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入乡随俗》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潘有根还在回忆中没有找出来。也莫怪,15年如烙印印在心里,一时间难以释怀。在杨太公别墅天井,当时杨阿伯讲解道:“这两棵柏树是当年杨景的爷爷杨明华和李可娥的父亲李仕峰,在进京赶考时种下的。它们下半身在土壤底下,会根对根连接;上半身树枝对树枝,共同一起攀高,共享阳光和雨露。”
再次点醒了他,杨家的媳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谁去动摇他,等于自找苦吃。
杨明华与李仕峰又是表兄弟,两家父辈不但世交,还是表兄弟。
李可娥与杨森基又是被指腹为婚的夫妻。这种关系坚不可摧,这种感情坚韧不拔。就如柏树一样根深蒂固的婚姻,不是你外人可以随随便便就能摧毁的!
可是,潘有根偏偏也是一位痴情郎,对少年时的初恋迟迟不能释怀。更何况从发小邻居一起长大。所有的故事,都珍藏在记忆里。记忆往昔的朝朝暮暮,深情地怀念日出日落,青梅竹马的童年。
谁知到,待到十六岁时,李可娥家一场说嫁就嫁的婚姻悄悄来临,一只宛如百灵鸟的少女,说飞就飞了。
这突然间的变故,如乌云盖顶,说雨就雨,淋湿了衣裳,冷透了心。少年无伴,留下他一人孤独,着实深深地打击到了潘有根。
导致后来一根筋的潘有根,执着地追求完美的人。别的姑娘托媒婆上门,都以树来缠你这个藤蔓了,可潘有根左看右看,就是看不顺眼。这下倒好,一转眼之间,等待意中人已十五个年头了。
就在他苦苦等待之际,似乎认为老天眷顾,有心人必成眷属,认为李可娥老公被人绑架了,现在李可娥单身了,和任何人无关风月了,可以回到十五年前,任人登阶梯,跨门槛,托媒相娶好时节了。想不到此次杨家村之行,兜兜转转绕了一大圈,他梦寐以求的愿望还是不能实现。
是啊,感情这东西,一但粘上去,好比喝酒,即兴陶醉,越喝越沉迷,越喝越来劲,如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个劲地射钻牛角尖。
人生处事,应该不断消除自我的狭隘、偏激和片面。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会一点一点苏醒,逐步逐步开通,所以活到老,才能醒悟到老。
自古诗情画意,写的都是儿女情长,宛如绵绵细雨,吹不走,剪不断。多少少年少女沉迷于昙花一现之中,难以自拨。都说凡事顺其自然,不要纠结在人生戏曲中,越唱越高调。
但是,谁又能做到在情感的边缘,能如汤沃雪,极易能溶解呢?
路上的一场雨,浇醒了潘有根。他快马加鞭,朝着回家的路。一切往事通通抛在脑后。儿时,少年,青年,现在已经三十而立了,往后的路还长,往后的路还要识别,要斟酌,这才是一个人成长的经历。
终于结束了曲折又慢长的心路里程,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自己故乡的村庄。
有人问他:“潘公子,你去哪里了?风风火火的!”
潘有根假装听不见,心想解释不清楚的事,还是闭嘴好。
曹甘际的茅屋里,孩子们自己在修功课,没有老师,没有黑板,一样的读书写字。是的只要心向阳,茅屋也生辉。
马上过年了,李可娥故乡的原风景,民间习俗人情又是怎样呢?
各地区都有着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在腊月二十四日这天,称为“小年”,对谟武乡的百姓来说,是比较热闹而又是繁忙的一天。主要有:白天打扫卫生,贴对联,到了晚边,就是祭灶君爷,送上天揭开序幕。这些就是当地的民俗风情。
那么李可娥是在谟武乡土生土长的人,她在故居长大到十六岁出嫁时,至今离开了十六年,如今又重返故里,风俗依然没变,也不需要去考虑什么“入乡随俗”。
茅屋外,大山里的冬雪寒意正浓,但丝毫不影响一家子的早餐和童心笑语。
饭后,乘孩子们都在桌上,李可娥对孩子们讲解道:“今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在我的家乡不能忘记故乡的风土人情,谟武村的习俗叫‘腊月二十四,禅尘扫房子’。
等下暖和一点了,杨景,杨浩你们两兄弟负责屋前屋后,长草的地方,用锄头把土坪整理干净。我和杨柳,在屋内打扫卫生,把你们的衣服和被单洗了好过年。过了年正月头是不能洗洗刷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