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逃出大英博物馆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网络世界的大事件!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一部讲述华人记者在大英博物馆帮助流落在外的艺术品回家的故事的剧集。该剧的历史背景是大英博物馆的建立与英国帝国的权力和影响密切相关。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期,英国帝国正处于其全盛时期,通过海外殖民地的扩张,它控制了广阔的地域和资源。这一历史背景不仅影响了大英博物馆的创立,也在其收藏和展示中体现出来。
许多人知道大英博物馆,知道大英博物馆里珍藏了我国东晋着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还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呢,我们就跟着日本作家出口保夫来更多的了解吧!
大英博物馆的实际创立人是汉斯·斯隆,他曾经担任英国女王安妮的御医。他曾经以学术探险为目的,前往海外旅行,并搜集带回了大量的藏品。晚年的斯隆买下了切尔西庄园,将很多藏品搬到府邸。他的藏品包括大量的宝石、罕见的昆虫、各式各样的贝壳珊瑚、还有动物标本,总共2万件。古美术收藏包括埃及、希腊、罗马等其他共计数千件,各种古硬币件,绘画和素描作品也有300件。另外还有堆积如山的图书和手抄本,据说他的藏书多达册。
当时的乔治王子(后来的乔治三世)亲临他的庄园,看到这么多珍贵的藏品,委婉地对斯隆说:“这是国家级的资产,如果能永远成为国家文化遗产,对你来说也是更大的荣耀吧。”斯隆终于下定决心,把毕生的收藏都捐献给了国家。他只提出对他的收藏“一体保管,不被分割...以为公共用途和公共利益之用”。
斯隆去世后,国家成立了理事会,并决定除了斯隆的收藏品,一并收藏罗伯特科顿的书籍,以及牛津伯爵哈雷的手抄本等藏品。然后多方选址,最后定下了面对大罗素街的蒙塔古庄园。
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面向公众。开馆时共有24间展示室,(一)图书部门:10万多册书籍。(二)自然史部门:植物、生物等标本。(三)美术古董部门:古硬币和纸币,以及希腊罗马时代的文物。
公众想要进入大英博物馆,需要提出书面申请才能获取门票,一开始每天10张票,后来增加到25张。最开始的时候确实只有非常少的民众才能有幸参观,而且预约参观者需要在申请信里填写姓名、住址、健康状况,以及希望进馆的日期和时间。得到阅读许可比进入博物馆参观还要困难:读者需要凭借私人推荐方可进入。可以看出来,大英博物馆在开馆之初将重心摆在图书馆部门,并一直持续到1988年大英图书馆正式独立并迁至圣庞克斯区为止。
自开馆之初,大英博物馆入馆并不收费。博物馆资金不足始终是个问题,因此大部分新的藏品不得不依赖捐赠。博物馆理事会一直有人提议收取入馆费,这个提议今天还在讨论,但从来没有付诸实施。
大英博物馆开馆之后,不断收到大量新的捐赠,尤其是威廉·汉密尔顿爵士,他对希腊罗马美术品的收藏,大大改变了博物馆展品的内容,扩展了新古典主义的潮流。
库克船长从1769年开始的10年间,3次航海探险带回了及其珍贵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藏品,包括珍珠编织的仪式祭服,他还带回来毛利族的木雕箱,现在都是大洋洲地域第一级的民族资料展示品。
开馆20年后的1779年,演员大卫·加里克向大英博物馆捐献了莎士比亚大理石雕像,以及大量与戏剧相关的藏书。
到18世纪末期,大英博物馆在各方面都有了改变,创始人斯隆的个人影子几乎不复存在,新的时代来临了。
1802年
罗马大理石雕像
——《掷铁饼者》
1802年,大英博物馆决定增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馆,主要用以收藏查尔斯·汤利的藏品。汤利曾驻留罗马,他搜集的古代罗马美术收藏品多是意大利没落贵族售出的,包括哈德良皇帝宫殿遗迹出土的贵重物品。新的汤利馆以细长的走廊与旧馆相连,展示室以罗马大理石雕像《掷铁饼者》最为引入注目。
1816年
大理石雕刻群
在大英博物馆260年的历史中,评价最高的当属希腊帕台农神殿的大理石雕刻群,这是大英博物馆最值得骄傲的馆藏,相当于卢浮宫美术馆里米罗的维纳斯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组雕刻群是1816年英国以国家经费向埃尔金伯爵购买的。由于当时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这组大理石雕像群,于是决定在汤利新馆的旁边紧急建造新的建筑。
