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军议四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见众人警醒,张蔷很满意,又道:“这只是个例,以后的军费,还是要从户部出。
请袁大人牵头,整理一份明年的军费预算……呃,军事学院的预算也要加进去……务必要保证军队的后勤。”
袁可立起身回道:“遵太后懿旨!”
李邦华站起来道:“臣有异议!”
郭允厚生怕这个直筒子把太后惹毛了,钱是他凭本事要来的,别给这人整没了,他生气地道:“李巡抚,太后都答应给钱了,你还有何异议?”
李邦华不理这个守财奴,对着张蔷道:“太后,对于九边卫所,不能只给钱,据臣所知,卫所的土地,多被将官侵占,至使卫所兵士和家属无地可耕,生活无着。
另外,兵士不但被上官役使,还被上官送入高门大户人家充役,从中收取役钱,这样的边军,何谈战力?
所以臣提议,补发饷银是急,更急的是要整顿卫所……”
说完还不忘回瞪郭允厚一眼:本官又不是傻,提你的银子干什么?
“国公爷,你怎么说?”张蔷对李邦华的及时捧哏,表示很欣慰,五军都督府分管全国卫所,整顿卫所,是五军都督府的事。
张维贤如何不知,大明的卫所糜烂成什么样子?要整顿谈何容易?但今天的会议上,无人退缩,他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太后,卫所整顿刻不容缓,臣会后就召集都督府人员,拟定一份整顿意见出来……”
张蔷却摇头不同意,她说:“本宫读书时,教员曾告诫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们五军都督府,不应该闭门造车,坐在公厅里草拟整顿意见。
应该派员深入卫所,将实际情况了解清楚,再争对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整改意见,本宫不要求你们一下子改到国初时期的面貌,至少第一步,能让卫所士兵和家属,先吃饱饭再说。”
以后的十几年,流贼四起,蝗虫一样横扫天下,各地卫所毫无战力,先让人吃饱饭,不说剿灭流贼,只求他们不跟着从贼就好。
黄立极和郭允厚已经两次听太后提起教员,心想,下来得问问太后的这位教员,不象一位乡间的夫子,倒象一位隐士高人。
“法容,”张蔷指了指东窗边做记录的两人,对法容道,“看两位记下来没有?着英国公牵头,先拿出一份卫所现状调查报告,再拟定一份卫所整顿计划书。”
做记录的两人,忙站起来回道:“禀太后,臣等都记下来了。”
“很好,”张蔷望了一眼西墙边放着的一架自鸣钟,不知不觉,会议已经开了三个小时,但今日的议题还没有说完,她只好宣布:“休息一刻钟,还有最后一个议题,一刻钟后再讨论,争取上午散衙前结束。”
说罢,径直起身,往殿外走去。
众人坐在那里不知所措,以往大臣们奏对,从来没有中途休息这一说,许多人不敢喝水,就是怕上厕所。
没想到今日的会议,还给大家放水的时间。
怀恩带着两位小太监上前,在每人面前放了一碟子点心,又给众人换了一道茶水,低声提醒道:“各位大人,可以上恭房洗手……”
李邦华端起杯子,猛喝一气,感叹道:“公公如何不早说?渴死本官了……”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端起杯子猛灌茶水,然后跟着一名小太监,排队去洗手!
一刻钟后,张蔷回来,众人早已正襟危坐,会议继续。
“今日最后一个议题,”张蔷开门见山地道,“物的问题,法安大师,请描述一下宁远城,是如何守住的?”
法安站起来道:“依贫僧看来,此次宁远能守住,全赖架在城头上的红夷大炮,敌兵来,十一门大炮轮番发射,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
这个时代的火炮,用的是实心弹,砸在敌阵里,直接犁出一道几百米的血槽……
徐光启站起来拱手道:“禀太后,这批火炮,是臣牵头,购于澳门。”
张蔷点头,示意二人坐下,她望向袁可立道:“本宫记得,曾与袁大人讨论,前朝兵部尚书叶梦熊叶大人,在平定宁夏之变时,就曾铸火炮攻城,不知袁大人可曾查到叶大人的书简?”
