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永乐大帝朱棣暴露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教历史课,没想到在诸天万界直播!
朱棣面沉似水,目光冷冽地盯着朱高炽,缓缓开口道:“老大,关于此次北伐一事,你究竟作何看法?”
朱高炽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地回答道:“爹,依儿臣之见,北伐之举务必要筹备周全,如此方能确保万无一失。如今咱们既有先进的火器助威,又得天幕恩赐的充裕粮食,相信无需耗费过多时日便能大功告成。届时,儿臣定当全力以赴,鼎力支持您的北伐大业!”
听到朱高炽这番话,朱棣脸上的冷峻之色稍有缓和,他略带惊讶地说道:“老大啊,真没料到你竟会赞成北伐,此等态度可不似你平素的行事作风。”
朱高炽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但并未言语。其实,起初他对北伐并不看好,只因当时的大明刚刚经历靖难之乱,结束还未满一年。国内诸多忧患亟待解决,天下百姓尚需抚慰安养,众多事务皆须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况且,北伐所需的大量粮草与精良武器,其数量之巨绝非小数目。朱高炽深知自家老爹朱棣那雷厉风行、坚毅果断的个性,所以之前也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谏过。然而此刻情况已然不同,如今他们拥有了更为犀利的火器装备,更从天幕处获得了珍贵的粮食种子,这些有利因素使得朱高炽改变了原先的想法。
如今既然具备了如此这般的先决条件,朱高炽又怎可能表示反对呢?毕竟,他可没有必要非得跟自己家的老头子对着干呀!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上方那一闪即逝的视频人影,心中已然笃定那便是来自关外的女真人无疑。瞧着那些独特的发型,崇祯皇帝只觉得内心一阵苦涩,千言万语如鲠在喉,难以言说。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满心焦虑,完全无法知晓后续局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难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他当真会沦为那个导致国家灭亡的君主吗?对此,他实在是毫无头绪,然而对于那些女真人强大的战斗力,他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与其他草原上的蒙古部族相互联姻、紧密结合。
虽说当下崇祯皇帝得到了天幕所带来的些许助力,但他却根本无法确定关外的那些女真人是否也能够看到这天幕。倘若情况真如他所担忧的那样,那么他着实不敢断言自己能否抵御住对方的进攻。于是乎,崇祯赶忙吩咐王承恩派人私下里去仔细探查一番,务必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经过这一系列事件之后,崇祯皇帝好歹算是大致摸清了哪些臣子才是真正忠心耿耿于大明王朝的。
然而,崇祯皇帝做梦都未曾料到,这偌大的大明王朝,对朝廷忠心耿耿之人竟如凤毛麟角般稀少。其余众人皆心怀鬼胎,各有所图,甚至连他那贵为皇后的娘家亦是如此。当崇祯初闻此事时,其面色瞬间变得凝重阴沉起来,仿佛被一层厚厚的乌云所笼罩。
崇祯皇帝实在难以想象如今的局面会糟糕至此,即便已然知晓真相,却也苦无良策能够扭转众多朝臣们的心思。无奈之下,他只得暂且下令让那些备受信赖的武将率先掌控关内军权,并负责维护京城的治安秩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崇祯深知文臣与武将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对于武将而言,只要拥有了值得托付信任之人,便无需像往昔那般整日提心吊胆、疑虑重重,如今的情况确实已稍有好转。
只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远不止这些。自那天幕出现伊始直至当下,它展现出诸多用途,亟待变革调整,但崇祯手下可供调遣使唤之人着实有限。而此时此刻,令他最为愤恨的,依旧当属那帮道貌岸然的文臣们。
如今的崇祯皇帝终于察觉到,那些严重阻碍他了解大明天下真实状况的人正是他们!这些人可谓是只手遮天、权势滔天。更为棘手的是,他们皆身居高位,想要妥善处置绝非易事。毕竟,这天下的读书人大多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崇祯若想直接动手变革,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非短时间内可以轻松解决的难题。
这时,悠然缓缓开口道:“诸位想必都已看过方才所播放的那段视频,其中展示的乃是自清末以来我国所经历的种种历程。在这段漫长岁月里,既有令人痛心疾首的耻辱时刻,亦不乏振奋人心的变革之举,还有推陈出新的大胆尝试。最终,在我国近代伟大领袖们的英明引领之下,成功构建起一座民主的共和国——一个崭新且与往昔截然不同的国度。”
