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 > 第3章 防身术

第3章 防身术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

我家自从搬进新屋之后,那时候大哥读高中,二哥读初中,五姐读三年级六姐读二年级。大哥二哥在校住宿,父亲在县城做建筑师傅很少回家。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在生产队干活,我和弟弟由祖父带着。刚搬过来新屋没有玩伴,也会感到很无聊很无奈。

有一天爷爷说教我学防身术,我听后很兴奋。但是自己根本不懂什么是防身术?起初还认为是什么魔法一教就会。但爷爷说如果真想学,那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遵循正统的规矩。那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夏练三伏冬练九寒。

二、树立练武扬善助小扶弱。

三、礼让三先出手必赢。

四、德饶对手点到即止。

五、礼让德饶,仍无济于事,必除恶务尽。

这就是习武之先训。如果真有决心学,必须先熟读此五规再行始练。之后爷爷教我读了几天,熟读了规矩后。也就开始了基本功练习。

一、扎马步,这一招动作简单,但是要真正达到合格亦非易事。扎马步双脚与肩同宽,同时下蹲,双膝与腰背部,都必须成九十度。双手半握拳,抬至与裤腰带同高,拳心向上,此招扎马时间越长越好。

二、也是锻炼脚力和腰力,手臂力量的最基本的功夫。初练一两天那就会腰酸腿痛,三天过后症状慢慢就消失了。这一招必须天天练功前,必练之一。

第二招、左右开弓,即在紧接扎马步时,防左边出拳攻击,若真有出拳击来,即先动左腿右腿紧接并移面向左边,仍保持双拳紧握,瞄准来者以冲拳击之,或击其心口,或指刺双目。

当对方巳倒地,速转身防右观其行,而乘其不备再击之。出手应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快制慢。如对方倒地或见势不妙而逃,立马收势还原至扎马式。

第三式、待机反关节、下蹲扫堂腿。当扎稳马步迎正面来势时。观来势往左或右发来的攻势,迎左攻势时。立拔左腿侧身,右手接其来拳,左手用掌用力托其关节往上撑,右手接拳用力往下压,如此一招则达到一撑一压,反关节一招制胜之功。

假如对方向右来攻时,先出左手接来拳。右手用掌用力托其关节往上撑,左手接拳用力往下压,这一招一般就失去反攻能力了,此招能致对方立马双膝跪地。如此招式,来者将束手就擒。

第四式,云手扑蝶,将扎马式下蹲双脚移至与肩同宽,右手掌心向下。与肩同高,左手掌向上,与腰带同高。形成一上一下伸出前臂为宜,练此招式时,先将右脚撤至左后脚跟处,右手在上掌心向下,左掌心向上形成托势,当右脚撤至左脚根时,左脚亦往左移,两脚相隔六十公分为宜。

当撤脚启动时,紧接云手启动,撤一步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此轮换。一般往左移十步则止,向右移回十步如数往返。

云手功要全面配合适当,方能达到效果。当启动撒腿紧接云手启动,云手高度与平视视线平行。视线随云手,云手一旦启动,练至一定境界时。对手是很难袭击到自己的,不论对手用何器具均可防住。云手一左一右时上时下,可防对手袭击眼部,胸部下档都可云手化解。

就以上四招我练了一年多才略懂,爷爷说继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学新招式。爷爷教我习武的同时,还在空余时间教我练习珠算。他的方法是一开始首先认识算盘,算盘分上格和下格,即上格两颗珠子下格五颗。

算盘大小以梗数而定,一般家用以十一梗至十三梗较普遍。上格珠子以一当五,下格珠子一棵就是一,两棵就是二。当在下格练习一加一等于二,加至第五个时,就从上格拔一棵下来,去掉下格五棵,然后下格拔一棵上去,同一轴上就读六了。

