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公爷,打不得,那是隔壁国君啊! > 第133章 疲敝的马政

第133章 疲敝的马政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公爷,打不得,那是隔壁国君啊!!

待到笑声暂歇,王夫子继续道:

“徐世子喝骂之间,就要一刀斩了那狗巡抚!就在此时,世子的心腹顾千户提议让那巡抚将功补过,饶他一命。世子心软应允。”

听到这里,那力夫老洪怒骂道:“这狗入的顾千户,竟帮那狗巡抚说好话,真是可恨!”

王夫子知道老洪早年因为巡抚的敛财手段而家破人亡,连忙解释道:“那顾千户也是一番好心。毕竟现如今的朝堂之上,那狗巡抚这般的人物犹如过江之鲫。就算一刀将他砍了,也不能保证下一个上任的一定就比他做得好。既然如此,还不如将之改造一番。”

一旁的小二道:“我看徐世子就很好,他体恤百姓,愿意为民请命,为民做主,定然能当个好官!”

王夫子笑骂道:“徐世子是何等人也,他是要入朝位极人臣的,岂能被束缚在我们这个小地方。”

那小二挠了挠头,道:“那倒也是!”

……

巡抚驾车奔驰在官道上。

出了城,不用担心撞到行人,马车的速度总算可以快起来了。

城内的人纷纷自行退避,而城外的人见了这驾马车,更是避之不及。

要知道,在大梁,乘坐什么规格的马车,那可都是有规定的!

天子驾六,而余下的臣子按级别递减。

能够乘坐驷马,其身份地位定然不言而喻,显然不是在闽地赶路的这些小商小贩惹得起的。

再者说,要凑到这四匹同色骏马,难度也是很大的,非有权有势之人不能达成!

同大明朝一样,大梁同样实行马政!

按理说,大梁的骏马数量应该不少才是。

安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马政政策的核心,是官民联合养马。

其旨在为内廷与戍边骑兵提供充足的战马。

官面上设立御马监、苑马寺等机构,用以养马。

民间则采用江南十一户养匹马;江北五户养匹马的政策。太仆寺为百姓分发种马,百姓为朝廷养马,同时获得一定的补偿。

这一政策,倒是使得大梁在鼎盛时期拥有近百万的马匹。

然而,随着对外战事的逐渐减少,大梁空有宝马而无用马之地。

而养马的开支却是高昂的。

于是一些藩王士绅纷纷将原先的草场侵占用作耕地;没了放牧的土地,官马自然也就衰败下来了。

而民间养马则因为过于苛责的政策,始终没能有较好的发展。

即便百姓培育出了良马,也大多被那些士绅阶级高价买走,而最后留下售予朝廷的,则都是劣马。

别的不说,光徐鹏举知道的,朝堂那些文臣武将,哪一个家里不是坐拥数百匹宝马良驹?

盖因种种,能够乘坐此车之人,定然身份最贵,百姓自然也就不敢招惹。

甚至在马车经过时,都不敢抬头仰望,生怕里面的贵人一个不高兴便要责罪于自己。

关于大梁缺马,缺好马的事情,徐鹏举也是知道的。

但培育良马,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况且养马确实靡费颇高,以大梁现在的国力来说,重振马政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从蒙古买马,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蒙古马虽然体型矮小,但体魄强健,且皮厚毛长,能够抵御边关的寒冷气候,却是不失为一种好的战马。

然而边关地区官倒盛行,边军常养私马,以之冒充蒙古马卖予军队。

所以在徐鹏举看来,现如今实行的马政并不能让大梁长期持有足够的战马。

而这一切,反倒是在眼前有更加适当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恰巧就落在他要拜访的陈氏父子头上。

没错,就是红薯!

若是让京城的文官知道,定然会嗤笑徐鹏举痴人妄想,这小小的红薯怎能解决大梁的马匹问题?

然而事实上,还真可以!

大梁养马,问题主要还是在于成本。

要知道许多地方的百姓自己都还吃不饱,哪有余力去供养马匹?

放着珍贵的土地不去开垦,而是作为草场来养马,这对于诸多藩王士绅而言也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可若是种植红薯以代粮呢?

那这一切便不一样了!

红薯的产量是五谷的数倍,能够轻易喂饱饥民,否则那陈振龙也就不会说出:若红薯推广大梁,华夏将无饿殍,这样的豪言壮语了。

而这,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节省了大量的耕地出来。

这些闲置的生产力与空出来的耕地恰巧可以用来养马!

此外,红薯藤同样是一种优良的牲畜饲料,用以喂马,不仅可以节约草料成本,更能让马匹长得更加膘壮!

一念及此,徐鹏举更是更为急切地想要去到陈氏父子所在的长乐县,看到那红薯。

“快点!你没吃饭呐?马车都赶得那么慢!要不要本世子教教你?”

这个“教”字徐鹏举也是咬得很重,这让巡抚顿时感受到了危机感,连忙挥动马鞭,口中应和着:“世子赎罪,是罪人懈怠了!罪人这就用心赶车!”

……

行程之中,略有枯燥,也就不赘述了。

徐鹏举此行,倒是轻装简行,那五千精兵,他是一个没带,只带上了顾千户。

此行并非来收粮的,那红薯还没种下呢!也就没有带上大军的必要了。

再者说大军行进,也是颇为麻烦的,哪有他三人一车轻装简行来得快。

抵达长乐县以后,顾千户便一路询问,一路寻找陈氏父子的住处。

等到马车赶到陈府,陈氏父子早已得到消息,在门外迎接。

说是陈府,其实就是一个比附近农舍大上几倍的农家院子,陈家早已落魄不复之前的光彩。

从几天前与陈经纶的谈话之中,徐鹏举得知陈家原先是有高宅大院的,只是为了推广那红薯,陈振龙耗尽家财,那院子也被典了出去,至今未曾赎回。

就连他的儿子陈经纶,目前也是半农半读,一边读书,一边侍弄着田地。

见到徐鹏举,陈振龙是万分高兴的。

他日夜翘首以盼,总算见到了这个答应自己推广红薯的朝廷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