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靖难之役3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教历史课,没想到在诸天万界直播!
“进入五月,燕军继续高歌猛进,相继攻克了泗州和盱眙两地,锋芒直指扬州。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建文帝不得不派遣庆成郡主前往燕师营帐,乞求通过割让土地来换取和平。可惜的是,燕王朱棣丝毫没有应允之意,他的目标只有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和天下一统。
建文四年六月,骄阳似火,滚滚热浪席卷着长江两岸。此时的局势已然紧张到了极点,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剧变正在悄然上演。
江防都督陈瑄,这位手握重兵、镇守长江天险的大将,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令人震惊的抉择——率领其庞大的舟师投降燕王朱棣。随着陈瑄的倒戈,燕军如虎添翼,浩浩荡荡地渡过长江,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下镇江。兵锋所指之处,无不望风披靡,直逼南京这座大明帝国的心脏之地。
与此同时,城中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眼见大势已去,竟也毫不犹豫地打开金川门,向燕军投降。一时间,南京城门洞开,防守瞬间崩溃。城内陷入一片混乱,喊杀声、哭喊声此起彼伏。而皇宫之中,则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际。
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了一个谜团,无人知晓他究竟去向何方。有人说他葬身火海,亦有人言他趁乱出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悠然讲述着这段历史,众人皆屏息凝神,听得入神。然而,当讲到此处时,朱元璋那原本就阴沉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他瞪大眼睛,死死盯着前方不远处的朱允炆,心中的怒火仿佛要喷薄而出。方才因其他事情积攒起来的怒气尚未平息,此刻见到天幕之上朱允炆如此拙劣的表现,更是怒不可遏。
“老大,你看看你生的这都是什么儿子!”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对着朱标怒吼道。他的声音震耳欲聋,在场之人无不为之胆寒。
朱标闻言,身体微微一颤,连忙低头应道:“爹,儿子定会好好管教,知道该如何处置此事。”此时此刻,他对天幕之上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朱允炆已是失望透顶,满心愧疚之情难以言表。
朱元璋余怒未消,目光又扫向了躲在朱标身后、正战战兢兢的朱棣。只见朱棣低垂着头,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想到天幕之上所展现出的种种乱象,尤其是朱棣竟敢用他留下的《祖训》起兵造反,朱元璋只觉得心烦意乱,胸口一阵憋闷。眼前这个四子,平日里看着还算恭顺,没想到居然能干出这般大逆不道之事,实在是让他痛心疾首。
“还有你,老四!”朱元璋指着朱棣,厉声喝道,“你可真有出息啊!竟敢动用《祖训》来造反,胆子不小哇!我看你是翅膀硬了,连祖宗家法都不顾了!”说着,他气得连连跺脚,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因为他的愤怒而凝固了。
“那又不是我!有本事你去找那边的朱棣去啊!”小朱棣紧紧地躲在朱标的身后,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他那双灵动的大眼睛里闪烁着不服气的光芒,心中暗自思忖:这天幕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明明就不是自己干的呀,凭什么要怪罪到他头上呢?