如数往上拨到第五棵,那同轴上就读十。那就将本轴上下清空,往左一梗下格拨上一棵,就读十位了,认识了算盘那就开始练习了。

第一天爷爷教我打三规,打三规老人又叫指子打子,将算盘清空后将珠子。从一二三拨至九,现在算盘上,即第一梗是一就加一,第二梗是二就加二,如数往下加。

逢十往左进一,如数打至第三遍,原来第一梗是一就变成九了。这种方法是学珠算的最基本的方式,指子打子的结果,将一至九加三次就变成一反转九至一了。

还有第二种打法叫九规,即算盘从一显起到九,方法叫记数加数,当第一梗是一每次都加一,第二梗是二就加二如数往下加。

加至九连续加九次数字将反转,原一变九只不过进了一位。数字将变成九八七到一。这种练习方法很有趣味性,小朋友很快见到成绩,当然打错一个数就不会有这一结果。

所以不论做什么都必须认真去做,用心去做才会有好的结果。当时爷爷教我什么都很认真学,而且上手很快,深受老人疼爱。他走到哪就跟到哪,晚上也和他睡在一起。

在睡前还教我念念增广贤文,三字经、诸子百家等、小时候单纯,没什么私心杂念,只要爷爷教过我,念给我听了就能记住,至今仍未忘记。

我几岁时读的三字经记得开头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字。当时是祖父年轻时的手抄本,应该是清朝末年时抄的,但当我长大后看到的三字经,开头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乃迁。这到底哪个为正本、我认为还是后者。

我祖父对我疼爱有加,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说过一次假话。这件事让我想起来,就会感到对他老人家的亏欠。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是四月天下着淅淅沥沥的雨,祖父叫我去老屋把我妈的饭领回来。

我戴着斗笠前往食堂为母亲领饭,当时的马铃薯跟拇指那么大。走着走着走到半路,实在忍受不了饥饿,便偷吃了两个。那不就只剩三个了吗?回到家爷爷看到便说,怎么这么少?再三盘问我吃了没有?但自己表现得若无其事,还回应真的没吃。

结果他老人家端着饭跑去食堂,在场的都证实不止三个是五个。这样一来还能抵赖?肯定了我偷吃的行为。爷爷一到家放下饭,顺手拿来竹笤子给了我一大顿奏。还罚我站在墙边,弟弟见状也哭得不知所措,并与我同站墙边。

当年弟弟才三岁不足,都具有如此手足之情感,也可能弟弟之举动感动了祖父。随后他就解除了罚站令。但还是大骂一通,还宣布以后再说假话严惩不贷。还说了一句叫,如果人说了假话,死了阎王会剪掉你的舌头。

这一句永远也不会忘记,此次事件确实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几十年在父母兄弟面前,凡事不曾说过假话。也为自己一辈子留下极其深刻的烙印。因为当年见到的马铃薯跟拇指那么‘庞大’,我三十多岁才见过拳头那么大的马铃薯,自己才醒悟,哦,原来所偷吃的,只不过是马铃薯的曾、曾、曾孙子罢了。

我爷爷是有文化的人,村里发生红白喜事,写请帖或书写家书,或春节写对联都请他写。我五六岁时爷爷就教我裁对联纸,教我哪一类对联就裁割多大的纸。那就拿现代一张大红纸五字联裁四条,如七字联裁八条。

小时候每到春节就很忙,爷爷在写我在前面拉纸。写好一张,一个头一个尾拉平放在地上,待干再一对一对收好。爷爷对我要求极为严格,一不小心搞错必受严厉的惩罚。但是他读了多少年书,从未听说过,据族谱记载说他极其重视教育。

曾先后在隔背村和应子上村倡设,国民振文小学和春芳小学。使当地数条村,村民子女能就近接受教育。此行为确实是功德无量之举。他一生都受到村里男女老少的尊重,他一生也极其善良,凡有求必应倾力助人。

我曾祖父是邦汉公之长子。生我爷爷三兄弟,我爷爷最小。爷爷还有一个妹妹我叫姑婆,但从未见过面,我太爷爷出身秀才文化底蕴深厚,他给我爷爷兄弟取名长子为栋,次子为梁,我爷爷为焜。