元旦
1801年
罗塞塔石碑
与古希腊罗马的美术品相比,当时欧洲人对埃及美术兴趣不多,不过拿破仑远征埃及,却使埃及文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拿破仑军队在尼罗河三角洲发现了重达762公斤的花岗岩巨石,被称作“罗塞塔石碑”,由于法军在英法战争中落败,根据1801年签订的《亚历山大条约》,罗塞塔石碑必须交给英国,这就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重要馆藏之一。之后又有探险家向博物馆捐献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
当时的国王乔治三世去世,他的儿子乔治四世为了缅怀父王的遗愿,向博物馆捐献了大量的藏书和手稿。据说乔治三世有8万册藏书,且极其豪华极其珍贵。博物馆为此新建了国王图书室来收藏这些书籍。
大英博物馆的高光时刻
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博物馆来到了文化的高光时刻,“如山如海的人们涌进来欣赏如山如海的藏品,规模大到了连他们带来的灰尘本身都能造成损坏的地步”。当时的博物馆馆长是奥古斯都·弗兰克斯,就许多方面来讲,他就是博物馆的第二名创始人,他有着敏锐的鉴赏力,渊博的考古学养和丰厚的个人财富,在任期间将中世纪古文物部的藏品扩展到了惊人的规模,先后捐献了7000余件文物。他还开启了大英博物馆吸纳中国、日本、美洲、印度和伊斯兰世界文物的进程,他的功绩在大英博物馆的历史中,绽放出了灿烂的光芒。
历史进入20世纪,爱德华七世在位的10年,被英国人骄傲地称为“古老而美好的时代”。1903年,在大英博物馆北侧开始新建“爱德华展示室”。但是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迫使博物馆两次中断了馆务,博物馆藏品被迫疏散,博物馆本身也在1940-1941年间遭受德军轰炸而严重毁坏。
战后的大英博物馆全馆修复并重新开放,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大英博物馆的人数也不断激增。
博物馆一直都是文化的象征,进入21世纪后,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多达800万件,直逼伦敦的人口数。汉斯斯隆给他的藏品的指导是“一体保管,不被分割,...以为公共用途和公共利益之用”。260多年过去了,无数新的藏品加盟了斯隆,大英博物馆也以此致敬了创建人的谆谆告诫。
文物建立了现今和过去的纽带,使博物馆能够向后世讲述世界的历史。
近日,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一经发布瞬间爆火,全网播放量破千万,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喜爱。
就在上周,大英博物馆被曝出其馆内价值连城的古代和历史文物藏品中约2000件因不明原因失踪,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市民甚至他们自己员工纷纷表示震惊,馆长哈特威格·菲舍尔于近日引咎辞职。
有关于“大英博物馆陷监守自盗”丑闻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件事背后的历史知识吧~
01
你了解大英博物馆吗?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着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大英博物馆瓷器馆中的瓷器大部分来自中国
并且!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数量庞大的中国流失文物,数量高达2.3万件。这些流失文物涵盖领域广泛,包括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珍贵的45卷《永乐大典》《女史箴图》等国宝级文物,时间跨度横跨中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
02
事件背后的历史知识!