袁可立起身奏道:“回太后,臣寻到叶尚书后人,得《华云集》、《战车录》、《运筹决胜纳目》三册笔记,臣正在研读。”
“叶大人所用的火炮,都是他亲自指导下铸造的,可见我大明的铸炮技术,也不比西方差。”
袁可立瞬间就悟了:“太后是想,建一间铸炮厂?”
这个哏捧得好,张蔷接过话头道:“战马,我大明再如何努力,也养不过蒙古和东虏,冷兵器时代,步兵对阵骑兵,是没有胜算的,并不是我边军将士不拼命。
我大明要扬长避短,发展火器,能对付战马的,唯有火炮,能对付羽箭的,唯有火枪,能对付敌阵的,唯有火药……”
这是不仅要建铸炮厂,还要建火枪厂、炸药厂?
众人面面相觑,这得花多少钱啊?
张蔷又望向孙承宗,这位老臣只好站出来为太后背书:“其实不需要专门建厂,大明的兵仗局和火器局,也能生产火器,太后的意思是,两局制造的火枪火炮,品质太差,容易炸堂,官兵多不愿意用……”
张蔷接着道:“依本宫看来,两局生产的火器,还是成祖时代的样式和工艺水平,成祖能凭借这样的火器,将蒙古人赶回大漠,可见,大明的火器并不差。
可叹的是,两百多年下来,我大明的火器技术,并没有进步,反而因为偷工减料,品质还比不上成祖时代。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军工技术并没有进步,什么原因?因为大明的读书人,视生产技术为奇技淫巧,不屑为之,只抱着几本四书五经死啃!”
张蔷在想,要不要给这些高官们,普及一下政治经济学?算了,今日还是不要跑题了。
她继续道:“反而是有些爱好者,研发西洋火枪很有成绩,前朝赵士祯,研制的迅雷铳就很好嘛,还有当今的毕懋康……首辅大人,你兼管吏部,毕懋康如今在何处任职?”
李邦华插言道:“太后,可是南京毕兵部的族人?”
在座的人都不认识毕懋康,无人回答他,张蔷也不知道这两人是不是同族还是只是同姓。
黄立极急出一头冷汗,幸好,他经历了三月的京察,各地布政使以上的官员,他还记得住:“回太后,毕懋康以右佥都御史衔,巡抚陨阳……”
毕懋康的这个巡抚,是个临时差遣,完成工作后就要回朝廷报到,等着另外安排工作。
黄立极能爬到首辅的高位,也不是全靠巴结魏忠贤这个老乡,自身也是有点能力的,能考中进士的人,都是大明的学霸,士人之精英。
“很好,毕懋康回京后,让他牵头,整顿火器局,袁大人,这事着落在你兵部身上。”
袁可立拱手道:“臣义不容辞!”
“要造好的火器,离不开好的原材料,特别是钢铁,所以今日,要请工部的李大人到会。”
啊呀,总算轮到工部了,坐得太久,李从心这位老臣已经有点昏昏欲睡,只是强打起精神撑着,听到太后提到他,精神一振,忙侧耳细听。
“据本宫所知,工部用的苏钢,全部自民间采购,自古盐铁,都是官营,为何朝廷的炼钢厂,却炼不出苏钢这样的钢铁?
就算大明不禁止民间炼钢,但朝廷用钢,不能全受制于商人。
工部要拿出方案,建立官营钢铁厂,朝廷有了钢铁,要造枪就造枪,要铸炮就铸炮,何需受制于人?
对于这点,各位有没有意见?”
太后说得好有道理,我等竟无言以对……
“同意建钢铁厂的,举手!”太后又又又让举手!
“好,全体通过!”
郭允厚:不,臣举手是想问太后,钱……从哪儿来……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太后定然有办法的……
“最后补充一点,”张蔷郑重地强调,“今日的会议内容,属朝廷机密,所以请大家保密,要是被东虏的间谍探知,让东虏知晓,出人阻扰我军发展,或是抢先我大明发展火器,那么,我大明,将失去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
各位好自为之!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