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 > 第3章 第3章寇相公终于登场

第3章 第3章寇相公终于登场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大宋仁宗皇帝本纪!

寇准此人,鼎鼎大名,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赵受益还没穿越的时候,提及此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澶渊之盟。

所谓澶渊之盟,乃是宋朝与契丹辽国签订的一次不平等的赔款条约,双方约定,宋朝每年向辽国交付三十万的“岁币”,以此换取辽国退兵、边境太平。

名为岁币,实为保护费,花钱买平安。

寇准在本次事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寇准,就没有澶渊之盟。

但签下这项不平等条约的黑锅不该寇准来背,而应该由宋真宗自己背。

宋真宗胆小如鼠,耳根子软,颇肯纳谏。

景德元年,契丹皇帝、太后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国境内,围困瀛洲,宋真宗听了,二话没说,收拾细软准备跑路。

但,往哪跑,是个问题。

当时有个大臣叫王钦若,是江南人,请皇帝往金陵跑;另有一个大臣叫陈尧叟,是四川人,请皇帝往成都跑。

金陵六朝金粉,成都天府之国,都是好地方,真宗都想去,举棋不定,于是叫寇准来参详。

寇准当场给他怼了回去,叫他打消逃跑的念头,又拎着宋真宗御驾亲征去了前线。

御驾亲征的过程中,宋真宗数次想要临阵脱逃。

若不是寇准强势,捏住了宋真宗的后颈皮不让他动弹,恐怕宋真宗一逃,契丹趁机南下,靖康之耻能提前一百多年。

饶是如此,宋真宗也不忘给寇准添『乱』。

前方战事取得胜利,宋军『射』杀了契丹方面的统军,契丹方来书议和。

寇准本来想要契丹称臣并归还幽州地区,结果宋真宗受不了军营生活,死活要回宫,一听说寇准要和契丹讨价还价,这还了得,这得耽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京城啊。

于是宋真宗要寇准答应契丹的要求。

他要岁币,就给他岁币好了。

我大宋地大物博,缺什么都不缺钱,每年拿几十万的小钱换取边境和平,这也太值了吧。

寇准本想再次用强硬手段压制宋真宗的个人意见,结果这次有小人进言,说寇准拥兵自重,图谋不小。

宋朝太.祖就是兵变造反得的天下,大臣造反在宋朝可以说是高压线一般的存在。

即使是寇准,也不敢去碰这条高压线。

寇准还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答应宋真宗,用岁币换和平。

说是岁币,其实就是进贡。中原王朝数千年来都是宗主大国,只有收别人进贡的份,哪里给别人进过贡呢?

但宋真宗就是这么开开心心地接受了,还和去谈判的使臣曹利用交底:“百万以下皆可许也。”

最后还是寇准出面,『逼』着曹利用守住三十万的底线,否则宋朝每年给辽国进贡一百万,这脸估计能丢到贝加尔湖去。

回京之后,那个撺掇宋真宗往南京跑的王钦若又在宋真宗面前给寇准量身定制了一双小鞋,罢了寇准的相位,打发出京。

直到天禧元年,寇准才因天书事件又被重用。

而此时,寇准刚刚依着宰相王旦的意思,逢迎了一回天书,惹得宋真宗龙颜大悦,将他调回东京核心权力圈里。

而寇准并不满足。

他仍在蛰伏,等待时机。

等待一次让他真正回到权力巅峰的时机。

刘娥准备给他这个机会。

她太了解寇准了,也太了解宋真宗了。

刘娥是蜀地孤女,因缘际会入了皇三子赵恒的王府。

后来皇三子被立为太子,登基称帝,她也一步步从美人走到了皇后之位上。

而寇准是赵恒的父亲宋太宗赵光义钦定的托孤重臣。

从赵恒封太子,到登基称帝,一步一步,都有寇准的扶持。

可以说,如果有人能够彻底地影响赵恒,『逼』迫他做自己根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只能是寇准。

寇准对宋真宗有着绝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控制力。

以至于宋真宗临终前,还在呼唤着寇准,想要把后事托付给他。

宋真宗对寇准的依赖可见一斑。

刘娥准备让寇准再发挥一次这样的影响力,把赵受益送到太子之位上去。

而寇准本人也一定会乐意这么做——他热衷于控制皇帝,左右朝政,呼风唤雨。

原本对于这样的寇准,刘娥是绝不待见的。

无论是作为国母,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还是作为一个同样权欲深重的人,为了自己与吕武比肩的政治理想着想,她都应该下死力铲除寇准,绝不该给他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然而,事无绝对。

刘娥如今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危局——作为一个皇后,她失去了太子。

没有属于自己的太子,那么皇帝百年之后,她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可以临朝称制的太后,政治理想也就无从谈起。

