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历史追光者 > 第169章 和珅争斗智慧与财富较量(二)

第169章 和珅争斗智慧与财富较量(二)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历史追光者!

和珅与大臣争斗智慧较量。

刘墉,民间称其为“刘罗锅”生于 1720 年,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出身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是康熙年间进士且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为雍正年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良好的家庭背景使刘墉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乾隆十六年(1751 年),刘墉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等职。

乾隆二十年(1755 年),因父亲办理军务失宜,刘墉被一同革职提交刑部。面对敌人进攻提议“先撤”,被乾隆猜疑与对方勾结。刘墉受父亲连累,一家都被下狱关押了将近两年。

后来乾隆下令将他们一家释放,但刘墉被降级且此后二十多年一直被外放。次年,他被提拔为安徽学政,后又调任江苏学政。在江苏学政任上,他积极整治科场积弊,还向乾隆报告官员不作为,受到嘉许。

刘墉引发的文字狱“阎大镛案”和“一柱楼诗案”。

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江苏监生阎大镛逃粮拒差,有人禀报其曾烧毁诗文,刘墉认为其中必是有忤逆之词,于是将案件上奏。后来在阎大镛所作的《俣俣集》中,查到内容愤愤不平,讽刺官吏,甚至直称皇帝名讳和庙号。最终阎大镛被乾隆治以忤逆之罪斩首。

刘墉因奏报有功,于次年升任太原知府,是刘墉仕途上的一个转折点。

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江苏东台县举人徐述夔之孙徐食田与同里蔡嘉树因地产纠纷,蔡嘉树告发徐家收藏其祖父徐述夔有禁书文字《一柱楼诗》。

徐食田主动上交该书,布政使陶易认为无违禁之语,但刘墉得知此事后上报乾隆。乾隆发现诗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语句。

已经去世的徐述夔、徐怀祖父子二人被开棺挫碎其尸、枭首示众;徐食田、徐食书兄弟斩监候,秋后处决;徐述夔家族中,年 16 岁以上者皆处斩,15 岁以下男丁以及女子,皆付给功臣之家为奴,共牵连徐家 200 余人。为《一柱楼诗》校对的徐首发、沈成灌等人斩监候,秋后处决;为《和陶诗》作跋的毛澄杖一百、流三千里。是清朝着名的文字狱大案之一,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江苏布政使陶易初拟斩立决,后改斩监候,押送到北京后病死;扬州知府谢启昆办案迁延,发配军台效力;东台知县涂跃龙革职,杖一百,徒三年等。刘墉因及时上奏有功,调到北京,任户部右侍郎,随后又调吏部右侍郎,之后升任湖南巡抚,从此官运亨通。曾为徐述夔立传的原礼部尚书沈德潜也被革去所有官爵和谥典,撤去乡贤祠牌位,推倒墓碑,磨掉碑上御制文字。

刘墉在书法上成就斐然,是清代着名帖学大家,与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并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着有《石庵诗集》。

刘墉比和珅大 30 多岁,乾隆二十年(1755 年)刘墉被贬外放的二十多年里,和珅还未出生。直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刘墉奉旨回京,此时他已 63 岁,和珅 30 出头,两人才第一次见面。

刘墉回京后,参与了山东巡抚国泰舞弊案的查办,国泰是和珅的党羽,刘墉秉公断案,让国泰服法,回朝后还把和珅包庇国泰、给国泰送信的事上奏乾隆,但皇帝无意追究。

此后,刘墉意识到自己不是和珅的对手,为明哲保身,行事风格变得圆滑。在与和珅的官场较量中,更多是暗中的周旋。和珅深受乾隆宠信,权势滔天,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是乾隆朝除皇帝外的第一号人物。

刘墉虽位居宰臣之列,最高为正一品,嘉庆二年(1797 年)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但终其一生都未能进入军机处任职,实际权力相较于和珅要小。

和珅在朝廷中飞扬跋扈,刘墉虽看不惯其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等行为,却也无可奈何,心中常有闷气。