稍作停顿后,悠然继续说道:“实际上,我发布这些内容自然是存有一番深意的。众所周知,明清两代曾推行过海禁政策。虽说在此之前,中华大地始终雄踞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但那也是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交流。彼时,中华大地上的各类技术以及武器装备皆是当世最为先进的存在。”
“在那最后一次举世瞩目的海内外交流中,永乐帝朱棣当政之际,郑和扬帆远航,开启了下西洋的壮丽征程,带来了海外众多国家与大明的深度交流。每一次出海,所带回的远不止这些,国内那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如茶叶、瓷器,在海外却犹如稀世珍宝,令人趋之若鹜,不惜花费重金去购买这些来自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等。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利益犹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永乐大帝期间,更是派人精心编纂了永乐大典,这部巨着涵盖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各个领域,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汇聚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悠然侃侃而谈。
“不仅如此,永乐大帝期间能够五次北伐出征,而这些大多的粮草银两皆源自郑和下西洋的丰硕成果。正因如此,众多海外国家的人纷至沓来,共同尊奉大明为宗主国。而除此之外,郑和下西洋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更是一项伟大的壮举,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结束后,欧洲整整 80 年之后才开始踏上探索海外的征程。”悠然感慨道。
“永乐大帝,朱棣?”朱元璋猛地抬头,目光如炬地望向天幕之上所显示的那个名字。原本还较为温和的他,此刻浑身上下陡然散发出一股凌厉的气势,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想当初,他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这大明江山,心中早已有了传承皇位之人选——那便是他挚爱的长子朱标!这皇位,无论如何都应属于朱标的,其他人休想染指半分。可如今,这朱棣竟然登上了皇位,成为所谓的永乐大帝,这简直就是对他朱元璋意愿的公然违背!
一想到此处,朱元璋心头的怒火便熊熊燃烧起来,他紧攥着拳头,额头上青筋暴起。究竟是怎样的变故,才会导致朱棣坐上了这龙椅?难道是有人暗中搞鬼?亦或是发生了什么他不曾预料到的事情?种种疑问在朱元璋脑海中盘旋交织,令他愈发怒不可遏。
与此同时,站在一旁的朱标也清晰地听到了老四朱棣的名字。然而,与朱元璋的震怒不同,朱标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惊讶或不满。作为从小一起长大、深知彼此性格的兄弟,朱标对于朱棣有着相当的了解。他坚信,只要自己在世一天,以朱棣的性情和为人,绝不敢轻易造反。这份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源于他身为朱元璋嫡长子以及大明开国第一任太子的尊贵身份,更是凭借自身出众的才能与实力方才得以建立。
“来人啊!速速将朱棣给咱招来!”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高声怒吼道。尽管他无法触及那高高在上的永乐大帝,但眼下的朱棣,他还是能够掌控得了的。随着一声令下,殿内众人皆是噤若寒蝉,纷纷领命而去,匆忙去传唤朱棣前来面圣。
此时的朱棣年纪尚轻,仍身处皇宫之中专心攻读诗书。只见他懒懒散散地坐在一把雕花椅上,有一番没一番地翻阅着手中的书籍,全然没有预料到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突然间,一道声音从天幕之上传来,清晰地念出了“永乐大帝”这四个字。朱棣闻声猛地抬起头,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心中更是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他深知自己绝无可能去篡夺大哥的皇位,对于日后竟能登上九五之尊宝座一事,此刻的朱棣可谓一无所知。然而,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悄然转动,只是他尚未察觉罢了。
就在这时,同样在书堂中的朱樉目睹了天幕上所呈现的一切。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便转过身来,用一种阴阳怪气的语调对着朱棣说道:“哟呵,老四,真没看出来啊!永乐大帝?看来你平日里可真是深藏不露呢!”
