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月缺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蒋家女人!
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或许是丽日蓝天,或许是风雨雷电,我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结束。作为行者,我们无法逃避生命的二重色,只好一路且行且歌。
世间的因缘际遇真地难以言说。每日每时每刻,都上演着无数的离合与悲欢。今天擦肩而过路人,或许就是你明日执手的良人。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有一双可以看透人世悲喜的双眼,自此来躲避生命中的未知。然而,生命也正是由于这些未知变得扑朔迷离,才引起我们探究的欲望,滚滚红尘,世间万象,想远离,又忍不住亲近。
其实,每一位行走人间的女子生来都带着美好的祈愿,或是清澈澄明,或是慈悲和善。我不得不说,王采玉是一个受命运庇佑的人,上天在她无处安身时为她提供一处清净之所,又在她芳心悸动时送来如意郎君。
这位在她日后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如意郎君就是蒋肇聪。蒋肇聪(公元1842年~1895年),字肃庵,又名明火。朱执信在《蒋肃庵先生墓志铭》中说:“读蒋子(指蒋介石)所记肃庵先生事略,知其思深沉而行勇决,有自来矣。”由此,我们可以从蒋介石表现出来的若干品质,看到一代盐商,“埠头黄鳝”——蒋肇聪的身影。
每一段金玉良缘都需要一位牵线搭桥的月老,或是人,或是物。张生与崔莺莺的月老是丫环红娘,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正是扮演了这一角色。他是蒋肇聪的账房先生,他见主母病故之后,东家既要照顾年迈的双亲,又要照顾年幼的儿女,还有盐铺事务需要打理,十分辛苦,便不禁动了心思,想为这位平易近人的东家找一位贤内助,王采玉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落花有意,流水有心,哪个女子不怀春呢?当堂兄来庵里探询了再嫁之意后,王采玉的内心更加不能平静,如同三月的春雨,淅淅沥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又像三月的桃花,芳菲尽显,春光瘦尽。每一个女子,都是为爱而生的。爱是尘世烟火里的美好,她带着一片向往、一点憧憬,来赴一场璀璨花事的邀约,再一次感受心悸的爱情,哪怕,犹如飞蛾扑火般的壮烈,也不悔。
1886年的6月,王采玉还俗再嫁,身份是蒋肇聪的继室。我想,那年的夏天毕竟是不同的吧,仿佛天上的云朵也变得柔软起来,空气里也满是甜蜜的气息。那个沉寂两年的女子,将旧时光泼墨成生命的留白,人生的宣纸上,或是浓墨重彩,或是疏密有致,空灵总归有了去处。
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王采玉以她的勤劳质朴、聪敏大度赢得了蒋家老老少少的心,左邻右舍对她的赞誉之词也不绝于耳。采玉也不时将寡母接来住上两三个月,而且资助两个弟弟读书成家,日子过得祥和美满。这大概是采玉一生中最称心如意的时光,二十几岁的年纪,已经备晓世事无常,所以对得到的幸福倍加珍惜,也易于满足。王采玉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女子,正如庄子所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论是在以后的分家中,还是对瑞元的教育上,她的智慧都是不动声色的激流暗涌。
第二年的秋天,王采玉有了身孕。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金竹庵为王采玉看相的人有一天又来到玉泰盐铺,说是来看望老板娘。恰逢采玉的公公蒋玉表在店内,便与其攀谈起来。两个人相谈甚欢,临行前蒋玉表还给他一个红包,那人也并不道谢,说声“后会”便径自离去。今天,我们已无从考究这一说法的真伪,但这已并不重要,不是吗?每一个“非池中之物”都会得到这样一位“先知”的启示,贾宝玉如是,蒋介石亦如是。
