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晴阳照行旅 > 第29章 反过来想

第29章 反过来想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晴阳照行旅!

当陈恪再次走进这间大学堂时,被前排端坐的一位大人物吓了一跳。

今天,大学堂的内外仍然人满为患,比上堂课的人更多。

胡缓和高适坐在前排,而坐在胡缓右手的竟是张出尘。

见到她陈恪就有一种不妙的感觉,可他这时已是笼子里的小鸟,想飞也要找机会。

于是淡淡地看她一眼,向台下鞠个躬,得到众人回礼后又转身向门前、窗边的学生们鞠个躬。

再转回身子朗声说道:“夫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说到这看一眼台下、再看一眼门外窗边,遗憾地发现竟没一人露出诧异的神色。

他只能自说自话,“这是《论语.季氏篇》里的话,其意由直讲负责,我不在这里解释。”

“我在这里用夫子的话开篇,是想引申一种状况,春秋百家争鸣,其中最重要的几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法家的核心思想是‘术’、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

“那么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了,春秋时期为何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这个问题经他提出却没人回答,大家都在想答案,连张出尘的脸上都露出沉思的表情。

而陈恪等了三十秒后缓缓说道:“我在刚才已经给出答案了,夫子的这句话就是答案。”

随后展开,“夫子的这句话如果看其背景,我们会看到战争和混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大贤着书立说、广施教育和游说之法,努力想结束无休无止的战争和混乱。”

“如我们抛去这些学说看其背景,先给大家讲一个数据,周王朝初立,分封诸侯七十一家,加上其他的诸侯,当时就有一千多个小国,这一点可从周武王伐纣、八百诸侯愿意跟随的情况计算出来。”

“而到春秋时却只有一百四十多个小国,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当他问出这个问题时却无须有人回答,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陈恪继续说道:“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近千个小国消失了,平均每年消失五个小国,诸位不会以为他们是自然消失的吧?”

“而春秋到战国的时间用了两百九十四年,付出的代价是一百四十个小国只剩下七个国家,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这片大地用近八百年的时间消灭了一千多个国家,从此只有一个国家存在。”

“所以夫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后面的话我就不说了,大家耳熟能详。”

“现在我要说的是本堂课的主题,从夫子的这句话里我们能够看到、想到什么?”

提出这个问题,他又给大家留下一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继续说道:“从这句话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现实,战争和混乱已经无法避免,那就尽快想办法结束战争和混乱,用刀用枪用羽箭去消灭对方,尽快将这片土地安定下来。”

“还应该想到的是,安定下来的我们也要时刻提高警惕,‘天下有道’这句话就是警句,有诸侯想要掌握礼乐征伐之权,就绝对不能姑息,要勇敢地拿起刀枪去干掉他,否则横尸遍野中就有一具尸体是你或是我。”

“当大战一起混乱已成,连夫子这样的圣人也无法制止,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这番话被他说得慷慨激昂,却让大堂内外的数百人鸦雀无声,他们以前树立的三观崩塌了。

而陈恪还要火上浇油,缓缓说道:“我们走进书院来学习是为了什么?金榜题名?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甚至有人想的是锦衣玉食、衣锦还乡。”

“但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追求的这些表面荣光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得到?才能保持住?才能一代代传下去?”

“我在前面说过,一千多个小国的国君都不能做到的事,那些金榜题名者如何能做到?夫子都不能制止的事,我们如何去制止?”

“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君不是拥有甲兵数十万?他们都不能保持住的事,我们如何能够保持住?”

“所以我们学习《论语》,就应看到夫子所言的背景和目的。夫子的思想非常超前,纵经历千年仍能为我们树立一个追求的目标,就看我们能不能悟出这里的真谛了。”

他得赶紧说这话,这话说不出来,前面所言的歧义非常大。

他用这句话来保护自己,也让大家去琢磨夫子所言的真谛,事后有人攻击他,也是他对夫子所言的另一种解释。

这时的孔夫子还没上升到至圣先师的高度,有人质疑也不会上纲上线。

而上纲上线的是几百年后的辫子王朝,孔夫子所言的注解彻底固定化,不允许质疑的是这些注解,与孔夫子说什么无关。

而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还没被完全禁锢,门外就有人高喊一声:“先生、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何意思?”