一旁的老三见状,也跟着附和起来:“是啊,四哥,难不成你心里早就打着称帝的算盘啦?”面对两位兄长的调侃与质疑,朱棣无奈地趴在桌子上,苦笑着回应道:“二哥、三哥,你们就别拿小弟打趣了。我最大的心愿不过是当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而已,哪敢有其他非分之想呀?”
话虽如此,但朱棣心里清楚,既然这天幕已然昭示了未来之事,想必很快就会传到父皇朱元璋的耳中。接下来等待他的,或许将是一场难以预料的风波……想到此处,朱棣不禁微微皱起眉头,暗自祈祷能够顺利度过这一关。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只见一队人马风驰电掣般地疾驰而来,扬起阵阵尘土。待尘埃落定,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朱元璋派遣前来传唤朱棣之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朱棣心中虽早有预料,但仍不免有些忐忑不安。然而,皇命难违,他别无选择,只得乖乖地跟随这些人一同前往面见朱元璋。
此时此刻,朱棣的心情无比沉重,他深知此次前去恐怕凶多吉少。毕竟,以他对朱元璋脾气秉性的了解,自己此番行为定然难以逃脱严厉的惩处。在这位威严的父皇眼中,唯有长子朱标才是他真正的心头肉、掌上珠,至于其他皇子,不过是他众多子嗣中的普通一员而已。
就在这时,朱标注意到了朱元璋满脸怒容,心中不禁一动。他深知朱棣的为人,更明白此事或许另有隐情。于是,毫无畏惧之色的朱标挺身而出,向朱元璋进言道:“爹爹,儿臣认为这天幕之上所呈现之事必有缘故。四弟的性情您再清楚不过了,依儿臣之见,您不妨先在天幕之上询问一番,也好查明真相,以免错怪了好人。”
听了朱标的这番话,朱元璋微微一怔,脸上的怒气稍稍缓和了一些。沉默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道:“哼!咱倒要看看这个朱棣究竟搞的是什么名堂!咱且先问问,如果真如你所言还有其他缘由那便罢了;可若是他胆敢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咱家绝对不会轻饶了他!”
言罢,朱元璋抬起头,目光炯炯地望向那天幕:“秦姑娘,朱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咱的标儿呢?”
然后一想到这难道不是每一位皇帝理应都能够目睹的屏幕么?他既然处于这般状况之下,那么已然登基称帝的朱棣必然也是看到了的啊!朱元璋只要一想到远在另一边的朱棣藏头露尾、遮遮掩掩地至今仍不肯现身,心中便不禁涌起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
“老四啊,你这永乐大帝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怎的到现在还不出来露个面呢?莫非咱如今已使唤不动你啦?”朱元璋怒不可遏地在那天幕之上发表了一条言辞犀利的评论。
而此时身处永乐年间的朱棣自然也是瞧见了这条来自于朱元璋的质问。
其实,朱棣之所以一直在尽力降低自己在这天幕之上的存在感,其原因无非就是对于眼下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他着实不知该如何开口去述说。自从他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那一刻起,在众人眼中,他便已然沦为了一个背负千古骂名、永远无法洗刷罪孽的逆贼。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真真是感到左右为难。一方面,他确实不知晓自己究竟应当说些什么;另一方面,即便知道要说点什么,可那些话一旦出口,恐怕也只会令事态变得愈发糟糕罢了。
踌躇再三之后,朱棣最终还是决定更改一下自己的昵称,并发布了一条评论:“爹,儿子在。虽说儿子如今的确成了这天下之主,但儿子从来没有想要造大哥的反的意思。”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之中实则蕴含着诸多深意,同时亦将他内心深处所潜藏着的某些隐秘之事悄然掩盖了起来。
“爹!您那边如今究竟是洪武几年啦?”朱棣心急如焚地开口询问道,脑海里不断闪过曾经那个一直全力守护着自己的、身为兄长的朱标,以及可爱的大侄子,当然,还有他敬爱的娘亲。此刻的朱棣,恨不得立刻将一切都告知朱元璋,好让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能够避开那些即将到来的悲剧。
听到朱棣这般急切的发问,朱元璋不禁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何会突然问及此时的年份?但见朱棣神色焦虑,不似作伪,朱元璋虽心有不满,但还是耐着性子回答道:“哼,你这混小子,咱对你可不是那么信任,咱告诉你现今乃是洪武六年!”