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正惨遭列强侵略与蚕食,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时期。在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大量的中国文物被洋人非法掠夺带到海外,其中包括了“大英博物馆33号”所指的一批珍贵国宝。
大英博物馆是在殖民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博物馆,创建始于18世纪中期,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同时,英国殖民帝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大量珍贵文物被带回英国。
据英国《每日邮报》当地时间8月17日报道,大英博物馆发生了一起惊人的珍宝盗窃案,这些文物跨越了3400年历史,价值无法估量。伦敦警方正在调查此案,怀疑是一名前员工所为,该员工已被解雇,但目前无人被逮捕。专家们担心,这些被盗的珍宝可能会被熔化或重新切割、转运往国外,从而失去它们的历史价值。
据报道,这起盗窃案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被警方发现,但直到最近才报告给公众,而失窃事件也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很可能是盗窃者花了四年时间慢慢一样一样将物品偷走。被盗的珍宝包括来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的金银首饰、戒指、耳环、胸针和吊坠,其中一些珍宝是由英国探险家和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1922年发现的图坦卡蒙(tutankhamun)的墓中所得。这些珍宝都是大英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品,有着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但博物馆和警方目前出于不知名原因没有公共被盗珍宝的清单,专家对此持多种意见。
(大英博物馆主席、前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
警方怀疑,这起盗窃案是由一名被解雇的前员工所为,他曾在博物馆工作了多年,对博物馆的安保系统非常熟悉。他可能利用了博物馆在新冠疫情期间关闭的机会,潜入了博物馆,并从保险柜中偷走了珍宝。目前,警方已经对他进行了搜查和审讯,但尚未逮捕他。警方表示,这是一起非常复杂和敏感的案件,需要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调查。
专家们对这起盗窃案表示了震惊和愤怒,并呼吁警方尽快找回被盗的珍宝。他们认为,这些珍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不应该落入不法之手。专家们还担心,这些珍宝可能会被熔化、重新切割或卖给外国私人收藏家,从而失去了它们的历史价值。专家们还指出,这起盗窃案暴露了大英博物馆在安全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并要求博物馆加强对其收藏品的保护。
(律师兼艺术恢复国际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马里内洛(christopher marinello)称罪犯可能为赚快钱而将珍宝融化、切割或卖给外国私人收藏家)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着名和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拥有来自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庞大的文物收藏。其中一些最知名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帕特农神庙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还有刻着12世纪中国诗歌的卷轴。
然而大英博物馆以及整个英国的历史藏品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历史上受害国公众的质疑,由英国王室“保管”的光之山(Koh-i-Noor)钻石尤其具有争议性,因为它是由英帝国从印度夺走\/带走的,印度民间很多人一直要求将其归还。
拥有264年历史的大英博物馆也是偷窃者经常瞄准的目标,多年来,博物馆不时有一些藏品丢失,比如前几年曾丢过20世纪70年代的硬币和奖章,1993年曾有罗马钱币被盗。
2005年,一尊有着2500年历史的希腊雕像被盗,博物馆声称此后对安全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查,然而两年后,就有中国宝石丢失。
2017年,有消息称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枚价值75万英镑(约合700万元人民币)的卡地亚钻石早在2011年就被报告失踪。
据报道,此次丢失的这些跨越3400年历史的藏品已经很久没有展出了,它们目前主要用于研究目的,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文物悄悄消失了很久也无人发现。《邮报》称,这些物品的失窃不包含政治因素,不是由于谁要英国归还文物而丢失,被盗原因是纯粹的经济问题。
回忆起过去两年与大英博物馆间的互动和纠葛,伊泰·格拉德尔(Ittai Gradel)仍然难掩激动。
格拉德尔是一名丹麦古董经销商,多年来一直是大英博物馆的“忠实粉丝”。2020年,他在线上购物网站发现有人在使用假名出售曾登记在大英博物馆目录上的藏品,并且确认盗窃事件就在近期发生。
随后几年时间里,他一直试图引起大英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盗窃事件的注意,但一直未得到积极回应,还被告知博物馆一切正常,他的指控毫无根据。格拉德尔对大英博物馆的处理方式感到十分困惑和震惊,决定搭建人脉网络联系大英博物馆董事会。
9月10日,格拉德尔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大英博物馆并没有认真对待失窃一事,他用了15个月的时间搭建关系网络,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分量和影响力,“当我再次敲开大英博物馆的门时,如果门又被砰一声关上,我要直接踢开它,强迫他们听我的声音。”
这一次大英博物馆听见了格拉德尔的声音,并对此展开了调查,发现该馆约2000件藏品流失,此外,不是所有被盗藏品都被规范登记和编目。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表示,在格拉德尔于2021年2月首次发出文物被盗的警告后,“本可以采取更多措施”。
独家揭秘大英博物馆失窃事件始末
发现网上卖家与博物馆策展人同名
“我的头发都竖起来了”
新京报:在成为古董经销商之前,你曾是雷丁大学的一名副教授。最初是什么让你对文物收藏有着如此大的热情和兴趣?
