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历史追光者 > 第167章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

第167章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历史追光者!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他心系民间百姓,以视察之名深入江南各地,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查看水利工程等民生设施的运转情况,充分彰显了皇威。江南地区的繁荣昌盛,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美食以及温婉动人的美女。

乾隆皇帝被江南的美景深深吸引,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杭州西湖的波光潋滟、扬州瘦西湖的旖旎风光,无不让他流连忘返。

他在南巡期间留下大量诗作,风格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腻。既以宏大视角描绘江南壮美,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又能细腻捕捉婉约之美,如“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这些诗作不仅是他对江南风光的赞美,更是对江南文化的推崇与传承。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促进了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联系。这些诗作和南巡故事成为研究清朝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为了解江南历史变迁提供独特视角。

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江宁织造府曾是曹雪芹家族居住之地,在雍正五年,曹雪芹家被抄家,此后江宁织造府空置。

乾隆选择此处作为行宫,或许有对祖父康熙南巡的效仿,也可能出于对江南地区的重视以及对这一有着特殊历史意义之地的关注。

乾隆十六年,第一次下江南,当时乾隆帝 40 岁,乾隆帝陪同皇太后从京师出发,经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历时 110 天。

在淮安,乾隆看到城北一带内外皆水,仅筑土堤防御,认为此地人烟稠集,若遇洪水难以承受,于是命改建石堤以资保障。

到达江南后,乾隆赐江浙书院殿板经史,将武英殿所刊《十三经》《二十二史》各一部发给各个书院。

经过江苏和山东时,乾隆下谕将乾隆元年至十三年其积欠地丁银 280 万余两、山东欠谷 97 万余石免除。

到达杭州后,乾隆进行阅兵、参观西湖,然后祭祀禹陵;在回去路上到江宁祭奠明太祖陵,之后又到泰安府东岳庙拈香。

乾隆在此次南巡中也留下了不少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千里莺啼绿映红”。

乾隆第二次下江南(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乾隆帝 46 岁)

乾隆帝偕同皇太后从京师启程,沿与第一次类似路线南巡,历时 105 天。

沿陆路去泰山祭祀进香,路过平原县。当时平原境内数月不见雨雪,河水干涸,井水也日渐枯竭。

乾隆一行仪仗、銮驾数千人马行至大营张村时,皇帝妃子饥渴难耐,进驻驿站休息。喝到的水味咸苦涩,乾隆便命令官员差人寻找水源。

差人在距离驿站西南方向 5 公里的太平庄,发现这里的井水质甘水甜,绵软爽口,且有数口水井遍布庄内。皇家车队随即移銮太平庄,在此安营扎寨,驻跸休息。

乾隆见众人在此解决了旅途饥渴劳顿,龙颜大悦,重赏寻水差人,当即口谕下旨,御赐“太平庄”为“饮马店”,这个村子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现在。

乾隆这次下江南治理水患。他果断派出嵇曾筠等水利能臣执行“抽薪之计”。在淮河下游的洪泽湖周边地区,高堰等地,以及高邮等沿淮地区,还有长江流域的扬州、镇江等长江沿岸城市附近水域及长江下游的一些支流区域实施了这一水利工程。

他们通过调整水闸开合控制排水量,降低水位;大力疏浚河道,清理泥沙杂物,让水流更加顺畅;加固堤坝,防止河水溢出。

最终,经过五年的修建维护,河流河畔良田不再被淹,农民们可以安心耕种,江南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安稳,为江南地区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乾隆帝 51 岁)

乾隆视察了黄河,他发现洪泽湖盛涨下河常受水患,于是规定高堰五坝水志,“上坝增一尺之水,下坝开十丈之门”。亲自监督执行,缓解了下河地区水患压力。正如乾隆可能留下的诗句“黄河浩荡映天光,治水安澜意韵长。高堰五坝规有序,下河百姓乐安康。”

又到海宁阅海塘,深知其对江浙财富重镇的重要性。全面考察部署,下令加强建设,提高抗灾能力。调拨资金人力,确保海塘坚固,保障经济稳定。乾隆吟“海塘坚固护江浙,财赋重镇稳如磐。万民安居颂盛世,江山永固映波澜。”

视察邵伯金湾闸,亲自测量泄水情况。针对问题下令引河拓宽加深,西湾埧再落一尺,拆两闸建石埧筑土堤挑引渠,解决湖水淤壅,改善泄水。乾隆感慨“邵伯金湾察水情,引河疏浚意难平。闸坝调整谋福祉,水利安澜万世名。”

