令,代朕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