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礼仪之邦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中午,胡斌收拾好自己的床铺,
打开饭盒,看着师兄们帮忙在国子监食堂打来的午饭,听着师兄们的讲解。
胡斌被国子监精细的管理制度彻底惊讶到了。
原来国子监吃饭实行会馔制,每天到就餐时间,学生便集中到会馔堂,分班按桌就座。
每天从六堂中轮流派出六名斋长值日。
由斋长负责到厨房领取自己所在堂的饭菜,再端到自己同堂同学所在的桌子上,等斋长落坐后,同学们对斋长鞠躬表示感谢,如有人生病或者特殊情况未到,由斋长先为其留出饭菜。
之后斋长先动筷子,同学们再集体享用。
这种精细化管理真是绝了,必须点赞,不仅卫生,而且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更能从小事上体现出中华礼仪之邦的文化修养。
在餐食的原料、数量上也做了明确规定。
数量上,三月至十月,一天可以吃三顿饭,每人每天可以分得大米一升;
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全国粮食紧张,必须节俭,跟百姓一样,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每人每天可以分得大米八合五勺。
若学生有家小者,三月至十月减半,每人每天分得大米六合九勺;十一月至二月不减,其家小,每月可领取食米六斗。
这里解释一下,古代的计量,一升为1.25斤,一斗为十升,十斗为一石,
一斤为十两,一两为十钱,
一两为50克,一钱为5克
一升为十合,一合为十勺,
一合为62.5克,一勺6.25克
原料上,每人每天分得青菜三两,腌菜一两五钱,豆腐黄豆一合,盐三钱,酱二钱,花椒五分,香油三分,醋每四十人共分一瓶,面粉三日一餐,每人每天八个馒头,猪肉四两作馅。
胡斌虽然已经分班但由于还未祭奠孔庙,属于特殊情况,才被允许带饭回来,
下午祭奠完孔庙后,就属于国子监的正式学生,以后吃饭,必须亲自到食堂参加六堂的聚餐活动。
吃过午饭,休息半个时辰后
胡斌接到了国子监学录的通知,下午去祭拜孔庙。
问过五位师兄之后,胡斌才搞清楚祭拜孔庙的流程。
首先是穿戴好,刚刚新发的校服,这个校服有它的名字叫玉色襕衫,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亲自审定的。
玉色襕衫以玉色布绢制作,宽袖皂缘,前后有飞鱼补,皂绦软巾垂带。
国子监新进学的学子们,身穿玉色襕衫,头戴“遮阳”帽,统一到东边的持敬门集合,而不是西边的西大门。
之后在国子监祭酒的带领下,来到孔庙。
祭拜孔庙的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进入孔庙、就位、宣读告文、行礼等。
具体流程是:
进入孔庙:国子监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带领各自的堂下新进学的学生,通过国子监东边的持敬门进入孔庙,象征着对先师先贤的尊敬和敬畏。
就位:进入孔庙后,学生们在各自师长的带领下,按照规定的礼仪顺序,行至大成门下的孔子像前,并在神道两侧就位,准备进行祭拜仪式。
宣读告文:国子监祭酒宣读告文,向孔子致敬,表达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敬意和推崇。
行礼:全体师生向孔子行“四拜礼”,表达对先师先贤的敬仰和纪念。
随后,典仪引领师生们进入大成殿主祭现场,进行更为庄重的祭拜仪式。
有摸鳌头,意喻为考试之中独占鳌头。
挂鸿福,意喻为考试之中鸿福齐天。
跨龙门,意喻为考试之中鱼跃龙门,等等一系列活动。
最后回到大成门下孔子像前,当着孔子的面,由各自的师长用朱笔,在新进学的学子额头上,点一个红痣,代表开启智慧之门之意。
点过红痣的国子监新进学的学子们,先对孔子像三叩首,再对自己的恩师三叩首,
如此,礼成。
穿戴整齐后的胡斌也是如此,排队跟随自己的恩师李时勉,在恩师的带领下,完美的完成了这一过程。
礼成后,九岁的胡斌,正式成为了一名国子监六堂之中修道堂的一名内班学子,恩师暂时是李时勉。
胡斌也第一次见到了自己暂时的恩师,李时勉,一个六十多岁,待人平和的老者。
一天的国子监报到祭孔行程结束后,
吃过晚饭,时间有限,一秒不可浪费。
胡斌迫不及待的拿出自己母亲之前准备的各种书籍,开始了背书。
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但在母亲胡善祥的严格教导下,
三岁开始到如今的九岁,六年时间,胡斌不仅认全了所有的古汉字,还写的一手颜体好字。
更是早已经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背得滚瓜烂熟,算学就更不用说了,21世纪的本科生,再这么说勾股定理,三角函数,x方程求解等还是没有问题吧。
这也是胡斌敢于对堂弟说一年之内,赶上他,两年升入中级班自信的来源。
但现在恩师李时勉把难度升级了,由两年时间,改为6个月。
不拼命学习,即使有前世的底子也,估计也够呛。
为了圆梦,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