乾隆来到西湖龙井,在神运石上题诗“移来不借五丁穿,峭蒨亭亭一朵莲。闻说铁牌同出井,依稀辨得赤乌年。”壬午暮春御题。下钤“乾隆御笔”方印。

乾隆第四次下江南(乾隆三十年,1765 年,乾隆帝 54 岁)

乾隆帝陪皇太后从京师出发,历时 95 天。重点视察了江南的水利工程和河防设施。在苏州乾隆与陈氏相遇,当地官员找来美女为乾隆献舞,其中扬州女子陈氏也在舞女之中。陈氏的美貌吸引了乾隆,酒过三巡后,乾隆向官员询问陈氏的出身,当晚官员便将陈氏送到乾隆寝宫。

乾隆对陈氏非常喜爱,想将她带回皇宫。这一事件引发了后续皇后乌拉那拉氏与乾隆的矛盾。

乌拉那拉皇后得知乾隆想带陈氏回宫,觉得乾隆此举有损皇帝颜面,便去阻止。在阻止过程中,乌拉那拉氏对乾隆说出了过于激动的言论,乾隆大怒,痛斥她出言不逊。

乌拉那拉氏一怒之下剪断自己的头发,乾隆下令将皇后带回皇宫,自己则继续南巡。回京城后,乾隆收回皇后的四份册宝,将皇后身边的侍女全部收回,只留下两名侍女,相当于将皇后废掉。

乾隆到达苏州后,听说苏州园林甲天下,便停留下来游览各处园林,前后停留了八天。在游览狮子林时,他对园内的假山、怪石、飞瀑流泉、古树名木以及精巧细致的厅堂阁楼大加称赞。

在游览到一处石头迷宫时,乾隆不顾随行官员劝阻,执意进入迷宫,结果被困将近一个时辰。出来之后,乾隆心情大好,挥笔写下“真有趣”三个大字。后来在状元黄熙的巧妙提醒下,乾隆将“有”字赐给黄熙,苏州府的官员便用“真趣”二字为狮子林旁的亭阁命名,即现在的“真趣亭”。

乾隆第四次下江南走的是大运河,这也是他六次南巡的主要通道之一,可见大运河在当时对于南北交通以及皇帝出行的重要性。

乾隆第五次下江南(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乾隆帝 69 岁)

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历时 117 天。乾隆的船快要到镇江时,在十余里外就能看到岸上有一枚硕大无比且艳丽可爱的桃子。等御船靠近,忽然烟火大作,光焰四射,桃子咣的一下从中裂开来,里面居然是一个大舞台,上面有数百人正在表演寿山福海的新戏。为了准备这场戏,当地的绅商争炫奇巧,其中两淮的盐商最为积极,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被他们请了去。

由于乾隆喜谈禅理,盐商们到处找和尚,但寺院中实在没有这么多名僧,于是他们找了一些稍微通晓内典的人,让他们剃成光头,充作僧人去迎接圣驾,并且事先与人约定,倘若皇上高兴,就永远为僧人,到时将以万金相酬,就算没被乾隆看中,还可以还俗,并且也能得到数千金。

和珅“拉赞助”:此次南巡,和珅承诺内务府只需筹措御驾的日常开支,其他的各项费用全由自己设法解决。他传令各省的督抚、河防、盐政、盐务总商,命他们加紧疏通道路,清理河道,翻新行宫,督造龙舟。而他自己每掏一文,授意两淮盐运使对扬州盐商们施压,让盐商们“自觉自愿”捐赠,满足了乾隆南巡的花费。

乾隆回程的路上,临进北京时碰到了一位僧人,这僧人带着一个小孩跪在路旁拦轿求见。僧人说小孩是乾隆的孙子,是和硕履端亲王爱新觉罗·永珹侧福晋所生,出生不久被扔到乱葬岗,后被僧人所救。经过调查,原来是侧福晋为了争宠,抱养了一个民间婴孩冒充死去的婴孩。最后僧人被凌迟处死,小孩因是被骗没有被处罚,被打发回家。

乾隆第六次下江南(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乾隆帝 73 岁)正月二十一日,73 岁的乾隆帝由皇子陪同从京师出发,历时 92 天。至山东祭拜、渡黄河、观潮、阅海塘、阅水师、祭明陵等。