1887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午后,在玉泰盐铺后楼屋上诞下一个儿子,取名“瑞元”,此子便是后世皆知的蒋介石,又名中正。王采玉和公公蒋玉表对算命先生的话深信不疑,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于是格外疼爱。尤其是公公蒋玉表,每当蒋介石生病,他都要亲自诊视医治,对于蒋介石顽劣的性格也不多加管束,放任自流,蒋介石的顽皮倔强,不但闹得家中不得安宁,而且村里也被搅得鸡犬不宁,于是大家送了他一个“瑞元无赖”的称号。
王采玉虽然识字不多,但也粗通文墨。她认为,不应当约束孩子天真活沷的天性,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他的过失必须严加惩罚。因此,对蒋介石来说,小时候所受的体罚、责骂已不足为奇。虽然如此,但是顽皮之事还是不断生。古时有“孟母三迁”的典故,王采玉为了让儿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也不断地择校。孙中山在写给蒋母的祭文中对此作出了充分的肯定:“恩勤辛苦,以抚遗孤,养之长,教之成。”
蒋介石两岁的时候,玉泰盐铺受到邻居家大火的殃及,化为灰烬。一家人搬到下街祖遗的三间老宅里居住,从此未再搬回。盐铺也经过整理,重新营业。此后的几年里,王采玉继续为蒋家开枝散叶,相继诞下了女儿瑞莲、瑞菊,幼子瑞青。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下去,倒也细水流长。然而,生活的风霜刀剑不会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命途多舛,时乖运蹇,大抵就是形容于此吧。苏东坡在《水调歌头·明月篇》中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些事古难全。”月圆月缺如此,生命亦是如此。
1894年,公公蒋玉表以八十岁高龄驾鹤西去,王采玉痛失了一位至亲之人。第二年,丈夫蒋肇聪也不幸染上瘟疫,医治无效后,撇下妻儿独赴黄泉。就像每一段幸福美满的佳话总是免不去世俗的底色,面对这一切,采玉欲哭无泪,无从怪罪,只叹命薄。幸福就像璀璨的烟火,盛放之后,留下天空独自寂寞。
蒋介卿是蒋介石同父异母的兄长,此人心胸狭窄,性情暴躁,是一个重财轻义之人,其父蒋肇聪去世时他已有二十几岁。蒋肇聪弥留之际,对其说道:“汝的弟妹俱幼,我死后汝母必悲痛不已。汝已长大,我希望能孝母爱弟。”得到他的允诺之后,蒋肇聪才闭上眼睛。此子之后的所作所为,违背了他对父亲的承诺。幼年的蒋介石无力与之抗争,但在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他日后在《哭母文》中写道:“后先考中殁,家难频作,……内弥阋墙之祸,外御横逆之侮……”就是指同室操戈之事。
有道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蒋介卿在父亲去世之后,对继母王氏常常有不敬之举,然而宽容大度的采玉对此都容忍下来。和尚一事是两人之间的矛盾爆的导火索,成为导致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天,蒋介卿把钱输光后回到家中,正好看到一位和尚来化缘,他把自己输钱的原因归为来了空门弟子的原故,于是将火撒到化缘的和尚身上。王采玉是一位虔诚的信徒,本身也带修行过,她无法忍受蒋介卿当面训斥化缘和尚,于是与他争吵起来。自此之后,母子二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终于在1898年的时候,正式分家。
人生的舞台就是这样,生末净旦丑依次登场,谁也不是唯一的主角。这个舞台是不见血腥的战场,冷暖唯有自知。王采玉最终分得祖传的三间老屋、三十亩耕田和一片竹山。
一粥一饭尚且也得过活,采玉独自拉扯着儿女,艰难度日。然而,命运之神又于此时露出丑恶的嘴脸:以后的四年中,瑞菊、瑞青相继因病夭折。人间最大的悲剧无疑就是白人送黑人,王采玉没有被生活的巨痛打垮,算命先生的话始终是她坚持下去的信念。她相信,儿子瑞元就是那个“命运之子”,日后必能光耀门楣。
人始终是自己命运的导演,王采玉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命运演到了最后,是好是坏,可能她也无法预料。她不知道,她一手培养出来的儿子,会成为一代枭雄,主宰着全中国的命运。她也不知道,她的名字——王采玉,会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