“你说什么?有本事你去把那边的朱棣给朕叫过来替你挨打,否则的话,今日你休想逃过此劫!不管怎么说,那边的也是你啊!”朱元璋的耳朵极为灵敏,虽然小朱棣说话声音很小,但还是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只言片语。只见他脸色一沉,语气冰冷地说道。
小朱棣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充满了埋怨和委屈。他心想:都是那个家伙惹出的麻烦事,现在却要自己来承担后果,真是太不公平啦!然而此刻,面对盛怒之下的朱元璋,他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可怜巴巴地站在那里。
朱元璋见小朱棣不吭声,手中的棍子始终未曾放下。突然,他猛地一挥手臂,那根粗壮的木棍便带着风声朝小朱棣狠狠地打了过去。
小朱棣毕竟年纪尚小,反应倒是挺快。就在木棍即将落到身上的一刹那,他像一只敏捷的小兔子一样,嗖地一下跑了出去。可是无奈,他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逃跑经验。没跑几步,就被朱元璋一把抓住,紧接着便是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传来——原来是朱元璋正用木棍抽打他的小屁股呢。
一旁的朱标看着眼前这一幕,轻轻地摇了摇头。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朱元璋已经手下留情了。以父亲对子女们的疼爱程度,小朱棣肯定不会受到太重的伤害,顶多也就是皮肉之苦,疼上那么一阵子罢了。
朱标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其中缘由,所以并未出手阻拦。然而,随着抽打声持续不断地响起,眼见着那棍棒一下下落在弟弟身上,朱标终究还是于心不忍,决定上前求情。
只见朱标快步走到朱元璋跟前,躬身施礼后开口劝道:“爹啊,此事确实怪不得老四!您想想,那天幕之上已然将老四当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说得明明白白,那种情形之下,他除了如此行事,别无他法啊。”说罢,朱标一脸恳切地望着朱元璋。
朱元璋听了这话,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哼!”其实,他又何尝不晓得个中道理呢?换作是他身处那样的绝境,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毕竟,一个被逼到绝路之人,即便心中有所忌惮,但为了给自己闯出一片生机,往往都会不顾一切地放手一搏。
只是,此刻的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朱棣,心中仍有几分不满。可这股子怨气无处发泄,于是便迁怒于这边无辜受累的小朱棣了。好在朱元璋听到朱标的求情之后,手上的动作总算停了下来,转身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朱元璋对着朱棣冷冷地道:“好啦,暂且饶过你这回。且看天幕上面你日后表现如何,再定夺对你的处置办法。”说完,便不再理会朱棣。
小朱棣如蒙大赦般赶紧站起身来,一边伸手轻轻揉搓着被打得生疼的屁股,一边龇牙咧嘴、苦着脸,模样甚是可怜。不过,这次挨打倒也让他长了记性,不敢再有丝毫造次。而此时的他,像只受惊的小兔子一般,迅速跑到了马皇后身旁寻求庇护。
马皇后眼神凌厉地扫向朱元璋这边,让朱棣到她这里来,原来,就在刚刚发生的事情中,马皇后因为一时疏忽而未能及时留意,但当她回过神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只见她狠狠地瞪了一眼身旁的朱元璋,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一般。
被马皇后这么一瞪,朱元璋心中不禁有些发毛。他深知自己这位皇后娘娘一旦动怒,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于是,他赶忙满脸堆笑,讨好地对马皇后说道:“妹子啊,这小子着实太过气人啦,朕就是好好教训他一番罢了。”然而,面对朱元璋的这番话,马皇后并未作出任何回应,只是依旧面无表情地盯着前方的天幕,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见此情形,朱元璋无奈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心想还是不要再多嘴惹恼了皇后娘娘为好。于是,他也只好乖乖地站在一旁,和马皇后一同注视着天幕。
与此同时,在宫殿外的书堂里,那些皇子们可就没那么淡定了。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朱棣竟然会成为未来的皇帝时,内心原本就充满了不满与嫉妒。如今,又知晓了自己日后的命运走向,众人的情绪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只见老二和老三两人并肩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如纸,呆若木鸡。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将会早早离世,这种感觉犹如晴天霹雳般砸在了他们心头。此刻,他们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难以言表。而当看到自己的大哥以及母后的离世时间后,悲伤之情更是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涌上心头,令他们心痛欲绝。