不过,刘墉也会在一些事情上采取策略,在“癸未春首”,刘墉曾趁着天降雨雪,和珅应召入宫途中,特意穿上旧衣物,在和珅必经之路上等着,当和珅到时,刘墉命人执持名帖拜谒,使得和珅不得不回礼,在泥雪中弄脏衣服。

嘉庆四年(1799 年),乾隆爷驾崩,和珅失去靠山。已 80 岁高龄的刘墉迅速收集证据,查明和珅及其党羽罪行 20 条,上报朝廷。最终,和珅被嘉庆下令处死。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 年 1 月 24 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岁。去世的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当值,晚上还开宴会招待客人,最终“至晚端坐而逝”。刘墉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赐祭葬。

刘墉一生历经乾隆、嘉庆两朝,为官清廉,在政治、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力,其结局可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礼亲王昭琏在《啸亭杂录》里记录百姓把刘墉比作包拯;清代诗人袁枚也曾称赞刘墉不畏强权,吏民叹服。

和珅在乾隆朝后期权势滔天,大肆敛财,卖官鬻爵,结党营私。他的为官理念是以权谋私,追求个人财富和权力的最大化。而刘墉则秉持着传统儒家的为官之道,以民为本,清正廉洁,致力于为百姓谋福祉。这种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两人在许多政策和事务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和珅往往主张以高压手段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朝廷的财政需求和自己的私欲。而刘墉则主张轻徭薄赋,安抚百姓,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这种不同的治理理念导致两人在朝廷上经常争论不休。

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在朝廷中几乎无人敢与之抗衡。然而,刘墉并不畏惧和珅的权势,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家族背景和正直的名声,两人在权力的争夺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得两人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刘墉以机智聪慧着称,在一些场合下,刘墉会用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计谋来讽刺和珅的贪婪和腐败,让和珅在众人面前出丑。而和珅也不甘示弱,他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和阴谋来对付刘墉,试图打压他的势力。

有一个传说,刘墉曾在一次宴会上,用对联巧妙地讽刺了和珅的贪婪。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刘墉立即对出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暗示和珅贪污腐败,物价虚高。

纪晓岚,出生于雍正二年,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他以博学多才、机智幽默闻名于世。

年少时,纪晓岚便有“神童”之称。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其父纪容舒调任户部,将他带去北京。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纪晓岚返回家乡参加童子试,四年后参加科试,进入河间郡庠就读。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乡试第一,后入京应会试,却未能中举。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他再次参加会试,中第二十二名,殿试中取二甲第四名,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后应散馆考试,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

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卢荫文。卢见曾在任期间有贪污受贿之举,乾隆帝下令严查。纪晓岚得知后传密信给卢家,事情败露后,被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等人查出是传信之人。乾隆帝夺去他的官职,将他贬至乌鲁木齐。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乾隆帝赦免纪晓岚,命他回京任职。此后,他备受乾隆帝赏识,官职不断升迁,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纪晓岚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他总揽全局,负责全书的编纂和审核工作,历经十四年。

《四库全书》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体制最为完善、编制最为出色的一部目录书,对中国古代学术源流及历代着作要旨的概评是后世学者读书、研究的重要参考。

纪晓岚完成了《阅微草堂笔记》的撰写。本书主要记录神怪故事,借此揭露吏治腐败、营私舞弊等社会弊端,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纪晓岚逝世四年后,其孙纪树馨将他的作品收编成书,即为《纪文达公遗集》,共三十二卷,分上下两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是研究清代着述的重要资料。

纪晓岚与和珅生,两人年纪相差二十六岁,纪晓岚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时,和珅是正总裁之一,两人地位相差较大,有不少史料记载纪晓岚为和珅效劳。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纪晓岚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纪晓岚是一位大学者,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和珅更多的是凭借权力和财富来获取地位。在一些诗词歌赋的场合,纪晓岚常常凭借自己的才华出口成章,赢得众人的赞誉。而和珅则会试图通过权力和财富来打压纪晓岚的风头。两人在文学上的争斗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也反映了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之争。