格拉德尔:我对考古的热情可以追溯到我的孩童时期。实际上,大英博物馆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十几岁的时候,我去伦敦住了一年的时间,在餐馆做过洗碗工,也在地铁里当过铁路工人。我休息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大英博物馆里面,从一个展区到另一个展区,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我看到了所有展出的东西,完全爱上了这里呈现出的奇妙世界。
随后我学习了考古学,在牛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也在大学中任教。但我的气质不适合大学生活,真的很无聊,但做一名古董经销商,我的工作更加自由,也有更多的研究时间,生活更刺激。
大英博物馆失窃事件爆料者、丹麦古董经销商伊泰·格拉德尔。图\/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你时常从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ebay上购买艺术品。2014年,是你第一次与卖家“苏丹1966”(sultan1966)有交易接触,你从他那里买的第一个艺术品是什么?
格拉德尔:我只在线上接触过“苏丹1966”,从来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我注意到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一件雕刻在坚硬石头上的小型浮雕,刻画的是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头。这件藏品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但它在网站上只被标注为19世纪的玻璃,一件现代的复制品,最低保留价格是15英镑,我是唯一的出价人,用15英镑就拿到了这件藏品。两周之内,我以大约2000英镑的价格把它卖掉了。那时候看起来,可以说是一笔不错的交易。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购买的时候,像往常一样,我仔细检查了这个藏品的来源,询问卖家从何处获得这件藏品,他告诉我出售的藏品都是从他祖父处继承而来,他祖父曾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经营一家古董店,并且已于1953年去世。
我也去核实了这个故事,查了英国的公开档案,他自称是其祖父的那个人确实存在,不过去世时间是1952年。我想如果只根据回忆确认家里人去世的时间,中间有一两年的差错也难免。一切看起来都很合理。而且他似乎真的对这些藏品一无所知,卖得都非常便宜。这也让我觉得(他)应该不是一个小偷,否则,他会了解这些藏品的价值,并试图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新京报:你在其他采访中提到,2016年,你开始对“苏丹1966”的艺术品来源产生怀疑。当时的哪些细节引起了你的注意?
格拉德尔:他的确精心编造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为什么这些藏品如此便宜,为什么他作为卖家看起来对它们一无所知,我想这都是烟幕弹的一部分,这样他就可以在不引起太多注意的情况下,偷偷销售藏品。
2016年,我第一次起疑心是因为他在网站上挂了一块罗马浮雕的碎片,这次他知道这件藏品是什么,他的描述十分正确,这也让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似乎毫无头绪。
我一下子认出了它,因为我在大英博物馆1926年出版的古代宝石和浮雕目录中看到过它。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怀疑卖家或认为他本人就是小偷,我仍认为他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这些遗产,我查到的关于这个故事的所有细节似乎都说得通。所以我想,虽然这件碎片显然来自大英博物馆,但失窃事件可能发生在70年前,发生在他祖父去世之前。
最后,他没有将其卖出,只在网站上挂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撤回了。我专门去问他撤回的原因以及还是否愿意卖给我。他解释称,他不能卖这件藏品,因为这是属于他妹妹的,她并不想卖掉它。事后看来,他撤回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件大英博物馆公开发布过的藏品,他可能会因此露出马脚。
那时我决定继续观察他,看看会不会有其他事情发生。毕竟,除了这个碎片,我还没认出有其他来自大英博物馆的藏品。
当地时间2023年9月5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哈利卡纳索斯古城的浮雕。
新京报:直到2020年,你才从中发现突破口。这几年间,你是如何与卖家周旋的?
