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商君之法(上)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秦时明月之政!
很快中苍收拾情绪,笑道:“公子每每出惊人之言,真乃天纵奇才。”
嬴政微微一笑:“老师,不知老夫人现居何处?”
“能教导出老师您这样的人,弟子也想亲往拜访,聆听教诲。”
中苍笑道:“前几年已经接到咸阳城了,不敢对公子言说教诲,公子若有闲暇之时,臣必扫榻相迎,与家慈恭候公子驾临。”
“好,见贤人不可轻往,过几日弟子准备妥当再前往叨扰。”
“公子言重了,公子愿驾临臣之寒舍,乃臣之荣幸,蓬荜生辉,不需要准备什么,臣也受不得。”
“弟子与老师自不见外,只是此番乃是去拜访老夫人,不能不慎重以待。”
“老师切莫再劝。”
中苍不再就此事说什么,转而询问嬴政学业:
“公子,臣离开赵国之时留下的典籍不知读了多少?”
“已尽数通读。”
中苍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不知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嬴政笑道:“自然是有的,只是核心道理弟子却也明白,天下事殊途同归,不过一生,一心,二字罢了。”
“先求生,再求心,凡是行事,先考量这两点,便可知成与不成。”
“公子所言甚是,具体细节日后可再加探讨,知其核心便足矣。”
中苍看向嬴政眼神,一声赞叹:“公子修身之为想必如今已经超过臣了。”
“公子神光内敛,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已然返璞归真了吧。”
嬴政摇了摇头:“弟子也不曾与人动过手,不知道自己练的究竟如何?”
“只是弟子越加习练,便越觉得老师传授之功法博大精深,非是仅仅筑基之用,实可受用终身。”
中苍哈哈一笑:“此功法乃是臣四方游历求学之时,遇一高人,见臣求学似渴,机缘巧合之下方才传授。”
“此功法以天地自然之道为师,自然可受用终身。”
“只可惜臣天赋太差,又习武过晚,纵有如此功法,终究难有大的成就。”
“公子天赋举世无双,学习这等功法才是天作之合,未来不可限量。”
嬴政又是一拜:“弟子多谢老师倾囊相授传功之恩。”
中苍回答:“此臣应尽之责,若非尽心尽力,岂能报太子知遇之恩。”
“公子之天赋心性,臣心中自然知晓。”
“如今又加了几位高人共同教导,其余的臣便不献丑了,今后的学业,臣便专心教导公子秦法。”
“秦法乃是大秦立国之本,以公子之前景不可不学,更不可不熟。”
“另外臣也有肺腑之言要说,当今天下百家争鸣,天下显学虽号称非儒即墨,然而大争之世,还是要以法为重,大秦以法家学说为根基,此根基不可轻决。”
“诚以之天下,无万事不移之法;但法制变更,绝不可操之过急。”
“无论儒法,可择其优点而纳,然而却不可全权接纳;纵有不合时宜之法,可慢慢修改,但绝不可贸然大改国策,有害而无益。”
“弟子知晓此理,老子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之事,戒急戒躁。”
“公子聪慧,这些道理公子都明白,只希望公子时刻铭记于心。”
“弟子谨遵老师教诲。”
“公子可知为何自商君变法,大秦自弱国一跃可成为天下诸侯最强之国。”
嬴政回道:“商君确立了军功爵制,重赏重罚,恩威并施之下自有勇夫。百姓人人敢战,自然战力强盛。”
“公子所言没错,但是为何其余诸侯国不向大秦学习,一样变法呢?”
中苍接着问:“商君之法乃是堂皇之道,并非阴谋之道,一切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既然商君之法可以令国为之强盛,为何没有人去学呢?”
嬴政笑道:“因为学不了。”
“其余诸侯国,乃贵族治国,其关系盘根错杂,新政损害贵族利益,必然难以推行。”
“大秦之前国力疲弱,向东,被关东诸国屡屡打压;向西,又有西戎为患;大秦王室贵族都在一起,诸多贵族并未分散下去,相对来说大秦的贵族势力并不强盛,朝堂可以强制的把政令推行下去,这才是根本。”
中苍称赞道:“小公子这是说到根儿上了,再好的制度实施不下去,也是毫无意义。”
“每次变法,必然要损害极多已经拥有利益的人,想要让他们把这些利益吐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牵扯极广,要死很多人,一个不小心甚至引起国之内乱,法没变成就已经先亡了国。”
“变法是为了强国,不是为了亡国,纵然看着国家逐步虚弱,被逐步蚕食,也徒之奈何。”
嬴政调侃笑道:“正是如此,人不能为了治病把自己杀了。”
中苍哈哈一笑:“确实如此,公子可知商君变法的要点在何处?”
嬴政毫不犹豫,坚定概括道:“废分封,设郡县,废井田,改阡陌。”
中苍点头认可,一脸赞叹:“是极,公子真天才也!每每都能抓住问题核心。”
又接着说道:“世人将商君变法,简单概括为军功爵制,实在是太小瞧商君了。”
中苍深叹一口气:“商君真乃天纵奇才,古今罕见!”
“立法岂是简单之事?需要立足实际,整套律法更要环环相扣,并且是可良性发展的,否则只会害人害己,误国误民。”
“不然即便可以强行推法,只要不是可持续性发展下去的,便一定不能成功,一整套体质必须可以健康循环自己,如此方成。”
“公子刚才已经说过了,变法的前提便是可以把政令推行下去。”
“而这需要一套完善的官员体系,才能健康运转。”
“因为大秦当初的诸多贵族势力并不强盛,也没有太多的分封,所以大秦才有足够的土地用作基础。”
“商君做的第一步就是先统一度量衡,只有先统一了度量衡,然后才能土地改制,废井田,开阡陌。”
“为何先统一大秦所有的度量衡?原先不只是天下各国度量衡不同,便是分封的贵族,所使用的度量衡也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度量衡统一才是最方便的,但是为什么贵族都是用不同的量具?就是为了更好的盘剥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