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八零:军属院来了个异域大美人! > 073章 进城找项目去。

073章 进城找项目去。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八零:军属院来了个异域大美人!!

说干就干。

第二天容媚就请了假带着刘蓉进了城寻找商机。

先去了陈春兰那里。

朱铁上了班,摊上只有陈春兰一个人。

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

将饺子端给容媚,只随意的招呼了一句“婶子,妹子,你们慢慢吃啊。”

说完就又去忙去了。

容媚也没在意。

夹着饺子咬了一口,对着刘蓉解释道,“娘,这是住在我们对面的春兰嫂子,刚在这里摆摊不到半个月。”

这段时间陈春兰一直是早出晚归的,虽住在对面,刘蓉却是一直没有见过陈春兰。

“哦。”刘蓉点了点头。

话虽应着,目光却是一直停留在了陈春兰忙碌着的身影上。

容媚也不打扰刘蓉观察,她本就是专程带着刘蓉来看的。

十分钟后。

容媚吃好了,放下筷子,饱饱的打了个嗝,拿出手帕将嘴擦干净。

笑着问刘蓉,“娘,如何,还打算回吗?”

没有多余的废话,容媚相信,刘蓉有这嗅觉,作为资本后代的她那绝对能从中看到挣钱的商机。

果然。

“留。”刘蓉笑了,也不废话。

甚至主动和容媚做起了分析,“媚丫头,我刚才瞧了瞧,就这么一会儿你这春兰嫂子就收了六回钱......而且这摆摊的成本小,就只要一套锅炉灶,几张桌子,这摊儿就能支起来,这里的人比咱们那县城里的人多多了,要我也来这里支个摊儿,少说一天也得赚......”

不过是这么一会儿的时间,刘蓉就已经和容媚分析了七七八八,甚至连每天大概能有多少钱的收入,什么时候生意能好,哪个时间段生意不好都有了谱。

容媚不得不感慨,刘蓉这又是一块经商的料。

哎,这些年全被时代给耽误了,要没有时代的束缚,说不定周南叙早就成了个富二代。

容媚赶紧打断刘蓉的话,“娘,既然决定留下来了,那咱们就去看看铺面吧。”

要再让她继续说下去,估计这摊下午就能开了......

她带刘蓉来陈春兰这里有两个目的。

一是告诉刘蓉家属院里的军属也有做生意的,让她完全不用因为周南叙的身份有所顾虑。

二是这里绝对处处是商机,这不,连摆个摊都能有这样的收入。

但她不是真的想要刘蓉来摆摊啊。

这多累啊,风吹日晒的,看看陈春兰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样子就知道了。

钱是挣了,但也是实打实的辛苦。

找个铺面怎么也得比摆摊轻松些啊,虽说前期在成本上投资高了点。

但那不影响后期赚钱啊。

说完也不等刘蓉答话,已经站起了身,过去将钱拿给陈春兰,笑着道,“春兰嫂子,你先忙着,我们还有事就先走了。”

陈春兰坚决不收,将钱塞还给容媚,“妹子,这钱你拿着,那是你婆婆吧,你瞧我太忙了,婶子都来了这么些天了,我也没时间上你家去向婶子问声好,婶子头一回来,我也没啥好招待的,就吃几个饺子,哪里能收钱呢,你要再给就是看不上我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容媚自是没再坚持,收回了钱,不再打扰陈春兰。

和陈春兰道了别。

婆媳两人刚走出陈春兰的摊子不到百米。

刘蓉就上前拉住容媚的衣摆,语气稍显急切,“找啥铺面啊,就摆摊吧,风险最小,铺面要是赔了咋办,这摊儿只要肯干绝对赔不了。”

她自然知道摆摊肯定是要比铺子辛苦的,但成本低啊,开铺面得投资多少钱进去。

现在政策是好了,但毕竟经历过了那特殊的时代,谁知道这以后的时局呢,万一又同以前一样说变天就变天,那这投进铺子里的钱就全给打了水漂。

但摆摊就不一样了,摊子可以说放下就放下。

容媚双手搭在刘蓉的肩上,推着她往前走,笑嘻嘻道,“铺面也绝对赔不了,娘,我特相信你,在你的努力经营下,我和南叙一定能成为富二代的!”

刘蓉没好气,“什么富二代啊,要是我赔了,那你们小两口可就真要负了,不过是背负的负。”

富二代这词虽然是第一次听,但刘蓉一听就懂,甚至还能有“新梗”。

容媚一下子蹦跶到了刘蓉前面,倒退着面向刘蓉,“试一试嘛,而且娘,不是我打击你的自信心,虽然吧,但是你做的菜真没有南叙做的菜好吃。”

潜台词就是搞小吃摊的话生意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刘蓉狐疑的确认,“当真?”

要真是这样还真得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了。

“我从来不说假话。”容媚点头。

就这一回(心里补充)。

刘蓉也没多做纠结,当即表示。

“那就先去看看铺子吧,等看完再做决定。”

反正看铺面又不等同于就要定下来了。

等看完铺面后再回去做打算也不迟,反正留她肯定是要留下来了。

而且做生意肯定是要比在家里种地挣的钱更多的,这道理不用容媚说,她就懂。

既然家属院里都有家属来摆摊,那她也不用担心搞个体经济给儿子脸上抹黑。

唯一的担忧没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放开了膀子干。

要说刘蓉这一趟还是多少受了容声两口子的影响。

瞧那开的小轿车多漂亮啊,还有那摄像机。

这些东西可都不便宜,要真靠种地,一辈子都种不来这些。

所以啊,为了她们这个家也能早点开上小轿车,她打算重拾干买卖的老本行。

在过去家里没受到动荡以前,刘家就是她们当地有名的布料大户,大大小小几十家的铺面。

她从小就跟着家里的大哥学习管账、认布料成分。

她是家里最小的那个,但大哥也说她是家里最聪明的那个,特别是有关于经商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学就会,而且还会举一反三。

哎,只是不知道几十年没干过了,这脑子有没有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