格拉德尔:4年后,我几乎同时有了两个发现。一个是他在2015年末卖出的另一个宝石碎片,我保留了当时的照片以及屏幕截图,我碰巧发现这也被收纳在1926年大英博物馆的出版物中。我试图警示当时的买家,后来得知这件物品辗转落到了我同事手上。我告诉他这是来自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后,他马上给大英博物馆写了信,告知他们自己似乎有一件他们的藏品,想要返还。那时候正值新冠疫情封锁期间,大英博物馆不仅对游客关闭,也对工作人员关闭,没人能进去,那时候什么也做不了。但至少如果偷窃者在大英博物馆内部,他也不能再进去偷东西了。
另一个发现是,我看到大英博物馆在网站上发布了那张我在2016年认出的浮雕碎片照片。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10年到20年前,不可能比这还要久远。这就意味着,这个卖家关于所售藏品来源的故事全都是一个谎言,他告诉我的一切都不能相信。
当我发现整个藏品来源的故事都被戳穿的时候,我回顾了之前的交易记录,我在一张收据上发现了卖家的真实姓名,结果让我毛骨悚然。我把这些发现告诉了一名同事,有个人在用假名字卖东西,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我记得同事对我说:“伊泰,你知道你说的这个名字是大英博物馆负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的策展人的名字,对吧。”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刻,我的头发都竖起来了,完全处于震惊之中。
我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证据,我必须对此完全确定才行。我很难相信一个训练有素的考古学家,一个大英博物馆的策展人会做这样的事,但我认为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新京报记者专访大英博物馆失窃事件爆料者、丹麦古董经销商伊泰·格拉德尔。
被告知大英博物馆一切正常
决定搭建人脉网络联系董事会
新京报:2021年2月,你给大英博物馆的副馆长乔纳森·威廉姆斯发邮件,提醒博物馆可能存在“监守自盗”现象,并寄出了相应证据。证据中包括哪些内容?得到了怎样的回复?
格拉德尔:我在邮件中详细地列出了我的发现、收集到的证据、我相信小偷就在博物馆内部的理由,甚至告诉他们就是其中一名策展人,并给出了名字。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认为证据无可争议,如果有人真的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我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看到收据和上面的名字,还不全面戒备。
我收到了一封确认收到邮件的回执,随后一直在等待。数周、数月过去了,我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我再次致信威廉姆斯,我对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感到非常惊讶和困惑,询问我什么时候能作为内部调查的证人传唤,我非常确信大英博物馆一定会发起调查,但结果是一样的,数周、数月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我对威廉姆斯失去了耐心,直接越过他给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致信,那时候已经是2021年6月末了。菲舍尔也没有给我回信,但至少两周后,我终于得到了威廉姆斯的回复。
但与我预想的不同,他本可以继续问我问题或者邀请我前往作证,但这些都没有发生。因为调查已经完成了,他们的结论是没有任何问题,所有员工没有发现任何不当行为,物品都无可置疑地得到了解释,我的指控完全没有根据。这让我非常震惊。
我询问威廉姆斯是否至少能向我解释一下,一个被大英博物馆公开发布过的藏品为什么会被放在购物网站上售卖,他只是回复我他不能透露任何关于内部调查的细节,这些信息都需要保密。简单来说,他什么都没有告诉我。这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坦白说,我发了火,对此非常气愤。我想他们这次都逃不掉了。
新京报:你有没有想过直接拿着收集的所有证据报警?
格拉德尔:最初没有想过报警,因为这是大英博物馆的责任。就我而言,正确的做法是通知大英博物馆藏品被盗,至于警察是否应该介入其中,则需要他们自行决定。
得到威廉姆斯关于一切正常的回复后,我想过去报警。但我从律师那里得到了一些法律意见,我发现去找警察纯粹是浪费时间。因为犯罪的受害者是大英博物馆,不是我。如果受害者向警察否认犯罪行为发生,警察至少会当面嘲笑我,甚至会指控我浪费他们的时间。显然,在没有大英博物馆合作的前提下,我不能这样做。
当地时间2023年9月5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哈利卡纳索斯陵墓的阿尔忒弥斯和摩斯索洛斯雕像。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得到大英博物馆的回复后,你制定了怎样的计划以揭示事实?