这句话从字面上非常好解释,可在这个环境下却很难做出字面的解释。

但他允许课堂提问就必须回答,朗声回道:“你想害我...”

说到这顿住,见堂内、门外的人们纷纷往外看去,继续朗声说道:“我是君子。”

听到这话众人又将目光一起看向他,听他解释:“我教你们一种语法,名为倒装句,将我刚才说的话正过来就是,‘我是君子、你想害我’。”

“而用倒装句来解释庄子的这句话,就是‘大盗不止,圣人不死’。”

这句解释一出,堂内堂外立刻传来“轰”地一声,无论是在座的直讲、助讲、还是太学院、鹤翔书院的学子均纷纷议论起来,从未听说过这种解释。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掉个个,其意就完全不同了。

这种完全颠覆固定认知的解释让师生们无法接受,连胡缓和高适都在交头接耳中。

而陈恪却悠然地站在讲台上看看众位学子,又看看刘复等直讲,再看看胡缓和高适,最后将目光落在张出尘的脸上,见她正严肃地看着自己,他的脸上立刻露出阳光笑容。

这是和解的笑容,只为发出一个信号,“过去的事一笔勾销好不好?”

张出尘应该收到他的信号了,但这张严肃的鹅蛋脸却毫无波动,而坐在她身边的婵儿也是紧紧地绷着一张圆脸。

两人露出这副表情就是拒绝和解了,陈恪只能无奈地叹口气,听台下有人高声问道:“先生凭什么做出这个解释?”

这时的他就要进入回答问题的状态,收起笑容郑重回道:“在春秋战国诸位大家的文章中,庄子文章的想象力最是丰富。”

“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鲲鹏、树木、神话中的各种形象,而其深刻的道理也孕育在字里行间,所以不能用表面意思来理解其文章的深刻含义。”

“就像这篇《庄子.胠箧》,我们知道胠箧是开箱偷东西的意思,就要考虑是谁在开箱偷东西?”

“从百姓的角度讲是小偷,因为百姓的财物太少。”

“从官府的角度讲是强盗,不仅要偷还要抢。”

“但从统治者的角度讲是大盗,偷的是整个国家。”

“而从天道的角度看这些偷算什么?”

“所以庄子站在天道的角度看待这件事,责备圣人整天教化这个教化那个,让大多数人尊规守礼,恰恰助长了强盗的气焰,还不如顺从本心拿刀砍他们呢。”

这番话引来一阵笑声,这是大家喜欢听他讲课的一个原因,不仅有新思想,还很幽默。

而陈恪也是脸露笑容,等笑声停下继续说道:“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说,圣人的教化让我们受到的伤害要相对小一些,这就是不同立场要有不同思维的道理,我们不能站在天道的立场上去想问题。”

“而是应该看到,圣人总是产生于战乱时期,在祥和的时期几乎不会出现圣人,所以庄子写了这篇文章,希望不要出现圣人,也就是希望不要出现战乱。”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现实却不会出现,因为人类的贪欲是天生的,因为贪欲而产生了不同的阶层和不断出现的战乱,所以我们就应将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大盗不止、圣人不死。’”

“庄子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当面临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时,就将这篇文章的意思反过来想吧。”

他用这句话结束了答疑,而胡缓却用起身抱拳一礼表达对这句解释的肯定。

高适随即跟着起身抱拳行礼,众直讲、助讲随之。

就在陈恪急忙躬身回礼时,学堂内外传来一道整齐的声音,“谢先生指点。”

他们学到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不应仅限于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