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 > 第20章

第20章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世界一级保护学渣!

邵炼统治级别的论文水平, 令人记忆犹新。

他经常突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终结不少人努力的方向,甚至改写当时广为人知的基础论调, 给出更为准确的研究结论。

而且, 邵炼跨界速度比想象更快,只要和人工智能沾边的研究方向, 他都能精准证伪/证实, 成为新一轮观点的掌旗者。

大有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的架势。

国际期刊对他又爱又恨。

爱,发表的理论观点新奇、准确,具有突破『性』, 引领科研新方向。

恨,他怎么不投我们家期刊, 一定要投《scs》,约稿都约不到的!

风靡美国的天才,数次登上顶尖期刊《scs》, 引发了不少人对“中国”这个词汇的讨论和探究。

中国没有科技,中国没有天才, 中国没有研究的各种歧视论断, 都在邵炼横空出世之后,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言论是:邵炼应该在科研的天堂, 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结果,邵炼走了,并且带着他具有统治地位的研究能力, 消失在这个世界。

如果不是那些期刊论文,他仿佛没有存在过。

索罗斯捧着那篇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太阳能论文,赶到大学阶梯教室。

梅拉德教授正在讲述能量最低原理,见他进来,眼神都要杀人。

他攥紧了打印稿,鼓足勇气缩在教室最后一排,安慰自己这次一定没问题。

梅拉德教授说下课,果然见到自己不得意门生,带着一叠资料冲了下来。

“又是什么?”梅拉德教授收拾电脑,漫不经心的问。

“太阳能。”索罗斯立刻回答,拿出那叠稿子,“是中国的研究员模拟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60%。”

梅拉德教授目不斜视,提起电脑就走,“中国?我更希望你手上能够收到英国费斯卡实验室的漏斗论文,那才是我想看到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老师!可这是威廉.邵指导的太阳能技术。”

“你说谁?”梅拉德教授皱着眉,难以置信的看他。

“威廉.邵,lian shao,您看,他是通讯作者!”

对中国太阳能技术不抱幻想的梅拉德,随手将电脑扔在身边的课桌上,接过那一堆稿纸。

他动作有些急切,但又心怀困『惑』。

熟悉的名字太久没听到了,以至于他都怀疑自己听错了音调。

然而,论文通讯作者的位置,明明白白的写着那个名字。

邵炼。

梅拉德教授许多年没有在任何的期刊、杂志、网络上见过这个名字。

此时重现看到这些熟悉的字母,拼起来的名字,心里竟然升起了一丝怀念。

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基本等同于邵炼的成果。

梅拉德教授一目十行,翻着论文,准备看看邵炼这些年都在研究些什么。

然而,没翻两页,他看到那一套复杂的能耗模型,愣住了。

“开会,马上。”梅拉德教授收起论文,提着电脑往外走,“索罗斯,把这份论文再打十份给我。”

索罗斯受宠若惊。

要知道,他毕业以后已经六七年没有踏入过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了。

所里人才济济,全是能源研究方向的精英,博士级别以下,连帮忙搬东西、打扫实验室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他坐在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会议室的一角,成为了列席人员。

十位研究员,围坐在会议桌上,面对同一份论文。

上面清楚的列出了太阳能转换的难题、当前太阳能转换技术普遍效率,然后,简单明了的列算出新型太阳能转换技术,以及这项技术能够达到的最高转换率。

格式普通,模型齐全。

但是,遣词造句无比简单轻松,看起来就跟程序员往计算机里随便编写的一套循环罢了。

大部分人对论文内容不感兴趣。

他们讨论的焦点,永远集中在邵炼身上。

“威廉离开美国之后,销声匿迹,没想到会去研究太阳能。”

“按照他的实力,恐怕要垄断太阳能研究领域了。”

“以前他就研究过太阳能,我还问他愿不愿意向能源方向发展,他拒绝了。谁知道十年后,他还是选了这个方向!”