这三个名字听起来非同小可,但从现代角度又略加封建意识分析起来。也有人评论觉得名字取得过大了点。本人认为,为后辈取名亦应结合实际,结合生辰八字取名过于夸张,命运无法承受反而害了他。

爷爷的大哥为栋公只生一子,取名桂华他娶丰顺汤坑罗氐为妻。亦生俩子,长子取名展浓长我三岁,次子小我两岁取名展盛。因我小时候离他住处较远很少见面。

我堂伯原是矿山工人常年在外,据传说我堂伯母年轻漂亮,被人垂涎与恶人有染,是否属实无从考证。我堂伯父是性情中人,得知此事岂不火冒三丈?亦意欲来个武松怒杀西门庆之举。

事后被对方发现,对方便施三十六计走为上。此事就不了了之。事后对方便先下手为强,告发伯父。结果堂伯因此事在博罗县网顶矿山被抓。被送去青海省德令哈劳改,直至一九七五年才被释放回乡。

回到家已几近花甲之年,一切一切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老婆已改嫁十几年,两个儿子亦已随母嫁爷。况且第二次结婚的老公还生了个儿子,最不幸的二婚老公儿子出生后。她老公不到两年又去世了。

剩下二婚老公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加上自己带过去的两个儿子。全家六口人,20世纪60年代根本无法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丰顺县汤坑娘家去了。到丰顺汤坑为了生存,这个伯母也有可能再嫁人。否则怎么生存呢?

她离开了二婚老公家,留下了两女一男孩,便给二婚老公亲人收养了。她亲人养大了他们三姊妹,女孩嫁人成家立业。男孩还很有出息,凭他自己的努力成了人民教师。据说这个男孩有他同母异父哥哥的电话。有时候还很想与我自己兄弟取得联系,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圆一梦。

我堂伯这一房造成如此结局,实属一幕悲剧的谢幕。从此大伯公便无至亲继承香火了,三伯公终生未娶。所以几十年来祭拜祖先,全由我祖父生下负责。

我爷爷共生了七个子女,其中四男三女。我大伯取名银华未成年就夭折,我父亲第二取名韶华,以下有三姑四姑五姑,第六叔叔取名玉华,第七叔叔取名宝华。

父辈兄弟都应该说在周围数条村名声不凡,我父亲是建造师兼木工师傅,我懂事时父亲一直在地方国营厂上班,几个月才回来一次。可能到了六四年或六五年吧,他就回到家里还是做他的建筑和木工,都是外公社外大队私人请他去家里做。

我知道他一年四季都被请去做事都很忙。这一点就可以说明他的建造技术过硬,和木工技能值得信赖。

父亲个性刚直,有极强的治家能力。我们兄弟姊妹九个都是同父同母所生,我两个哥哥五个姐姐,一个弟弟都能长大成人。在那个年代都实属不易了,更何况在我们村里我兄弟姊妹,都未出现有文盲。

父亲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一九九四年四十年间。在原有的基础上动工建房不少于十次。最大型的是一九七九年,就是改革开放后,那时候我们兄弟各自都有点钱了,便集资动工兴建,占地面积近五百平方米两层楼。以动土至落成全由父亲操办。

还有一次是一九九三年又动工兴建另外一栋,至九四年七月份落成。此次用料是红砖水泥钢筋结构。上下两层有八百平方以上。全栋有两十个房间两个大厅。当年我父亲已八十高龄,仍能全盘操劳确实很了不起。是否可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应拭目以待。

我六叔玉华在村里传说其人,一目三行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他在解放以前四几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后在军队二十多年,获少将军衔转业。转业在有关部门工作获文职筒任官退休。

六叔生三个男孩,长子本科学历,另双胞胎男孩一个土木工程博士,另一个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在部队服役后转业地方工作。七叔宝华早年前往香港离家前在老家有妻室,生一子一女。后在香港又结婚生一男孩现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