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字2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嫡女难当家!
就因为二伯从小性子跳脱,上面有大哥帮忙遮盖,下面有比自己更年幼让长辈头疼,二伯性子最是焦躁。从小被祖父逼着写楷书,打错小错皆是写大字来惩罚,没犯错一天也要写五百个大字,这可是二伯在她面前念叨叔叔小时候过的苦啊念叨的最多的。她还道是祖父管教严厉,所以自她记事起,总听长辈说二伯年少时最让人头疼爬墙上树的,但是却从未见成年后的二伯犯什么大错的。难道这除了祖父的严厉管教,还有多年习就楷书的功劳?
“你刚刚说你小叔爱写什么?大篆小篆?”周朦胧见张丽玲怔怔不说话,就主动问起来。
“嗯。”张丽玲呐呐点头,她觉得自己被吓到了。回去一定要说给祖父听听,是不是自己道行太浅,被人拐着走还不自知。
“篆书吧,”周朦胧眨眨眼思索道,“篆书的特点是严正安稳、行笔缓慢,比较适合于焦虑、紧张、躁动者联系,有利于调节心理,舒缓神经。”
“噢。”张丽玲已经只能一个字来回应了。她三个叔叔,自小都是每日要练字的。三叔的篆书,倒不是祖父按着头让他练的,是跟大伯一样,自己选的。听说幼时刚开始习字时,小叔是跟在二叔后头写楷书的,启蒙练了几年,自己换的篆书练。细思起来,小叔在家中虽然年幼,性子却最是懦弱,性格也并不开朗,这么说,周朦胧又对症下药了。
见张丽玲有些神思不属,周朦胧也不多问,左右她谁也不认识,说的对不对,怎么理解,自有张丽玲自己去琢磨去。她拿着字看了又看,又是好好感谢了一番,并称改日定当登门道谢。
张丽玲这才扯回心思,捂着嘴笑道,“那倒是不必了。我祖父忙的很,着家的日子很少。也是他自己起意写这几个字,若是旁人上门来求,祖父必定是不理会的。周姐姐都喜欢就好,我们家有相熟的匠人,平时裱画做框什么的手艺都入得眼,祖父送字,我就拣个顺手便宜,把匾做好了再给您送来,只是要麻烦府上量量尺寸。”
周朦胧忙起身表态,“那可不信,老大人字字如金,我若是如此轻慢,睡觉都不得安稳的。”
张丽玲见她诚恳,就笑道,“若是周姐姐不嫌麻烦,上次我从您这儿带回去的松子玉米饼,我祖父喜爱的紧,下回我送匾来,您再让厨房做些我带回去给祖父就好了。”
“啊?松子玉米饼?”周朦胧讶异的瞪大眼睛,她记得是甜甜咸咸的味道,当时只觉得做出来松脆好看,口味却有些清淡了,没想到误打误撞合了张老大人的口味了。“这个……这太轻慢了。老大人喜欢,我这边婆子丫鬟多的是,随时都可以做了送过去。”
“不轻慢不轻慢。”张丽玲连忙摆手,“我家老头就是那性子,他看不上的人,金银珠宝整箱送他也不带看一眼的,若是他看得上的,您瞧,不用周姐姐开口,他自个儿就乐颠颠的写了字要我上门来跑腿儿的。要我说,您到时候送点松子玉米饼,倒是比什么都好,他老人家铁定欢喜。”
周朦胧窝心的点头,“好吧好吧,那就松子玉米饼吧,到时候多做几样别的小点心,看看可有老人家喜欢的。”
张丽玲只觉得听周朦胧说话阴飕飕都是冷风,又想听,听完又觉得心里头怕怕的,像是走夜路的人,乌漆嘛黑只得往前面迈腿,却踩不实不知道自己踏的是什么。虽然周朦胧没提她下午还要出门有事,完成任务张丽玲呼出一口气就告辞。
周朦胧起身相送,却被张丽玲拒绝,看着她一个大肚子送客,怕是谁也不忍心的,周朦胧只得让青黛和紫苏亲自送出门去。
张丽玲离去,周朦胧在酸枝木镂雕藤条圆椅上坐着呆,玉扁胡同挂个匾,多么芝麻绿豆的小事,竟然能挂上当朝辅亲笔写的字?她可不是只识得金银珠宝的俗人,张老大人年事已高,但是在其位却还是有些年头没人挪得动的,就算是一些年后致仕了,告老还乡了,在众多文官,文人墨客中,他老人家一张墨宝还是相当有份量的。
这就是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武官除非是打仗,能得以留名青史,而文官,只要有真本事,哪怕是走下政坛,依旧有他的影响力暗暗存在。
了会儿呆,周朦胧写了个字条,让陆英送到广玉山房去,把这事儿告诉严氏一声。现在这做匾,可就不是芝麻绿豆的事情了,她承了张家的情,也不知严氏能看出旁的什么玄机来不,知会一声,也更心安。倒是陆英回来的时候,就带了严氏回的条儿,只四个字,“甚好,甚慰。”
周朦胧展开看,才觉得心安了,于是微笑。
她不知道的是,张丽玲回府,直等到半夜,才等到一脸疲惫的祖父回来。草草交待一声已经跟戚大奶奶说好了,她回头去做好门匾再送过去,就急急把和周朦胧说的话原班模样说给张老头听,说完小脸都苦成一团儿,“您说这戚大奶奶是不是太有心机了?她又不知道您要写字送给她,她又是怎么知道我会跟她说起大伯二伯和小叔练字的事呢,而且她还说的那么精准……”
张老头其实已经很累了,年纪不饶人,但是看着孙女等到现在,还一脸认真的较劲儿样儿,张老头脸色和缓的坐下来开解道,“你说的对,我送字,你要说起你大伯二伯小叔练字的事情,都是不可能被她预知的。丫头,不能说人家太有心机,你只能说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张丽玲瞪大眼睛,“祖父您也相信,这句句都是戚大奶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蒙对的?那她也太神了吧?!怎么可能!她也就十七吧,比我才大个三四岁,怎么可能呢!我自小读的书,怕是没有几个女子比我读的多的了,可是我就是再读三四年,我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