博士们对邵炼的光辉历史心有余悸,热议这次邵炼重新出现的目的。

如果邵炼能够加入梅拉德能源研究所,绝对是一大助力。

可是,邵炼自行成立研究所,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合作伙伴或者敌人了。

而索罗斯这个勉强混了硕士的期刊审稿编辑,缩在一角,听着博士们的各种讨论。

他时不时看向梅拉德教师,忐忑的等待他的导师发言。

可惜,梅拉德教授和身边的助理,注意力都在整篇论文上。

既然是邵炼拿出来的东西,他们探究的态度,必然更为谨慎一些。

太阳能转换技术多种多样,随着新材料的出现,研究方向正在往新材料倾斜。

这篇论文也不例外,但是提到的新材料原理,十分陌生。

梅拉德教授抬起头,问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吵杂的声音立刻消失,能源研究所的博士们纷纷出声。

“威廉.邵的理论必然是对的,既然有地址,我们可以尝试联系他,把专利买过来。”

“这是时隔十年,威廉的首次论文,理论虽然复杂,但是模型很有意思,刊发没问题。”

大家围绕着邵炼,发表着观点。

唯一一个人站出来说:“这套理论,只是运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实验『性』转换率,能不能成功实践,还有待论证吧。”

“开玩笑,威廉.邵的理论,有无法论证的吗?”

“以前没有,不代表今后没有!”

梅拉德敲了敲桌面,打断他们的争吵,说道:“这是威廉第一次作为通讯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提出理论。并且,这位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诚然,通讯作者对实验的真实『性』负责,可是邵炼消失十年,重新出现却不是第一作者身份,梅拉德的质疑情有可原。

但是,仍有人在仔细研读之后,给出了肯定的回复。

“虽然作者陌生,但是内容详尽,论证全面,逻辑链和数据模型没有什么问题,唯独新材料的原理……没见过。”

“要实现这套理论,必须要实现新材料的突破。这都可以另外再发表一篇论文登上《scs》封面了!”

讨论点又从太阳能转向了新材料。

大家都激动不已的发表观点。

索罗斯缩在角落听得头大,他没想到这么一篇论文,还能惹得一群博士圆桌会大争吵的。

他关于什么新材料,什么模型,根本不懂。

只知道一群人提出了无数问题,他只能根据这些问题,在论文上进行批注。

梅拉德教授看着论文,听着博士们的讨论,陷入了深思。

作为论文一手获得者,他本该当机立断的联系邵炼,要求买下这份专利,免得落入其他研究所手中。

但是,他和其他人拥有相同的疑『惑』——

理论是好理论,可谁也不能保证这项技术能够完美的实践。

牵涉到邵炼的专利,动辄几千万美金。

梅拉德能源研究所的人讨论许久,仍是无法因为“邵炼”这个消失已久的通讯作者,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

“如果邵炼能够把这项技术实现就好了。”

不知是谁长叹一声,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梅拉德教授捏着论文,笑出声来,“如果能实现,我们就不会在《ene》的投稿箱里见到它。而是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

他这话一说,便是打定了主意。

论文是好论文,原理是好原理,技术是好技术,可惜,在亲眼见证它实现之前,不值得梅拉德能源研究所花大价钱买下来。

“赶紧刊发。”梅拉德教授第一次赞赏眼神看索罗斯,收下了那份论文打印稿,“这篇论文提到的理论非常优秀,我过审了。”

索罗斯受宠若惊,连连点头,“那么我马上联系威廉.邵,修改你们提到的问题。”

这话一出,全员齐刷刷的向他投去诧异的眼光。

“梅拉德,你的学生还没遭受过天才的毒打。”

“这里有个人,居然想叫威廉改文。”

“朋友,我们讨论归讨论,质疑归质疑,你可别傻乎乎的发给威廉。”

梅拉德教授呵呵揶揄道:“你信不信发消息叫威廉改文,他立马撤稿,下期你就能在《scs》上见论文到原版,一字不改。”

索罗斯瞪大眼睛。

梅拉德重音强调,“而且,还是整版封面力荐。”

熬夜睡了个补眠觉的邵炼,很快收到了论文审稿回复。

果然不是顶尖三大刊,审稿效率就会高很多。

编辑一条问题都没提,直接回复他,将会在下期《ene》刊登论文。

言语客气简单,没有废话,邵炼十分满意。

一次平平常常的投稿,难得能激起他的担忧,他甚至做好了改稿准备,务必使沈明洲的首篇论文,能够顺利刊发。

不改稿就好。

邵炼关掉电脑,安下心来。

他熬得双眼赤红,却不困,走到实验室里,发现沈明洲正在埋头焊接元件。

少年身穿白『色』实验服,全副武装的戴上了防护镜,低头专注的模样,仿佛熟练的研究员。

他见邵炼进来,放下了手上的焊接枪,困扰的说道:“万物系统在无人机的处理器里面表现不太稳定,硬件配置太低了。”

邵炼挠了挠短发,建议道:“仓库里还有一点儿智能医疗箱同型号的处理器,要不然你试试?”

