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五十九章 野猪吃不了细糠

第五十九章 野猪吃不了细糠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其实,周大福被打,不是因为他翘工去城里找工作,而是他回来问家里要200元,这不是要家里的命吗?

再说,家里也没那么多钱。

“你听谁说的?”周益民一脸怪异地问他。

周大福:“一位热心人士。”

“热个屁,他想坑你的钱。面包厂的岗位才200元?你要能进去,我跟你姓。”

“啊!十六叔,你不姓周?”

周益民瞪了他一眼:“现在城里的岗位也很稀缺,没有600元以上,根本不要想。200元,也就只有你们这些不了解行情的才会信。

人家就是欺负乡下的不懂,坑一笔就走。”

在场的年轻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600元?

200元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巨款,600元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周大福傻眼,同时也冒冷汗。还好,家里人没有200元,如果有……

他不敢想象,自己被骗走200元,家里会是什么情况。他老子恐怕会掐死他,想想都觉得可怕。

“不……不可能吧?”他弱弱地问一句。

“怎么不可能?是你清楚,还是我清楚?面包厂的工作本身也是香饽饽,更加不可能200元就能买到。用你的脑子好好想想吧!”

谁会把能接触到食物的岗位200元卖掉?

完全不符合常理的。

也就只能骗骗乡下人,毕竟200元对农村的农民来说,是一笔巨款,再多恐怕也拿不出来。

现在,周大福杀了那位“热心人士”的心都有了。

200元呀!他怎么敢的。

“行了,以后注意点,价格低于我说的价位,基本上有猫腻,留个心眼。”周益民提醒。

说完,骑上自行车回家。

来才两兄妹给倩倩洗尿布,来福已经去上学。学校今天正式开课,七岁以上的孩子,都去了学校。

这次,没有家庭拦着孩子不让去上学,甚至还希望学校能降低入学年龄,比如五六岁就能送过去。

毕竟这可以减轻家里的压力,而且还能让孩子吃好点。

“洗干净手,进来吃东西。”周益民跟两小说道。

来才和来芳一听,开心极了,赶紧放下尿布,搓洗几次小手,然后蹦蹦跳跳进屋来。

周益民在商店买了一盒糕点。

“奶奶,尝一下。”周益民先分给老太太。

老太太也高兴,倒不是贪嘴,而是喜欢亲孙子有吃的先挂念她。老人家,就享受这态度,吃不吃无所谓。

“嗯!很好吃。”她尝了一口,软糯香甜。

三婶也在,接过周益民给的小糕点,一口吃了。

确实好吃,自己第一次吃这种糕点。她猜,这在城里也是高档货吧!就是有点小,一口就没了。

老太太笑骂她野猪吃不了细糠,把周益民乐得。

三婶也不恼,反而笑称自己也就最近才跟着吃了点好的。

还是沾了侄子周益民的光,才吃到这些好东西。不然,哪有机会?看看村里其他妇女,谁吃到了?都没有她这福气。

那些村姑、村妇们,羡慕的呀!

每每看到那些羡慕的眼神,她心里都止不住的愉悦。

“够了,够了,我吃一块尝尝味就行。”三婶婉拒了周益民再让吃的举动。

老太太没有说错她,她自己都觉得自己野猪吃不了细糠。

周益民也不劝,反正她少吃两块,就让来福他们多吃两块,一样的。

“给你们哥留点。”周益民提醒两个贪吃的小家伙。

“知道了,大哥,这些都留给爹他们。”来芳用手指在糕点盒子上划了一条界线,另一半还没动的,就留给其他人。

……

河床那边,周大福等人将那些玉米种子抬过去。

“支书,大队长,这是我十六叔带回来的玉米种子。”

老支书等人一听,大喜过望,纷纷围过来。

他们打开袋子,从里面掏出来一把种子。作为资深农民的他们,自然是可以分清楚种子的优劣好坏。

这分明是上等的玉米种子,粒粒饱满,跟他们平时种的,好像不是一个品种。

“支书,这种玉米好呀!”

老支书白了一眼:“难道我看不出来?”

要你说?

那家伙讪讪一笑。

大队长感叹:“益民有心了。”

老支书点头:“这么多种子,现在不好弄,都不知道益民托了多少关系。你们都给老子嘴巴放严谨点,不要到处乱说。”

“支书,您就放心吧!我娘问,我都不告诉她。”

大家望去,顿时嘴角抽了抽。

你他娘的!

你娘都过世多少年了,怎么问?当然告诉不了她啦!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幽默?

那家伙连忙改口:“我爹也一样。”

人群中,一老头瞪眼睛:“老子要你告诉?”

没错!这老头就是那家伙的爹。

周围立即响起一阵哄笑声。

另有人附和:“是呀!支书您放心!谁敢乱传,我第一个不放过他。”

老支书:“我说的就是你们几个,嘴巴没个把门。回去,全给我跟你们家里的女人讲清楚。”

妇女最容易泄密,一时嘴快,或者跟别人八卦的时候,不经意就爆出去。那样的事,还少吗?

有了种子,大家干活更加卖力了。

锄头抡得飞起,场面有点壮观。

他们顺便将河床下的石头清理出去。

“这泥土,真的不用施肥了。”有人说道。

都是庄稼人,能认出泥土的肥沃程度。河床的这些泥土,无疑是种粮食的沃土。

他们不由再次感激提出这主意的周益民。他们有预感,这些玉米以后大概率会丰收,将成为他们村最重要的口粮。

所以,容不得半点马虎,全都认认真真翻土。

而此时,周家庄两边的村子,包括上水村,都有样学样,开始跟风起来,全认识到这段干枯河床正确用法。

不过,他们没想过种蔬菜,而是去找粮种。不管是什么粮食都行,红薯、土豆、玉米、高粱……

有就行。

尽管如此,粮种还是不好弄。这时候,上面对粮种的管控很严格。

其实,他们也清楚有些粮食现在种植已经迟了,但无所谓,能收多少都是赚的,不能要求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