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48章 《插秧成禾就是8月份》

第48章 《插秧成禾就是8月份》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杨景要种田,买不起锄头与农具。有一次过渡船的时候,船上村民教杨景说道:“你外公家是全村种田大户,他什么农具都有,你直接上他家去拿。”

杨景很难为情的,不敢说话低着头,这种脸上的面部表情被一个老农看到了,他很会替杨景考虑便说到:“你外公家的杂物间里面很多烂铜烂铁,你把不能用的锄头拿去铁匠铺里翻新,这样比打新的锄头价格便宜的多!”

杨景听到抬头笑起来了:“谢谢伯伯,谢谢伯伯!”

“后生不必客气,不懂的你就可以问了老农呀,谁生下来都会种田呢?”

另外一个伯伯说:“主要掌握好播种和插秧季节,其他田间管理更容易一些。”

“谢谢你们看得起我杨景,能够认识你们,我非常开心!”

小时候,我们未经人事,常把农民比喻成是“粗人”;长大后,才知道所谓的做“粗人”的田间活挺不简单的。别小看耕田简单,就单单农具备足的话,在清朝当时少说也要花上三到四块银元。

比如说大样的工具有:箩筐、谷席,谷斗,谷扇斗;耕牛用具有:犁具,耙田具,等等。少一样就得向隔壁邻居借用,也就是说,包括农具,再配上一头耕牛的话,起码得花十几两银子。

在那个古老而又落后的耕农年代,能够有实力配得上一头耕牛的家庭,不算地主也是富农了。因为,一个全劳力去打一天的工,只赚一斗米,而一头耕牛租出去一天能换来五斗米。换句话说,牛做一天的活,人工得干五天。所以人们还是情愿租耕牛犁田,它远比人工的效率要高得多。

听老人说,在那个年代有一头耕牛,就可换来一个十三岁的姑娘做媳妇了,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耕牛的价值了吧。

一头耕牛可顶几个劳力呢!光是一季春耕下来,一头耕牛可以收租十几担干谷。那个年代都是以农业为主,以粮食为民生。有些平民不会种田,种不起田的,一家人就得饿肚子。

所以,对十六岁的少年杨景来说,之前在老家当少爷,从来没有下过田,现在又是刚刚在谟武村山里落脚,要他学会农田耕种,从播种子到稻谷收割,这一系列程序,他是一窍不通的。

但他向老农请教、咨询,而且还有精心细致的打算。所以他想:“要买齐全耕作的农具,花上三、四两银子种田,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再说,不要以为“农田”这玩意儿是粗活,对于其耕作技巧,农作物的生长等等,其技术,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轻车熟路。对老农来说容易,但对初下田的少爷杨景来说,却是一门新技术,什么环节都还需自己去探讨摸索。

春耕下田第一件事是做田埂,田埂做好才能放水囤起来。看老农作出来的田埂又快又漂亮,而杨景半天就是“烂泥扶不上埂”。老农挖田收工回家时,身上衣裳看上去是干干净净的,还可以穿去街上赶趟圩!

因为有经验的农民,举起锄头挖下水田里,水是左右轻轻溅,下锄时一般听不到声音。而杨景每一锄挖下去,就像打水仗,泥水是往自己身上溅,没挖两下子,全身像“黄牛滚泥浆”一个样,满头满面都是泥。

杨景的田就在自家茅屋门口,母亲和弟弟妹妹站在土坪上看他。更把杨景看得既羞愧又紧张,红着脸慌手忙脚,干了半天作出来的田埂也是高低不平。挖上来的泥不是扬开,就是滑锄头。杨景感到好生奇怪,一时无法掌握要领。

杨浩看到哥哥挖田辛苦,想调节一下哥哥的情绪,随口说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时杨景朝着弟弟会意地笑了。

这几亩梯田,是花了六十两银子烧出来的。虽然他感觉到种田比砍柴卖更苦,工序更复杂,但他知道砍柴是短暂的生计,种田才是长久的生计。所以不管怎样也要掌握种田技巧,就是再辛苦,也要硬着头皮把这片田种出粮食来!

时间很快来到中秋节,这是杨景16年来第一次遇到不平凡的节日。正因为这顿饭,杨景才会在往后的日子里力挽狂澜,摆脱家里的贫穷。

接下来的事,中秋饭团圆,赶走穷外甥。

谟武的中秋节,也叫“团圆节”,除了吃月饼外,还有吃一餐“团圆饭”的习俗。“团圆饭”一般都是安排在晚餐在,多数以父母家为中心,如果父母年岁已高,就由兄长代劳,招呼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