智能医疗箱的硬件,算是国内纳米级设备顶尖配置。

也只有邵炼这么财大气粗的实验室,能够扔一堆备用在仓库里。

邵炼一边给沈明洲找处理器,一边打着呵欠,“你先试试写入程序,如果万物运行还是有问题,我再帮你改一下构架。之前研究医疗系统的时候,我就有几个想法,但是怕把万物玩崩溃,就没动。”

“医疗系统你想怎么改都可以,崩了我能修。”沈明洲仰头看他,半晌道,“不要睡那么晚,也不要总抽烟。”

邵炼心想我不晚睡抽点烟提神,怎么帮你改得出论文。

心思百转,出口却是,“好。”

虽然没能一周完美的做出太阳能,但是在邵炼尽心尽力的调试下,万物系统终于在处理器上顺利运作起来。

等到定制的无人机外壳到货,沈明洲果断的开始了他的尝试。

组装,焊接。

沈明洲亲手做的无人机,外表全面覆盖了银灰『色』过渡金属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下反『射』着独特的光芒。

他手握遥控器,轻轻启动,这台银灰『色』的无人机就缓缓的升了起来。

沈老师的无人机首航,高科的工程师全都跑来捧场。

高科实验楼外空地围着一圈人,全都仰望着这台无人机翱翔天空。

无人机升空三米,飞行姿态十分稳定。

设置好的扫描系统,悬空进行第一次工作,捕捉到特定数据之后,直接传输的旁边的屏幕上。

原本打算商业吹捧一下的工程师们,见到屏幕里自动演算出来的三维立体模型,顿时说不出话来。

他们心里“无人机真好看”“无人机飞得真稳”的鼓励话语击得粉碎,见鬼一般盯紧了屏幕。

“这是什么?!”

屏幕上标注建筑的轮廓,用线条简单勾勒出他们背后的实验大楼。

而他们这群看热闹的工程师,人体热源层次明晰的显『露』出来。

清晰无比,连动动手都能看到相应的热源标识在动。

如果这是灾难现场,直接就能准确定位到生命体位置!

“三维透视建模,再加生命探测功能。”沈明洲『操』作着无人机,在空中慢慢移动。

屏幕上的建模,也随之缓慢变化,勾勒出红、黄、青的热能轮廓。

工程师们看到这一切变化,问题层出不穷。

“它真的是太阳能供电吗?”

“这个模型数据传输我懂,但是沈老师你怎么做到同时实现三维建模和远红外热成像的?”

“而且电脑的处理速度有这么快吗?无人机扫描成像至少得三分钟吧。”

沈明洲凝视屏幕的成像效果,皱着眉说:“这台电脑改装过,用的你们智能医疗箱的外置芯片,系统搭载的万物,所以处理速度快,能够同时实现热成像和建模。”

听了这话,工程师们看那台演示电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这是第一台万物电脑吗?它是不是能直接对接我们医疗系统?”

“如果它能对接医疗系统,那无人机也能?这就是一套电脑、无人机、医疗数据库的智能循环系统啊!”

“dr.沈,你有这个无人机,哪里还需要参加什么高中生比赛,我觉得去参加德国太阳能展都是厂商抢着要签单的技术!”

然而,就在他们夸奖的时候,沈明洲将无人机对准了背后的实验大楼。

屏幕上只出现了建筑物模型,厚实的钢筋水泥,堵住了大楼里忙碌人群的身影。

如果这是搜救无人机,是绝对无法准确定位受灾者位置的。

他摇了摇头,说:“不行。”

“飞行速度太慢,响应延迟太长。远红外扫描无法突破建筑物,捕捉不到内部的人体热源。而且,建模也没我想的清晰,晚上可能更模糊。”

沈明洲叹息一声,“这样没法支持夜间搜救的,而且很可能给救援队伍添麻烦。”

他经历过高精度的全息投影技术时代,明白未来广为运用的数据成像有多么的清楚。

当然无法满足于这样像素般的视觉效果。

沈明洲果断收了这台半成品,沉思着回到实验室。

徒留一群人茫然的看向自家老板。

卡恩诧异的问道:“沈老师是不是对自己太严格了?他不是只用做一个太阳能转换技术的演示产品吗?”