格拉德尔:除报警外,我的另一个想法是将消息告诉新闻媒体。除非万不得已,我绝对不想这样做。现在全球新闻媒体对于大英博物馆的报道,对他们而言非常尴尬,它的名字被拖入了泥潭。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个博物馆。我本以朋友、盟友的身份来帮助他们,如果他们在内部小心行事,处理掉小偷,妥善处理一切,我不会把媒体和警察牵扯进来。
我不能接受的是他们拒绝处理这件事情,让小偷继续留在博物馆的岗位上,自由地进行掠夺,还让他升职了。我反复衡量后认为最后一个选项是联系大英博物馆董事会及其主席奥斯本。但我没有人脉和权力,他们当然会相信馆长的话,相信他们自己的运营管理。如果馆长告诉他们我是一个疯子,他们会再次拒绝倾听我的话,那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因此我决定利用我在学界的旧人脉,花时间慢慢建立起一个人际网络,这些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有些人可以帮助我,给我足够的影响力,另一些人可以给我提供关于大英博物馆的信息。
15个月后,大约在2022年10月,我再次出击,这次我准备好了我的人际网络,有了足够的分量和影响力,这可以确保当我再次敲开大英博物馆的门时,如果门又被砰一声关上,我要直接踢开它,强迫他们听我的声音。所以我联系了其中一位董事会成员,知道他会把话带给奥斯本。
奥斯本也的确立即做出反应,要求菲舍尔做出解释。我后来得到了奥斯本的联系方式,直接并礼貌地对他表示,如果没有听到他的回复,我会把这件事情捅到公共视野面前,交给媒体报道。几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回复。随后,我表示如果没有立马收到回复,我会马上爆料给媒体,这时奥斯本才回复我,称我的指控都受到了认真的调查。这次我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被掩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试图掩盖这件事才是难以置信的,馆长和副馆长的无能以及疏忽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最糟糕的丑闻。
新京报:在失窃丑闻曝光后,菲舍尔还出言暗示是你没有提交足够多的证据,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你如何看待他这番言论?
格拉德尔:我非常生气,这完全没有根据,我故意保留信息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这完全没道理。是我一直高声叫喊着坚持这件事理应受到认真对待,如果(我的)指控是完全荒谬的,他们可以来找我,我随时都可以提供信息。事实上是他们从不联系我,他们没有兴趣和我说话,这太荒谬了,简直是诽谤。我也立即回应了,称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有必要的话就会采取法律行动。
两天后,他收回言论向我致歉并辞去了馆长之职,我想他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最终为此事承担了责任。而且从他在整个事件中的行为和言论来看,我认为他并不掌握事实真相,他似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全权交给了他的副手来处理,没有费心看过我发给他的邮件。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博物馆馆长收到这样一封邮件后,却不去看一眼。这也不是小说那种厚度,也没有几百页的文件,我非常刻意地保留了其中最确凿、最重要的证据——那份收据,我能证明那是属于大英博物馆的三件藏品,大概是两页的文字说明、1.5页的截屏和附件文档,即便对于一个非常忙碌的博物馆馆长而言,这也应该是可以操作的。
这让我怀疑菲舍尔把一切都交给威廉姆斯处理,他似乎在这场调查中知道谁是小偷,但故意替他打掩护,或是因为担心被爆出丑闻。他可能认为这件事被曝光给博物馆造成的损害,将比一个员工四处偷盗造成的损害更大。
大英博物馆整体应对非常糟糕
未来应与无能管理层切割
新京报:你在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失窃的案子上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你与大英博物馆的沟通一直不顺畅,你的指控在最初也没有被采信,是否曾有过瞬间的想法,放下这个案件?
