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长江图南,刚重生就遭遇学生跳楼 > 第22章 公开课

第22章 公开课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长江图南,刚重生就遭遇学生跳楼!

曾忆乡的讲话自然在中学部引起热议,比如在数学组就有老师问他,“怎样才算达到有效课堂?”

曾忆乡从课堂生态的角度给老师们分析老师的授课行为,最起码心思得“动起来”吧,这种“动”更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高阶活动和深层次活动。学生对简单问题的回答虽然也在进行思维活动,但是这种活动不具备思维活动的高阶特征,无法提升学生思维的关键素质和能力。

接着,曾忆乡在把刚才略微苦涩的理论转化为具体进行活动来解释。如,首先备课就要精选问题,且问题要层层推进,要适当增加难度。其次,授课时要一门心思琢磨,尽量让学生来说,而非老师来说。及始终树立“讲得好不如学得好”的观念;其三,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讲,多练,多反思,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尽可能的让学生动起来,这是实现“有效课堂”最好的手段。

至于,如何让学生动起来,那就要因人而异了。曾忆乡强调,每个老师必须结合自身优势,顺势而为。那种瞧见别人的方法觉得好,非得生搬硬套的想法极不可取。凡事都讲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曾忆乡积极鼓励老师们借鉴他山之石,成自身之玉。只有将自身特点与“有效课堂”的理念相结合,才有可能开出有效课堂之花。

那天在办公室和许校谈话的时候,许校总结前一次教改,就八个字:有始无终,脱离群众。曾忆乡当时很是惊讶于许校的坦诚和彻底。

既然自己已经清楚前世许校所犯的错误,那么今世这次,曾忆乡就不可以重蹈覆辙,他为本次教改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统一思想,至下而上,拥有绝对的群众基础,聚集群众的智慧顺势而为。

因此,曾忆乡呆在学校的时候就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教学第一线。曾忆乡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就是拿着听课本不停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曾忆乡一边听课,一边看时间,一边做笔记。

曾忆乡的听课是事前从不打招呼,一般是临近上课前三分钟才给老师说一声,所以曾主任什么时候来听课是不确定的。曾忆乡给许校长讲过这样做的道理,就是要拿到老师们上课的第一手材料,有了这个第一手材料,曾忆乡制定的方案或谈话才有可信度。

前世,许校主导的教学改革,他只在上面动嘴皮子,凡事都交给汪主任干。这就造成许校长对教学一线的实际困难根本不清楚。他想的老师们不理解,老师们干的他又不满意。

一开会,许校长就指责这指责那,一会儿说中层没有完全按他的意思做,一会儿又说部分老师在下面搞小动作。结果造成干群关系严重对立。这样教学改革还干得下去吗?

曾忆乡不愿意走许校那种“老爷式”的教改路子,要干就必须拿出一个万全之策来,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曾忆乡一改前世少有与人沟通少的缺点,经常向许校长、李辉汇报教改的现象、事件与进展,让两位校长时刻关注到教改的进程,并且得到他们的支持。同时,他也和汪主任保持必要的沟通。

星期四,教学处在工作群里发出公开课通知,有四位老师有公开课,要求无课的老师都要听课。研培室除了负责拍摄视频,还向听课老师发放了全新的评课意见表。

表格主要从四个方面为授课老师评分,教案准备部分、老师活动部分、学生活动部分、课堂综合部分。

每一个部分又有细分项目,所有细分项目林林总总共有二十个,所有四个部分的总分为一百分。老师们一看就惊呼,哇靠,居然有这么详尽的课堂考核,几乎是全方位无死角。

老师们评分的时候都要在每个项目后的四个考核标准中选择一个评价:“高效”、“有效”、“低效”、“无效”,每种等级都对应一个分值。最后的总分就是老师这堂课的得分,通过得分就可以大致知道老师们对这堂课的评价。

第一堂公开课是小魏老师的地理课。这节地课小魏从师生对话开始,从一幅幅多姿的图片引入,学生们很快进入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情景之中。许多地理知识都是让学生回答和总结的。很多听课老师都注意到,小魏老师这堂课有几个感受至深的体会:语言极具亲和力,板书规范大方,及时提醒学生作好笔记。

当新课学习完成后,小魏老师通过ppt给学生布置了六道练习题。由于学生学习得极为认真,思维已经得到高阶训练,因此学生回答这些练习题完全没有问题。小魏老师似乎觉得意犹未尽,又将课堂延伸到书本之外,生活之中。并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小魏老师让两名学生做了课堂总结。

小魏老师的地理课给了听课老师很大的震撼和反思,他们没有想到一个从业仅两年的老师竟然可以将地理课上到如此老道的程度。整个课堂全程无一丝违和感,就这么顺理成章地上完了。绝大多数老师都给了小魏的地理课以“高效课堂”的评价,部分老师给了“有效课堂”的评价,无一人差评。

另外,从课堂活动的时长分布,老师们作了如下点评:一,师生对本课没有进行课前沟通,是真真正正的原生态新授课。二,学生活动时间较长,超过二十五分钟,师生互动积极而热烈。三,有课堂检测,和课堂知识的拓展,时长近十分钟。四,小魏老师真正独立活动的时长仅十分钟左右。

当天晚上,研培室加了一个班,将四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剪辑成一个约两分钟的小视频,并配上文字与音乐。

同时,研培室三人完成了四位老师课堂实录的数据统计:一位老师的课堂评为“高效课堂”,一位老师的课堂评为“有效课堂”,两位老师的课堂评为“低效课堂”。第二天,经许校同意,研培室把课堂实录和数据统计表格一并放入中学部老师微信群中,供老师们观看与反思。

曾忆乡没想到,发布在微信群里面的数据统计给老师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中学部全体老师至少听过四位老师中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本以为跟以前一样,听听课、评评课就算完成一堂课的听课任务。至于那张听课评价表,也就胡乱打个分而已,应付了事。

一百分的满分,很多听课老师都打了九十五分以上,最低的也是九十分。可是研培室对照评分细则为四位老师详尽打分,分出课堂效率等级,并给出评分理由。同时告诉中学部全体老师,研培室有完整的课堂实录,有异议的老师可以观看实录。这一下没有一人在群里喳喳喳了。

被评记为“高效课堂”、“有效课堂”的两位老师自然高兴,可是被评记为“低效课堂”的两位老师心情当然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