此刻,他们已然将一切抛诸脑后。这二人平素里关系甚笃,只见他俩一同站起身来,全然不顾上方站立着的夫子,满脸哀伤地狂奔而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见到大哥与母后。毕竟,此时的他们尚且年幼,内心的情感表达往往更为直接而纯粹。
书堂中的夫子在目睹天幕之际,便对所发生之事了然于心。下方诸位皇子脸上的神情,他自是能够明了其中深意。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二皇子与三皇子竟然如此冲动地拔腿就跑。
紧接着,后方那些年纪稍小些的皇子们亦纷纷啼哭着跟随而去。刹那间,夫子只觉情况万分不妙。若是仅有一人如此行事倒也罢了,可如今所有的皇子皆已跑离,这叫他如何去向圣上交代此事?无奈之下,夫子只得拖着那已然年迈的身躯,步履蹒跚地紧跟在一众皇子身后,寻思着该如何向皇上解释这一棘手状况。
事实上,那些随后如惊弓之鸟般奔逃的小皇子们之所以如此悲恸欲绝,仿佛心都要碎成千万片,乃是因为他们先是在天幕之上惊见母后与大哥离世的噩耗,那噩耗犹如一把锋利的剑,无情地刺穿了他们本就脆弱不堪的心灵,让他们心如刀绞、悲伤难抑。怎料,命运的恶魔似乎并未打算放过他们,竟又让他们窥见了其后与之相关的一连串变故,这一连串变故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般打击实非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能承受。
他们现在更是想要跟着二哥和三哥后面,去找父皇和母后。
他们本就无意成为藩王,这一切皆是命运使然。然而,如今却要将所有事务都推到他们身上,着实令人感到不公与无奈。那所谓的削藩之举,若是合理适度,倒也并非不可接受,但这天幕之上所呈现出的情景却是朱允炆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彻底削除。如此决绝的手段,实在让人难以苟同。于是乎,这些藩王们纷纷奔走相告,结伴前往寻找他们的父皇朱元璋,期望能讨个说法、求得一个公道。
不行!绝对不能让朱允炆这样的人日后登上皇位,每每想起他的所作所为,众藩王心中便燃起熊熊怒火,恨不能立刻冲上前去将其暴揍一顿以泄心头之愤。只可惜啊,此时此刻的朱允炆尚未出世,距离他降生人间尚有一段漫长的时光。因此,他们此刻脑海中的种种念头终究不过是空想罢了,无法付诸实践,亦不会产生任何实际作用。
而另一边,身处皇宫之中的朱元璋对即将降临于自身的烦心事尚且一无所知。与此同时,在那幽深的后宫里,朱柏的生母——胡顺妃正怀抱着年仅三岁的幼子朱柏,原本只是静静地观望着天幕上展现的诸般事宜,未曾料到竟会从中窥见自家孩子朱柏未来将要经历的种种遭遇。
胡顺妃凝视着眼前那双清澈明亮如星辰般闪耀的眼眸,那是属于她心爱的儿子朱柏的双眼。她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缓缓地伸出双臂,紧紧搂住了自己的孩子。
在这深似海、波澜诡谲的大明后宫之中,胡顺妃从未奢求过多,她唯一的心愿便是自己的儿子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一生都能过得顺利如意。然而,当她目睹那天幕之上所呈现出的画面——朱柏毫不犹豫地驱马冲入熊熊烈火之时,这个简单而质朴的愿望瞬间破碎成无数片。
但正所谓“为母则刚”,胡顺妃迅速抹去眼角即将滑落的泪花,在内心深处立下坚定誓言: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她定要护得儿子一世顺遂!此时,她低头看向怀中尚还懵懵懂懂的朱柏,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顶,仿佛要将所有的爱与关怀都倾注其中。
与此同时,身处永乐年间的朱棣正坐在龙椅之上处理政务。突然间,他毫无征兆地接连打起数个响亮的喷嚏来,引得周围侍奉的宫女太监们纷纷侧目。紧接着,朱棣又隐约感觉到自己的臀部传来一阵轻微的疼痛。
他疑惑地皱起眉头,抬头望向天幕。只见天幕之上正播放着有关他往昔经历的种种片段,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回想起当初局势那般险峻,自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隐匿锋芒,只为求得一份安宁。那时的他,起初也不过只是期望能够平平安安度过此生罢了,从未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情却令朱棣痛心疾首、怒不可遏。他那身为同胞弟弟的老五,竟遭贬黜流放之苦。不仅如此,其他几位藩王亦是命运多舛,其中更有甚者因这一变故撒手人寰。而真正促使朱棣下定决定反抗的,则是他的十二弟朱柏。要知道,朱柏自幼便跟在朱棣身后,朱棣对其性格可谓了如指掌。可谁能料到,最终竟是朱允炆将朱柏逼至绝境,致使他选择以自焚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死后还被加上“戾”这般充满恶意的谥号。一想到此处,朱棣便气得浑身发抖,难以平息心中的愤恨。