格拉德尔:我的确想过不再管这件事。大概是在2021年的夏天,我认为已经做了所有该做的事情,但我越想越不能接受这个决定。首先我认为大英博物馆显然理应得到更好、更负责任、更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当时除了我之外,没有其他人来确保博物馆能摆脱这些人。
其次是因为我真的没有其他选择,我本人也参与其中了,从那个小偷手里买了藏品。如果我就此放弃,不坚持到底,我自己会成为这场犯罪的共犯。我不确定是否是法律层面上的共犯,但一定是道德层面的共犯,我不能接受这点。在这种情况下,我甚至不能面对自己。所以虽然我考虑过放弃调查,但是随后很快决定,我没有其他选择,我不得不继续调查,不管代价有多大,不管时间有多长。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3日,英国伦敦,游客们在参观大英博物馆的古希腊雕塑藏品。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基于这几年以来你与大英博物馆的互动,你如何评价他们对于失窃事件的应对和反应?
格拉德尔:整体的应对太糟糕了,我作为他们的朋友和盟友找到大英博物馆,他们却从第一天起就把我当成敌人,拒绝告诉我任何事情。如果他们对我有一点信任,或许我可以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拒绝做某些事情的动机。整个应对非常无能和愚蠢。
这件事完全震惊了我,一个像我一样训练有素的考古学家居然能做出这种事,作为一个受信任的策展人居然会从博物馆里偷东西,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话又说回来,任何机构都无法防范一个烂苹果,总会有这样的人,某个人突然脑筋不清楚,因贪婪而变得疯狂。但馆长和副馆长没有这样的解释或借口,他们得到了非常可观的薪水,这些行政管理层面的官员本应履行他们的职责,保管好博物馆的藏品,但显然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新京报:最后你如何处理从“苏丹1966”处买来的藏品?
格拉德尔:我大概买了70多件藏品,其中60多件在我手上,10多件都已经卖出去了。我已经对大英博物馆提供了全部信息,卖出的10多件藏品都可以被追踪到,大多数都在我的朋友和收藏家那里。至于剩下的60多件藏品,已经送回了大英博物馆。
新京报:你认为大英博物馆未来应该如何做以挽救声誉?马克·琼斯被任命为大英博物馆临时馆长,你认为他能带来新的开始吗?
格拉德尔:大英博物馆现在有了新的管理人员,我相信都是相当有经验的人,他们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但有一件事我认为是他们应该现在着手去做的——彻底与以前无能的管理层切割。
至于琼斯,我并不认识他本人,但了解他的一些学术着作,内容都很不错,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他的管理能力。我仔细看过他的简历,他曾经做过的工作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看起来很有经验和能力,任命他来做馆长似乎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家人,你要带我回家吗?”
回家……
回家……
这是大英博物馆里
每一件中国文物的心声
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愿
引起全网热议的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一经上线就迅速占领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榜,不少观众看后表示心情久久难以平复,网友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里走出来。”
「 故事背景 」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据统计,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文物囊括了几乎所有艺术类别,件件都是绝世珍藏。
短片以此为背景,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在出逃寻乡时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并与其一起返回故乡的故事。
「 灵感来源 」
该短剧的灵感来源于网友的一段话,于是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断更三个月、暂停一切商单,仅带着两位助理,便奔赴英国实地考察,翻阅资料,推敲剧本。
而选用 “小玉壶”的作为原型也有其原由,“小玉壶”并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视频最后一集,小玉壶终于踏上了瑰葭路(归家路)。但“出逃”的“小玉壶”还是选择了回到大英博物馆陪着还没“归家”的文物,她说:“泱泱大国,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央视电影频道、央视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纷纷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点赞,为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情感到欣慰。
「 立足现实,推陈出新」
在短视频娱乐化盛行的当下,以小视角切入,撬动大情怀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让大家看到了创作者的赤诚之心,在其言情甜剧的外壳里,家国情怀是内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推陈出新,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得胜公司亦是如此,始终跟随时代的步伐,敢于创新,捉住机遇,引领潮流。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中心位置,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以强大的基础和实力稳抓发展机会。
作为中国民族品牌企业,得胜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最优秀的声音处理解决方案。秉承创新、高效、分享、负责的文化理念,承袭民族品牌使命,与同行携力打造国产品牌良性生态圈,推进行业正向发展,为促进电声行业的发展做长久贡献。
未来,得胜将持续聚焦 “纵横战略”、内生外延,抓住新机遇,增创新动能,向行业领先、技术领先、服务领先的方向奋力前行!谱写新时代民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逃出大英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