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千年悬棺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史上最坑小道士!
围观之人也被唐文这个外乡人勾起了浓浓的好奇心。
他们想听听,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究竟知道多少,所以齐齐转头看向唐文。
面对这样的小场面,唐文脸不红心不跳,神色平静如水,正儿八经的说道:“巴蜀地区比较常见的葬法有四种!
第一种是土葬,对于普通老百姓们来说,就是人死了以后弄个棺材。
然后用土这么一埋,有钱的立个碑,没钱的人就是光秃秃的一个小坟包,算是完事儿了。”
老头儿点头道:“没错,这是大家最常见葬法。”
唐文继续说道:“第二种葬法是水葬,这个在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常见。
具体怎么操作呢?其实也并不复杂,就是先弄一个竹筏。
然后把死人的尸体抬到竹筏上面固定好,接着在尸体边儿上堆放一些吃的东西。
完了之后呢,就把竹筏推到水里面,让它自己在水面上慢慢的飘荡…
飘着飘着,到了一定的时间以后,它会自行沉入到水里面去,最后水里面的鱼虾就会把尸体分食了。”
旁边一位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中年妇女,向唐文竖起大拇指说道:“你这外地来的小伙子知道还真不少。
说实话,我们村儿到现在为止,一直施行的就是这种水葬法。”
老者从旁补充道:“这种葬法看似那啥…其实用我们现在人的观念来看,还是比较科学的。
因为它符合了‘尘归尘,土归土’原则,把自身的一切重新归还给了食物链循环,归还给了大自然。
唐文笑了笑,接着说道:“第三种葬法和刚刚所说的水葬有点儿相似,即天葬法!
说起天葬,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这个在藏族之中比较常见。
对藏人来说天葬是最神圣的丧葬方式!不是所有的藏人死了以后,都可以有资格被天葬。
而是到了一定级别的人,亦或是拥有特殊身份的人物,他们死了以后才能享受天葬的待遇。”
旁边一个小姑娘忍不住说道:“啊!这个我也知道。
因为我看过一个天葬的视频,视频中…喇嘛把尸体剁碎,然后召唤老鹰前来吃…”
唐文道:“没错,就是把尸体剁碎了喂老鹰或秃鹫,不过大多情况下都是喂秃鹫。
秃鹫不像老鹰,它们这个群体是很有级别的,它们内部的等级相当的森严。
就比如拿吃尸体来说吧,它们不会一拥而上,也不会胡乱的去啃食。
而是慢慢落地,然后吃头的只吃头部,吃手的只吃手部,吃脚的只吃脚部。
吃内脏的只吃内脏,吃骨头的只吃骨头…绝不会出现哄抢的画面。
而且一般情况下,在白天的时候,秃鹫是不会出来瞎溜达的。
只有当喇嘛们吹起号角后,它们才会成片成片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
虽然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巴蜀本地人,也都多多少少的听说过天葬的事情。
可人群中今天并没有藏族人,加上天葬的操作过程太过血腥,很多女性听了之后,脸色未免有些发白…
这时,老者看着唐文说道:“小哥说的很细致,天葬的确是这种形式。
它看似残忍,但也是回馈大自然的方式之一。”
“第四种,就是我们眼前的这种悬棺葬法!而悬棺也是分为好几个类型的,我在这里大体只说两个类型。
一个类型是因为巴蜀地区多山、多洞穴嘛。
所以人死了以后,就会先把尸体装进一口木制棺材内,然后再放进洞穴里面。
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洞穴内必须得非常的干燥才行。
因为只有这样的话,尸体才能够保存的时间比较长一些,通风通气好的话,保存个千年都不是什么问题。
还有一种类型呢,就是在悬崖上面钉一些木头桩桩,再把棺材放置到木头桩桩上面,让它悬在半山腰上。”唐文说道。
众人连连点头,然后议论纷纷,都表示曾经在某某山上见到过这种悬棺。
……
现在对于悬棺,其实一直还有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古人是如何把它们是放上去呢?
有人说它是利用了滑轮的原理,从崖顶上面将棺材慢慢滑下去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的河床大多都很高嘛,古人有可能就是站在船上,轻轻松松的将棺材放上去的。
如今水位改道了,河床变得非常低了,从下面往上看的话,那些悬棺看起来显得特别的高…
等等类似这样那样的说法有很多种,可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只是大家的猜测而已。
最终依然没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说法,悬棺之谜始终没能解开…
在整个巴蜀地区,悬棺最多的地方是雅安,从而使得那里成为了盗墓贼们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
不过这也难怪,很多悬棺的年份早已超过了数百年,甚至有些已经达到了千年之久。
里面多多少少的都会有一些陪葬品啥的,运气好的话,能够发现大把大把的金银财宝。
一些个盗墓贼到了晚上,就会利用滑索,从崖顶处滑到半山腰上进行盗墓。
因为没有机关之类的,所以他们非常大胆,直接打开悬棺就开始盗墓。
听说靠这个发家致富的盗墓贼…还特么的不在少数…
当然了,也有一些运气不好的盗墓贼,他们千辛万苦的从上面滑下来。
最后打开悬棺往里面一瞅,哪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啊,除了一些日用品以外,连根毛都没有,更别说是金银了…
……
“其实巴蜀地区的葬礼,与其他地方的葬礼习俗相比,总体来看,还有一些很明显的区别。”唐文幽幽说道。
老头儿对唐文的兴致越来越高,所以笑眯眯的问道:“哦?说说看!”
“比方说巴蜀地区以前有一个传统的老规定,凡是六十岁以下去世的人,不准点香!也不准点蜡!
因为按照他们当时的话来说,六十岁以下去世的人,就相当于是断了香火的人。
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撒手人寰了,都属于是夭折或英年早逝。”唐文说罢,看了看周围的人群。
除了一些个小年轻外,上了年岁的老人表情平淡,显然作为巴蜀人的他们,基本上是知道这个规定的。
“还有呢?”老者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