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M君的相亲小记 > 第210章 第十三次相亲126

第210章 第十三次相亲126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M君的相亲小记!

第210章 第十三次相亲126

关二爷在中国是义气的化身。

这是毫无争议的。

至于义气好不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义气这事有真有假。

《隋唐演义》瓦岗寨里的所谓义气就是假的。

唯一一个讲义气的就是单雄信。结果这位对朋友肝胆相照的好汉被一帮兄弟生擒活捉献给了自己的仇人。

《水浒》里的义气也是假的。从“及时雨”宋江第一次登场好汉们嘴里的义气就充满铜臭味。所谓“及时雨”说白不过是“及时钱”。

再看宋江、吴用等人为挟制卢俊义等人上山设下的阴谋诡计比之高太尉谋害林冲的奸计不成多让充盈为了自己的诏安大计把兄弟往死路逼的歇斯底里哪里有分毫义气可言?

《三国演义》里张飞对关羽倒是真义气。

只是这位张三爷的义气只对兄长不能泽被他人对下属简直是不以人待之。结局就是他睁着眼睡觉都被人摘去头颅。

其实不只张三爷历史上被下属杀掉的上级多如恒河沙数。

像金国的海陵王算得上一代雄主结果因苛待下人在势窘之际被手下集体谋杀。

那些昏庸者再有残暴的毛病被弑的结局只会来得比海陵王更快。

比如:南朝刘宋和萧齐的几位昏君都是年纪轻轻丢掉脑袋。

说到底所谓昏君大多数除去人格较常人卑劣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会当领导。

领导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领而导之。

所谓“领”就是当领袖。

而“导”就是引导。

二者最大的难点在“领”而非“导”。

古往今来的昏君都是败在“导”字实在是咄咄怪事。

在君看来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实现“领”最好干的事就是“导”。

他若是生来就是皇帝虽不敢比肩秦皇汉武但绝对可如宋仁宗一样做个好官家。

宋仁宗这人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实绩吗?

就历史时间与他很接近的几位帝王而言他遣词造句远不如南唐后主李煜;笔墨丹青绝不及宋徽宗赵佶;勇敢果断不如宋神宗;英明神武更是难望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项背。

以政治成就而言这位人主实在乏善可陈大概只比遭受靖康之难的两个倒霉蛋略强。

宋真宗虽战胜敌人仍屈膝求和但至少带来宋辽间大致平静的一百多年和平局面让北宋在屈辱里又延续了一百多年。

宋仁宗接连败北对象是远不如大辽的西夏。这实在是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大一统王朝中的孤例。

君甚至觉得就连只剩半壁江山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在军事上的成就都被宋仁宗治下的宋庭亮眼。

南宋以弱闻名尚且打出过采石矶之战、钓鱼台之战等惊艳世人的硬仗。其对手不是灭辽宋的金就是灭金以大半个世界岛的蒙古远不是只能偏居西北为人附庸的西夏可比。

说来好笑对外战争失利者要么像杨广一样生死国灭被对手丑化为衣冠禽兽;要么像满清后期诸君一样只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简单而屈辱的名字。

可宋仁宗是个例外成为历史上被诟病最少的皇帝。

原因很简单他当政时期宋朝对外的颓势不是他个人造成的而是整个官僚集团应对失措的结果。

这位君主不是乾纲独断的皇帝更像是一位被贵族议会委任统治的部际联席会议主席。因此国家的一切失败都不能完全归咎在他身上。他也不用像汉武帝一样下罪己诏。

这种皇帝有些像是近代某些国家的虚君。当然仁宗本人有绝对的实际权力只不过他弃而不用甘愿退而求其次自居虚位。

这是很高明的政治智慧给大臣们虚假的主人翁位置比胡萝卜和大棒都有效能更好的激他们干活的积极性。说得粗俗一些就是这位人主很会哄着别人干活。

其实这正是领导艺术的实质。

当然做皇帝只会哄人还是不够的。

古谚语说“上下一日百战”。

上位者有唬人的办法下位者自也有解决的对策。

王莽就是一位成功的以假应假变假为真的高人也是唯一一位成功夺权的文官。

要防备这种人该怎么办呢?

那就得用到制衡之术了。

所谓制衡就是让大臣们彼此牵制。

比如:丞相是王莽。

要想既制衡住他又不至于引起朝廷震荡就得用可与之匹敌的对手。

如在中央朝廷里王莽是丞相赵匡胤是大将军外戚有杨坚;地方上的军事重镇有李渊、朱棣、刘裕这些人驻守着;内廷有李辅国魏忠贤张让等人伺候着。

他们不论谁想一步登天都必须先扫平他人。结果显而易见谁也不具备消灭全部对手的实力只得俯首称臣谋求常规的晋升之道。这种犬牙交错各尽其职的政权就算外有铁木真内有朱元璋同时起事也必然如蚍蜉撼大树一般无法动摇其分毫。

当然万事有例外。

如果齐聚政坛核心的是徐羡之、

谢晦、傅亮、王道怜、檀道济这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计风险的人不顾及彼此间的制衡关系直接就向主君发动政变就算是刘裕还没死也是无法招架的。

事实上任何君主遇到核心领导层的集团叛变都只能束手待毙即使英明如灭唐的武则天也是无法可施。

以此来看宋仁宗能把权力下放又保持不倒翁的超然地位实在是值得其他帝王羡慕。

几千年来能够把权力交给给大臣由臣下打理天下又没有被人篡权夺位的大概也就三个。

一个是宋仁宗另两个是明代的明嘉靖皇帝和他的孙子万历皇帝。

后两位比宋仁宗放权放得更洒脱直接就退居幕后成为一道权力场上的影子如幽灵一般藏匿在血与金构筑的紫禁城里。

不过后两位的历史名声不如前者。

这大概要怪这俩人的后世子孙作战不力。历史由敌人来书写其在史书里的形象如何不问自知。

如果明史不是敌人撰写单凭万历皇帝屡次在朝鲜半岛击败日本列岛最强者丰臣秀吉的功绩。他在史书里绝不该是现在这种形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