无人机的起飞、悬停,没有一点儿问题,只要能够证实它利用的是60%的太阳能转换技术,足够震撼科技业界,掀起一阵新能源无人机浪『潮』。

可是,沈明洲居然挑剔无人机不能看穿建筑物,三维建模不够清晰?!

邵炼当然明白这是为什么。

沈明洲的心思已经全然放在搜救上面。

太阳能?

那只是顺便为无人机增加续航的小功能罢了。

可是,沈老师伟大的思想包袱,怎么是普通工程师们能够理解的。

面对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困『惑』,邵炼白他们一眼,“精益求精知道吗。都给我学学。”

沈明洲要改,邵炼根本不拦。

还指使江岳继续帮忙,以便沈明洲有人可以使唤。

江岳不介意帮忙,只是有些惋惜。

他『摸』着那台已经相当优秀的无人机叹道:“大佬,你这样拆了重新做,赶得上创新科技大赛吗?”

“赶得上。”沈明洲随手拿过工具,将刚刚惊艳了工程师们的无人机拆得七零八落。

他一点儿也不心疼,还安慰江岳道:“比赛的报名才刚刚截止,等到我们的项目进入展示阶段,还有半个月。”

半个月,够他从头到尾再做一台更好的无人机了。

创新科技大赛初审报名,审核办公室堆了无数的学生报告。

组委会大多是大学教授,多年评审的比赛经验,让他们对今年递交的参赛报告,习以为常。

什么变形金刚、钢铁侠,热门的英雄的模型制作过程,学生都能写出一份“实验报告”递交上来。

更不用说什么异想天开的产品了。

高中生的创意虽然不错,但是荒诞无稽的念头,往往让他们摇头。

偶尔在一堆参赛项目里,出现一点儿含有科技量的创新技术,他们都能看很久。

不过,出于对学生科技创新的鼓励,比赛初期他们一般不会淘汰学生。

等项目进入公众展示阶段,开放更多的群众参观展览,让学生们通过群众的提问、专家的建议,形成最后的汇报材料,再慢慢评审出奖项。

现在,他们只用看看报告,记录参赛学生信息就行。

大家凑在一起忙碌,忽然有人拿出了一份报告,惊喜的说道:“这个无人机还可以啊。”

听到无人机的项目,高雄斌抬起头。

不久之前,沈氏科技的蒋总,托人跟他走了走关系。

沈氏科技老板的儿子参加了这个比赛,项目正是无人机。

他们这些大学教授,平时跟公司的关系不错。

沈氏科技突然来套近乎走关系,无非只有一个目的。

让自家孩子拿奖。

高雄斌不敢承诺什么一等、二等,只能了解了一下学生情况,说了些场面话,就悄悄撤退了。

然而对方和他清楚得很——

其实创新科技大赛的省赛,没有外界传的那么有科技含量。

什么永远不会停下来的永动机。

什么可以直接用于航空航天的新型材料。

什么仿造三国杀做成的化学杀速记小游戏。

只要有创意,都可能获得奖项,并不会追究项目本身的科技含量和真实『性』,主要目的,还是鼓励学生们的创新热情。

在一堆诸如此类充满科幻构想的报告之中,横空出现的无人机引发了不少评委的兴趣。

“自动避障功能解释得很不错啊,而且还有自动避障模拟场景。”

“而且续航能力还进行了提升,列出了市面上相应产品的对比数据,这个创新不错。”

“是不错啊,看起来这个学生用过功的,不是随随便便买点儿市面上的无人机组装起来糊弄我们。这个无人机展览的时候,我要去看看。”

大家其乐融融,分享着最新发现。

虽然无人机本身的功能平平无奇,但是考虑到这是高中生作品,评委们心里印象分不会低。

高雄斌走过去扫了一眼报告。

嗯,参赛学生姓沈。

应该是沈氏科技打过招呼的学生。

只要评委们觉得没问题,沈家孩子凭无人机拿下一等奖、二等奖,看起来不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