其实,朱棣内心深处难免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他不禁暗自思忖:这些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兄弟尚且落得如此下场,那自己和家人又岂能独善其身?面对当时艰难的处境,朱棣环顾四周,发现身边能够信任并掌控局势之人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尽管前途未卜,对于能否取得成功毫无把握,但他深知,如果此刻自己坐以待毙,无所作为,那么等待着自己以及一家老小的,必将是凄惨无比的结局。
与其到时束手无策、任人鱼肉,倒不如放手一搏!哪怕最终失败,至少也曾努力抗争过,不至于悔恨终生。于是,经过数年惊心动魄的靖难之战,如今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是否真的充满喜悦呢?也许有那么一丝吧,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历经沧桑后的感慨与沉重。
朱棣深知,当他毅然决然地作出那个决定时,无论他此后如何努力、如何费尽唇舌去解释,都无法磨灭那段过往所留下的深深痕迹。对此,朱棣心知肚明,但在朱元璋最初选定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那一刻起,他内心深处便悄然滋生出一种难以释怀的执念。
遥想当年,如果继位之人是大哥朱标,朱棣绝不会有半句怨言。他定会全心全意地辅佐这位兄长,甘愿成为其麾下一名冲锋陷阵的猛将。毕竟,朱标在朱棣眼中不仅德才兼备,更是手足情深的至亲。同样,如果此前被立为储君的是大侄子朱允炆,朱棣或许也并不会有所行动。要知道,他与朱雄英之间情谊深厚,而朱雄英又生得胆识过人、聪慧伶俐,朱棣相信他们定能和谐共处。
然而,令朱棣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朱元璋竟然会将皇位传给曾身为庶子的朱允炆。虽说后来吕氏得以扶正,但朱棣对吕氏始终心存不满。因为在他看来,吕氏远远不及大嫂常氏那般温柔大方。而且,朱棣内心深处一直隐隐怀疑,自己那位备受喜爱的大侄子朱雄英以及大嫂常氏的过早离世,恐怕都与吕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就算是立嫡长子此外,还有朱棣前大嫂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樋。然而,朱棣深知此子已被吕氏抚养得不成样子,彻底废掉了。
朱棣绝不认为英明神武、一生掌控无数大事小情于股掌之间的父皇朱元璋对此事毫不知情。以朱元璋的精明和睿智,又怎会看不透这其中的端倪?
朱棣心想,也许朱元璋心中存有疑虑,但却不敢深入调查。毕竟,那时摆在朱元璋面前可供选择的继承人,或许就只剩下朱允炆一人了。所以,即便明知有些不妥,朱元璋也只能佯装糊涂,权当不知此事。
朱棣此刻迫切地想知道,远在洪武年间京城那头已然洞悉一切的朱元璋究竟作何感想?他是否知晓自己的种种行径?又会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呢?尽管朱棣内心有着深深的执念,但对于自己所做过的每一件事,他都不曾有过半分懊悔之意。因为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当初未曾付诸行动,亦或是最终落得个失败的下场,那么等待着他们一家的将会是凄惨无比的结局——沦为失败者。而朱棣,无论如何都绝不愿让自己及家人陷入如此境地。
“扶苏,你怎么看,这个大明皇帝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政策?”秦始皇在看到天幕上面讲述了一切因为这个所发生的事情。他要考验一下扶苏,现在的态度。
“父皇!儿臣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这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所以推行分封制度,想必其中定有其深意和考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所付诸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并未得到后世君主们的认同与接纳。就在朱元璋龙驭宾天不久,其后继之君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了削藩行动,如此急切的举动实在有些轻率鲁莽了。以儿臣之见,在众多藩王当中,尤以燕王朱棣最具威望且对朝廷构成的威胁最大。
可偏偏建文帝未能当机立断率先掌控住朱棣,反倒先拿那些相对而言威胁较小的藩王开刀。这般行事无异于打草惊蛇,实非明智之举啊!不过呢,话说回来,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做法又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分封后的藩王皆受朝廷的严格节制,其势力范围和权力大小均受到有效管控。倘若建文帝当时能稍微放缓些动作步伐,或许如今我们所见的局面将会截然不同吧。”扶苏在看到天幕上面所讲的这个永乐大帝朱棣之前所发生的事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