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火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大明:我皇孙的身份被挖出来了!
一直到子时,排队买报之人才稍稍散去。
很多人在散去的时候,还一再询问明日会不会有新的。
当得知会有之时,有人甚至直接静静等在了报馆门外。
而此时的报馆之中,黄玉新等人已正加班加点赶印第二期。
高薪资,自然也会有高动力。
从昨日到现在,黄玉新那里的印刷几乎就没停过,但所有人依旧干劲儿十足,没一人抱怨。
第二期分两版,第一版是解缙当年参加会试时文章,第二版则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解缙人是傲了些,但是有真才实学的,在士子中也是有些名气的。
他的文章完全有资格刊录的。
最重要的是,他也只认识解缙,想找别人的也不容易。
...
书坊地儿小,售卖能力有限,十几万份报纸都集于一块,一天时间是很难销售出去的。
次日一大早,何先分出几波人马带着报纸赶往京中闹市。
“给我拿一份,给我拿一份...”
一手交钱,一手交报。
每份两文,不议价。
所有售卖点,都排着首尾不想见的长龙。
朱大福与罗贯中低调转了几个售卖点后,回了酒楼。
当初,他搞出这个报纸只是想帮着罗贯中把《三国演义》推销出去。
想着,每日能售出一万份也就顶天了。
没想到,竟能火到如此程度。
昨日免费赠送,十二份一份没剩,仍旧还有不少人没拿到。
今日正式售卖,原本以为热度会较昨日削减不少,也就只定了十万份。
没想到,所有售卖点依旧排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长龙,争相购买之人与昨日不相上下。
看来只要东西好,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这十万份若都卖出去的话,也就是二十万文。
一千文是一两银子。
二十万文,则就是二百两。
一两就相当于后世的三百元。
那他今日的收益就是六万元?
一个报馆,一天收益六万,相当可以了吧?
“像现在这般情况,明日做些加印也没问题了,现在整个京师大部分怕都知晓先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了。”朱大福笑着道。
十万份报纸卖出去,总归是能有那么几份流传于世的。
罗贯中自个儿也并未想到区区一份报纸竟火到了如此程度。
刚是昨日就售卖出来了十二万份,也就是说至少有十二万人,甚至更多的人读到了他的小说。
当然,罗贯中也非常清楚。
这报纸之所以能这么畅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朱大福的那宋体字。
对此,罗贯中也不敢居功,只道:“朱东家宋体天下无二,不少人买回报纸怕是为作临摹,老夫的书也是沾了朱东家的光。”
不管是谁沾谁的光,报纸畅销那是肯定的了。
在朱大福与罗贯中谈报纸分成的时候,罗贯中说什么都不要钱。
这个时候,没什么版权。
好多人写了书,写了文章,根本不会考虑版权问题。
不管是书坊还是私人借用亦或者是以此来牟利,版权原创者非但不追究版权问题,还会沾沾自喜觉着自己的东西被人认可了。
就像罗贯中,即便他这小说若卖给说书的,也是能赚些银子的。
但他觉着,那样有些轻贱他的小说。
因而,也才会辗转各地,求书坊刊印。
只要书坊能刊印,他本人一文不拿都成。
他那宋体字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文学价值永远不可否认。
“先生太谦虚了,这样吧,千字十两,也就是说一千字支付先生十两银子买断先生《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版权。
将来,无论是报纸刊登亦或是茶楼说书甚至漫画改编都由我来做主。
当然,所有的宣传还需与先生再做进一步商议的。”
一千字十两,相当于千字三千元了。
算起来,可将有二百万了。
即便是后世,也是行业高价了。
朱大福说了许多新名词,罗贯中听得云里雾里的。
只听明白一千字要支付他十两,有些不敢确信。
“你可知我那书总计多少字?”罗贯中问道。
朱大福想了一下,道:“六十几万?”
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他只知一个大致数字。
“六十四万。”罗贯中道。
朱大福大手一挥,道:“那也就是六千四百两,我当下没这么多,只能先欠着,报馆所有盈利先紧着先生。”
罗贯中诧异。
朱大福又道:“先生放心,《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传世之作,我定让他名传天下。”
他的最终目的是为弘扬《三国演义》,并未想从中牟利多少。
既能赚到些银子,也不能苛待了原创者。
***
兴明报馆热度持续增高,十几日时间,累计售卖出的报纸已达数百万份。
士子们对之趋之若鹜,不仅临摹报纸上的宋体字,而且都踊跃对优秀士子文章板块投稿。
既趋之若鹜宋体字,也当然是想把自己的文章通过铅宋体字印刷出来的。
既有人投稿,就得有人审核。
朱大福因有系统赠送的帝王政治智慧,倒也能够审核投来的稿子,但他时间不够充裕。
最后,只能寻来了解缙。
解缙为人高傲,若只因朱大福是朱元璋的人,肯定不会答应。
但谁让朱大福自身有些学识,解缙对之多有佩服呢?
在朱大福说明原因后,解缙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连续几日时间,每日至少需过数百份的稿子。
数百份稿子,也只有那么一两份可用的。
凡是通过的,每份会按价值高低至少会有五到二十文的稿费。
...
早朝之上,有人提及了京中当下风靡的改进之后的宋体字。
“陛下,兴明报馆这字体说是宋体字其实比宋体字更为美观,字体粗中有细,自行粗扁圆皆具,若可收纳此字朝廷官方印刷字体倒也极好。”
有人出言,当即有了一大众附和之言。
朱元璋知晓兴明报馆是朱大福的,自也不会贸然答应。
“行了,咱知道了,此事以后再说。”朱元璋道。
东西是大福那孩子的,到底是什么情况,还得征求一下他意见的。
...
早朝结束后,朱元璋直接喊了解缙去找朱大福。
在路上,朱大福问道:“这段时日,你一直都往大福那里跑,他那报馆干的如何?”
解缙亲身接触,也能更感观一点儿。
“公正的看,无论是宋体铅字,亦或者那《三国志通俗演义》被士子追捧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解缙的意思完全是对朱大福的肯定。
“你没问他,写那宋体字的是谁?”朱元璋问道。
那孩子在他跟前也没什么秘密,没听他说去寻精通此类的人啊。
“这乃朱东家之商业机密,臣并未做过询问。”解缙回道。
当然,解缙对书写出这般精美宋体字之人也是很有相交的期待感的。
解缙既不知,朱元璋也没继续询问。
那只能是见了那孩子,当面与他说了。
他去也是说说罢了,东西是那孩子,那孩子若不同意,他也绝不会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