纪晓岚在政治上相对较为保守,他主张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维护传统的政治秩序。而和珅则更加注重实际利益,他会为了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不择手段。这种政治立场的不同也导致了两人在许多政策和事务上的分歧。

纪晓岚性格豁达、幽默风趣,常常以机智的言辞和幽默的故事来讽刺社会的不良现象。而和珅则性格阴险、狡诈,善于权谋之术。两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也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在一些场合下,纪晓岚会用幽默的语言来调侃和珅的贪婪和腐败,而和珅则会以牙还牙,用权力和阴谋来对付纪晓岚。这种性格上的冲突使得两人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

阿桂(1717年-1797年),出身满洲贵族,父阿克敦官至兵部尚书、大学士。早年因父荫被授予大理寺寺丞,乾隆三年(公元 1738 年)考中举人,次年被授予兵部主事,后历任军机章京、户部员外郎等职。

乾隆十三年(公元 1748 年),阿桂从征进剿大小金川,曾失利遭贬,后被起复。乾隆三十六年(公元 1771 年),清朝军队对大小金川的征讨不利,阿桂随军奔赴金川战场,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最终平定金川,立下首功。

乾隆二十年(公元 1755 年),阿桂被派往西北军中,参与平定准噶尔部。四年后,阿桂奉命到霍斯库鲁克与副将军富德一起进攻霍集占兄弟叛军,成功击败叛军,平定回部。

乾隆二十四年,阿桂率军进驻伊犁,进屯田之策,完善屯田制度。回朝后历任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四川总督等职务。他制造农具,监督屯耕,扩大屯田规模,发展地方经济,安置人口就业。

阿桂与和珅之间存争斗,阿桂战功赫赫,性格刚正不阿,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和珅的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等行为极为不满。

阿桂长期担任要职,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和珅在乾隆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职。两人在权力和地位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尤其是和珅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必然会与阿桂等朝中重臣产生冲突。

阿桂与和珅常常意见不合。阿桂坚持以国家利益和军事需要为出发点,而和珅则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权力平衡,导致两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和珅曾试图陷害阿桂,但由于阿桂在军中威望极高,且乾隆皇帝对阿桂也颇为信任,和珅的阴谋未能得逞。阿桂对和珅的不满和抵制,反映了正直官员与贪官污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阿桂一生历经康、雍、乾、嘉四朝,为巩固清代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桂逝世,享年八十一岁,获赠太保,谥号“文成”,并入祀贤良祠,道光三年,配飨太庙。

王杰(1725年-1805年),出生在陕西韩城庙后村,乾隆十二年(1747 年),王杰进入关中学院,师从关中大儒孙景烈学习关闽之学。六年后拔贡选作教职,因父丧丁忧没能入仕。为维持生计,王杰相继在两江总督尹继善、陕西总督陈宏谋处为幕僚。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王杰考中进士后,取得殿试第三的名次,乾隆皇帝查阅试卷时,发现其字体和尹继善素日的奏疏字体相仿,了解到王杰的具体情况后,对他心生赏识,便将其点作状元。

此后十年间五迁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南书房行走,充任《四库全书》馆和国史馆副总裁,参与明史修撰。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王杰进入军机处议政。

因其在平定台湾、廓尔喀(今尼泊尔)中立功,先后两次突幸紫光阁,被加封太子(即嘉庆皇帝)太保。

在军机处任职期间,和珅权势显赫,遇事擅专,朝臣多敢怒不敢言,但王杰“遇有不可,辄力争”。由于乾隆皇帝深知王杰为人,并对他进行庇护,和珅虽厌恶王杰却也无可奈何。嘉庆即位后,王杰积极建言,在嘉庆欲整饬和珅时担任主审官。

嘉庆七年(1802 年),王杰因老病自请致仕,临行前嘉庆赠诗相送。王杰八十寿辰时,嘉庆赐予寿礼。嘉庆十年(1805 年)正月,王杰进京答谢嘉庆赐赏时在京城府邸离世,享年八十一岁。嘉庆赐金将其归葬陕西韩城,赐其享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