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山河盛明!
恩科的放榜,引起了京城的热潮,众多小厮、书童与少数士人挤在榜前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成绩。
随着榜单的张贴,衙役们也开始边敲边唱的登门报喜了。
“恭喜祝尤老爷高中榜单第三百名。”
“恭喜林天老爷高中榜单第二百六十名。”
“恭喜……”
直至日暮西沉,这场热闹才稍散了些。
接下来,便是殿试了。
翌日,所有士子立于东华门外等候,至朝会时方鱼贯而入。
今日属于大典的范围之内,所以士子皆须穿着统一的方巾,一袭曲心圆领袍帽衔雉尾,手拿板笏,向皇帝觐见。
所有官员则穿着朝服觐见。
注意一下,明朝臣子一共有朝服,公服,常服,赐服四种,电视剧里那种只能算常服。
朝服以袍衫为代表,戴梁冠,着云头履,以冠鹤革带区别官品高下,对佩绶、笏板也做了规定。明代朝服一律红色,齐聚于盛会之中,对比唐代五色交映的场面,别有一种规整耀眼的气派。
众人集聚于奉天广场上,等待着陛下出现。
今日的苏黎不同于以往上朝,今天并没有穿朝服(衮龙袍),而是穿着皮弁服出现。
皮弁服,是明朝皇帝众多功能服之一,专用于接受觐见时穿戴,服饰整体为红色,天子头戴十二梁冠,太子着九梁冠,冠覆乌纱,缀以彩珠。
身穿正朱交领红袍下配正朱裙裳,腰系三色大革带,佩以大绶,脚踏赤舄,红的耀眼,一身搭配极简却又不凡。(明朝真的红色控)
手持大圭,(一种玉板,类似笏板,但它是直的,长方形,一头削尖,白玉制,象征权力。)在身后仪杖的簇拥下一步步穿过广场,所过之处,众人皆跪。
之后便是由苏黎发表一下讲话,大致就是:你们做的很好!未来的大明有你们朕很开心!你们要继续努力啊!
明朝的殿试,其实不是真在殿里考的,而是在广场上考的,毕竟那么多人在殿里,多挤啊。
不过如果遇上下雨,就会迁至奉天殿内与两旁的回廊里考试。
也是很人性化的。
苏黎的讲话结束了,礼部的部置也结束了,于是苏黎一声令下,殿试开始了。
今日的题目还是由苏黎亲出,所以苏黎又出了一道策问。
凡中原一统,莫不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和平,但通观古今,此策并未如愿,中原者多为蛮夷者背刺,依此看,我大明应行何策制霸四海,长治久安?
题目一出,所有人顿觉一股霸气扑面而来,众人不由抬头望向上方的苏黎,只觉其英武不凡,当真有明主之象!
这就是一道求策题,却比平常策问更难,因为这更考验士子的能力,不同于以往的治水、治农、治兵等事,这是治国!
一时之间,整个广场只剩纸页翻动与磨墨的声音。
苏黎见此,便转身先进殿了,无他,广场风大,吹的苏黎呼呼的。
一天过去了,傍晚,殿试结束。
所有士子的试卷都被收上来交至奉天殿,由官员们阅卷。
苏黎这几天下来,只觉得古代科举真麻烦,难怪要隔三年才办一次,一年一次得累死。
在官员们的加班下,晚上,最优十卷便呈上了苏黎的案头。
她将选出前三甲。
苏黎诚实的开始阅卷。
扒拉扒拉,发现恩科的三人都在,再看看策问,都不错,那就照旧喽。
苏黎提笔,在他们的试卷上写下了名次。
第二天,士子再次齐聚广场。
随着黄榜的贴出,太监开始唱名。
“李清明,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一一”
“臣,谢陛下隆恩!”
“方大雷,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一一”
“臣,谢陛下隆恩!”
“林钰,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一一”
“臣,谢陛下隆恩!”
“…………”
待唱榜结束,士子们便又要换一身衣裳,而后打马游街拜孔庙。
其中,状元特赐为传胪官,领头唱榜出巡。
奉天殿里,直到此时苏黎才真正见到了这三人。
年纪都不大,二十出头的样子,李清明身形瘦削,但身形挺拔,自有一番风骨存之。
方大雷身形就壮硕多了,一个能顶两个李清明,眼神锐利,自带一番气势。
林钰就不同了,男生女相,但不阴柔,不会让人反感,见人自带三分笑,估计是个笑面虎。
苏黎赐下圣旨,李清明封正六品,其余两人封从六品,三人分别划入吏部、兵部和商部任职。
也算是因人而异了。
三人拿了圣旨,便可以开始游街了。
接受了三人的觐见,苏黎照例赐下了宝钞。
这个宝钞是朱元璋创的,全名中统宝钞,本意是成为交易替代品,也就是纸币,但无奈明朝财政经常赤字,在朱元璋死后,皇帝们便开始滥印宝钞发给官员抵工资。
久而久之,这宝钞就贬值的连当厕纸都嫌割屁股。
不过现在是明初,这宝钞还是值点钱的。
三人行礼谢恩,转身由李清明手捧圣旨领头出殿。
“啪、啪、啪。”一阵鞭声响起,似是为他们送行。
奉天殿前的广场上,众人早已等候多时,待三人上马,队伍才开始缓缓前行,一路仪杖相随,锣鼓喧天。
皇宫里奉天门、大明门大开,迎士子们出宫,走正门,这是对士子们独有的恩典,以示皇帝的重视。
“快看快看!状元出来了!”
“今年的状元好年轻啊。”
“这个探花真俊俏呀~”
百姓们聚集在街道旁,互相私语着。
楼上的包厢中还不时扔出香囊、手帕、果子等小物件,砸的三人叫苦不迭。
“李兄、林兄,以后我们便是同僚了,还望你们不要嫌弃我这个粗人!”方大雷坐在马上抱拳对着他们道。
之所以是粗人,那是因为方大雷他是弃武从文的,如今的风气,在宋之后,明朝的以文制武之下,文武间是有鄙视链的。
“哪里哪里,若你是粗人,那还有我等什么事?方兄太过自谦了。”林钰侧身笑道。
李清明听声,回头看了看,指着林钰对方大雷淡淡道:“他说的对。”
此话一出,天成功被聊死了。
气氛一时有些诡异,明明周围都是喧嚣,可林钰和方大雷却总觉得空气都静谧了。
李清明浑然不知他们的想法,只平静的转头继续前进了。
道旁欢声笑语,街上喜庆洋洋,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打马京城足风流。
古代人对读书人的追捧是疯狂的、崇拜的,也正是这种疯狂和崇拜,才造就了那些名诗名句。
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道出了多少少年意气与心潮澎湃。
一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道出了多少士子的渴望。
虽都作尘土,但无人相忘。
回望岁月,被历史车轮碾过的地方,从未被遗忘,它留下的痕迹告诉了我们的来路,也终将推动我们,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