她年纪大了,再生一个儿子的几率太小,且太危险。皇帝的其他女人生出的孩子,她信不过。想要扶持自己属意的养子成为储君,皇帝却不愿意。

她不敢赌皇帝到死都再也生不出儿子的概率,因为一旦功亏一篑,就是满盘皆输。

她只能选择与寇准结成同盟,共同扶持赵受益登基。

而赵受益登基之后,垂帘听政的太后与托孤重臣之间的矛盾,只能留待那时再解决。

这无异于引狼入室,但刘娥没有第二个选择。

而且刘娥不认为自己到时候争不过寇准,因为她将会成为太后,而太后与皇帝之间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

孩童对母亲十分依赖,只要她牢牢掌控住赵受益,就可以在今后与寇准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寇准也会明白这一点,所以她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让寇准也与皇帝建立一些情感上的联系,比如说让寇准担任赵受益的老师。

老师对学生也是有控制力的,所以两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最重要的砝码是赵受益的态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刘娥驱虎吞狼,利用寇准确保自己将来的太后之位。

寇准将计就计,借此机会为自己争取未来托孤的名额。

而在真宗驾崩、赵受益登基后,寇准和刘娥究竟谁能掌控朝政,取决于小皇帝更偏向哪一方。

于是赵受益的地位就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转变为了裁判官。

等他登基之后,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皇帝身份游走于刘娥与寇准之间,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成熟,一网打尽。

寇准与刘娥此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机关算尽,竟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毕竟他们常年和宋真宗相处,对于掌控皇帝篡夺权力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刘娥更是以皇后的身份预政,把宋真宗打发回后宫看家去了。

谁能想到,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掀起什么波澜呢?

赵受益在当天下午见到了寇准。

寇准此时快六十岁了,但保养得好,看起来不过四十余岁。

他此时的身份是皇子的师父。

真宗本来就在考虑怎么提拔寇准,刘娥说要寇准当小皇子的老师,宋真宗马上就同意了。

他对于政治上的弯弯绕绕一向不怎么敏感,只是先前皇后刘娥明明不待见寇准,他数次想要提拔寇准,都被刘娥明里暗里阻止了。

直到寇准终于向他服软,附和了天书一回,他大为高兴,不顾皇后阻拦,加封寇准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刘娥大为不乐,给宋真宗摆了好几天的冷脸子。

而寇准也屡屡进言,说刘娥身为皇后却干预政事,有吕武遗风。

宋真宗心里依赖寇准,但也依赖皇后,这两人不和,把他夹在中间互相挤兑,他很难受,也很委屈。

这回皇后终于向寇准示好,要让寇准当小皇子的老师。

他又依赖又喜欢的这两个人终于和好了,他终于不用再受夹板气了,大为高兴,当场赋诗一首,欢欢喜喜地跑去找任美人听小曲,准备今年年底就让寇准复相。

寇准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

他十九岁就中了进士,在一群头发花白的同僚中鹤立鸡群。

宦海沉浮三十余年,他的才华更为沉淀,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于是此时出现在赵受益面前的,是一位穿着一身低调而奢华的绸缎衣服,浑身散发着淡雅而高贵的檀香,头戴玲珑白玉冠的风『骚』中年男子。

没错,寇准平生爱奢华,被贬官到邓州时也不忘制造奢侈品蜡烛供自己使用,以至于后世邓州花蜡烛名动天下,连京里的蜡烛都比不上。

他的府中,即使是厕所也彻夜点着蜡烛。以至于他每每升官(或者贬官)走了,继任者一到,都能从厕所里扫出一堆又一堆的烛泪。

不过可能是由于寇准太浪了,不懂得节约,败光了家产,后世子孙大多穷困潦倒来着……

赵受益一边回忆着寇准的八卦,一边给他行礼:“受益见过师父。”

寇准大大方方地受了他这一礼,等他拜完了,才叫他起来,问他:“皇后说你读完了论语,我看你还小,也呆头呆脑的,不像个聪明样子。是都读完了,还是只读了半部啊?”

本朝开国时的丞相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传为佳话,其实不过是开国之初文治不兴,大家都不太有文化,连宰相都没怎么读过书罢了。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官员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尤其像寇准这样的才子,就不太看得上老前辈。

他嘴又损些,平日里就爱取笑别人,今天顺嘴就说出来了。

赵受益挺喜欢这个笑话,本来也想接梗,但碍于人设,不得不假装没听懂:“书怎么能读半部?当然是都读完了。”

寇准一笑:“读完了就好。读完了论语,就该读中庸。取你的书来,我来给你讲。”

赵受益听寇准讲了一下午的书,明白了一件事——寇准他,真的不是个好老师。

他没耐心,不会循循善诱,往往自得其乐,毫不关心别人的感受。

但他同时也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能把人逗得开怀大笑。

半月之后的某一天,是休沐日,赵受益没有课上,恰好天气晴朗,就在院子里放风筝。

忽然有宫娥急步而来,说皇后要小皇子快去延福宫。

赵受益跟着她到了延福宫,就见宋真宗、寇准、刘娥三人围坐,见他来了,宋真宗笑着朝他招手:“受益快来,到爹爹这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