而站在一旁的朱标,在看到朱棣所发来的消息后,心头忽地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以他对朱棣的了解,他深知朱棣断不可能在自己当政期间起兵造反。可既然不是此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朱棣如此失态呢?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涌上朱标的心头,令他不由得脸色一白。然而,考虑到这件事若真的属实,对于朱元璋而言无疑是个沉重至极的打击,所以朱标紧紧抿住嘴唇,愣是将那个可怕的猜测深埋在了心底,未敢吐露半句。
“洪武六年,时光静好,岁月安稳。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悄然转动。次年,即洪武七年,大哥的嫡长子雄英呱呱坠地。这个小家伙一降临人世,便给全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喜悦。爹对这个大孙子喜爱有加,视若珍宝。而雄英也不负众望,自幼聪慧过人,惹人怜爱。
可惜,世事无常。洪武十一年,大嫂竟不幸离世,这无疑给整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厄运并未就此止步。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聪明伶俐的雄英,也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同年八月,母后亦撒手人寰,接二连三的打击令众人悲痛欲绝。
更令人痛心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大哥也离我们而去。这一连串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朱棣将这段悲惨的历史一一记录下来,并通过天幕私信发送出去。他衷心地期望着朱元璋能够力挽狂澜,改变这残酷的命运轨迹。
当朱元璋看到这些时,起初心中怒不可遏。他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不愿相信眼前所呈现的一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死死地盯着天幕上朱棣发出的那些文字,内心开始动摇。尤其是后来朱棣继位一事,更是让他心生一丝不祥之感。
与此同时,朱标目睹这一切后,不禁感叹自己对于未来的预感竟然如此准确。然而,最让他无法置信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常姐姐以及心爱的儿子,居然会先他一步离开人世。想到此处,朱标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一般。
然而,就在亲眼目睹母后离世消息的那一瞬间,他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若不是身后突然伸来一双有力的手及时将他稳稳地支住,恐怕他早已重重地摔倒在地。
\大哥,你怎么了?\ 小朱棣一脸茫然地问道。由于这封私信是处于永乐年间的朱棣发送过来的,因此唯有朱元璋和朱标才能看到它。所以,刚刚踏入殿内的小朱棣对所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当他抬眼望去时,映入眼帘的竟是自己的大哥那张仿若遭受重创般的面庞。只见朱标身子猛地一晃,眼看着就要瘫软倒地,朱棣见状毫不犹豫地疾步冲上前去,紧紧地扶住了大哥。
\没什么……\ 在朱棣的搀扶下,朱标勉强站稳了脚跟,稍稍定了定神,但却并未将实情吐露出来。他实在不忍心让朱棣为此事忧心忡忡。
\老大,你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何事?还不赶紧去传御医!\ 原本正在看着天幕,被那个消息愣住了不敢置信的朱元璋被朱棣焦急的呼喊声猛然惊醒,待他定睛看清朱标的状况后,心中不禁一惊。只见朱标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毫无血色可言。朱元璋当即站起身来,三步并作两步走下台阶,迅速伸手扶住朱标,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此刻的朱元璋心急如焚,生怕朱标会有个三长两短。
“爹,我没什么,就是刚刚看见那个消息,然后一时间受不住。”朱标安慰道,他不想让朱元璋大费周章为他的事情着急。
“还没什么,你坐好,等御医到了,看完了之后再说。”朱元璋很严肃,然后说道。
朱标听见了之后,也只能如此了,看见这些想来现在最难受的还是自己的爹。
小朱棣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又看了什么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