此次南巡,乾隆帝主要是视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苏州、杭州等地,他还游览了一些名胜古迹。

乾隆下江南趣闻轶事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赋诗,现存保存比较完好的石刻。

龙井问茶: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到乡女采茶,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一把,忽闻太后有病,乾隆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太后因山珍海味吃多,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乾隆带回的狮峰山茶叶香气扑鼻,太后喝后双眼舒适,红肿消了,胃也不胀了。乾隆皇帝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三潭印月题字:乾隆皇帝在游览杭州西湖时,对三潭印月的景色赞叹不已。三潭印月是西湖中的着名景点,由三个石塔组成,每个石塔都有五个孔洞,在月光的照耀下倒映在湖面上形成了“三十三个月亮”的奇观。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在湖边题写了许多诗词,为这一美景增添了文化韵味。

增加考试名额:乾隆每次南巡都会增加江苏、安徽、浙江三省考试录取的名额,鼓励当地学子积极进取。这一举措促进了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也为国家选拔了更多的优秀人才。

与文人交往:乾隆本身喜爱文学,在南巡途中广交才子,展示自己的才学,并与他们进行诗词唱和、文化交流。他还向沿途进献诗赋、书籍、字画的文人颁发奖品,有时还临时出题对士子们进行考试,择优录取。像蒋壅植、钱大昕、褚寅亮、吴志鸿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被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

杭州:塘栖古镇。乾隆为表彰浙江当地官员做事得力,免了当地 30 万银税而刻有御碑。该御碑高 5.4m,宽 1.2m,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最大御碑”。

西湖,有“虫二”碑。相传乾隆下江南看到西湖美景时大笔一挥写了“虫二”两个字,意为“风月无边”。

南京,雨花台。乾隆御碑是清乾隆皇帝游雨花台时所题诗句的碑刻。碑高 2.55 米,宽 0.8 米,厚 0.21 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身正面为乾隆十六年(公元 1751 年)游雨花台所题之诗“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碑背面为乾隆三十年(公元 1765 年)所题之诗“闻道文枢问病由,雨花摩诘座无留。法师便果诚能致,已落人间第二筹”。

栖霞山,乾隆为栖霞寺门口的无名池赐名“彩虹明镜”,栖霞山的“纱帽峰”改名为“玉冠峰”。乾隆在此留下了一百多首诗,还有楹联、匾额等数十幅,如《游栖霞山》《驻栖霞行宫即事有咏》《题栖霞十景》《登栖霞最高峰眺望作歌》等。

燕子矶,乾隆第三次登矶时,在此亲笔御题“燕子矶”三个大字。还作有《燕子矶》《登燕子矶观江》《燕子矶即景》《题燕子矶》等诗篇。

大报恩寺,乾隆首次南巡,首次到访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所作的诗《登报恩塔作歌》,还作有《报恩寺六韵》等诗篇。

灵谷寺。乾隆亲笔御书“净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绝碑上。

在明孝陵,乾隆留下五首谒陵诗(二次南巡未题)和两块御碑。

苏州,寒山岭。乾隆在此处留下“听雪”两字的摩崖石刻,还有御笔所书的摩崖石刻。此外,乾隆还写下了《寒山千尺雪》和有关寒山别墅的诗句。

白马涧龙池风景区。石碑上刻有“明镜漾云根”五个字,为乾隆下江南时御笔亲题留下的墨宝。石碑高 120 厘米,宽 37 厘米,厚 12 厘米,石碑上的字体有雄遒苍健之姿,字体为绿色,石碑竖立在龙池边,为环山抱水的美景增添了浓重的历史韵味。

嘉兴,南湖烟雨楼。有乾隆皇帝的真迹石刻。有乾隆在嘉兴留下的诸多诗篇,如《入平望》“锦缆无劳列双艭,轻桡自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风向浙江。”;《禾中道上》“两岸人家半种桑,雨中入望尽苍茫。民间本业惟农织,爱看山村共水乡。”;《桑赋》“弥望桑林吐叶,垂枝嫩碧初匀。竹舍正殷蚕务,天工雨露维均。”;《晓发嘉兴》“数里城依水,千门路向田。菜塍无远近,桑岸互连绵。土沃勤为最,年丰俭欲先。云开林野秀,初日上云旃。”;《浙省道上书怀》“遍野农桑绕翠旌,畦畔童叟带云耕。江山尽是升平日,寸晷难忘终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