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这个大宋,女妖好多啊 > 第353章 兵事有着自己的规律

第353章 兵事有着自己的规律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这个大宋,女妖好多啊!

三月份各地春耕还没有结束,而这年头,不管是南朝还是北国,春耕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春耕过后,更是有着密集的农事活动。等到农事活动大致上结束,最热的时候也到来了。

而夏日暑气消散后,就到了秋收秋种时节。只有等秋粮入库、秋税收缴之后,才是真正动兵的好时候。

这种最基本的天时,谁都不能违背。自古以来,秋后出兵都是惯例,这是以农业为主的封建时代无法违背的基本规律。

所以金国动员五万人就是极限了,不可能东西两路二十万大军齐出的。对于金国那么一个古典军国主义国家来说,军将的地位是很高的。

猛安谋克们基本上都是分封一地的领主,普通的军士也是各个地方的贵族,地位堪比欧洲那边的“骑士”,都是有着自己的封地的。

在三月春耕时节强行让他们从军作战,这是会引起民愤和哗变的。

而大宋这边也好不到哪去,坐镇真定府的吕颐浩吕相公已经让一半的御营军士去充作屯田兵了……河北大地历经战乱,实在是不堪重负。

种地的人手都不够!

而西夏……西夏还用多说?刚刚拿到手,甚至于可以说是一片生地,想要消化不得要时间??

想要形成西夏与河北夹击河东之势,更得要时间!

而韩世忠领着三万大军从义军手里收复了河中府以后,也没多少余力继续北上。

同样是要春耕,要春种,要进行密集的农事活动,要尽量将河中府周边的局面给稳定住。

而占据了太原府的韩常部与遂火君更是不敢乱动,也在动员周边各地春耕,连盘踞在河中府至太原府一线的各个乱军集团也在进行春耕。

在这种情况下,摄政王带着那么大一伙子人南归,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层面的宣言和体现。

两万西军离开夏州后就以延安府为据点一路布防,十万匹战马要分批次输送到真定府、河中府来补充宋军的骑兵力量。

两万党项骑兵也得打散了分别输送到延安府、河中府、真定府。是不可能让它们集结成团独立成军的。

就连两万党项民夫,或者准确的说是收复西夏过程中获得的战俘,也被宇文相公截流了一批,在关中各地用来种地当苦力。

剩下的也被韩世忠和大名府的宗泽宗相公给预定了。

只能说,占据陕州的李彦仙没要那群战俘,都算是厚道。

到最后盘算盘算,摄政王真正能掌握的,除了那些送给他的少女之外,也就那万把党项各部落贵族和他们的家眷了。

这些人能干嘛?屁用没有,只能带到东京城,来作为大宋收降了西夏后的某种成果展现。

至于路上赵恒专门跑了一趟潼关,把祈光君被剥光了的骷髅龙头挂在潼关关城上,算是履行了自己对于西军的承诺,

不管怎么说,摄政王带着一大伙子人自夏州至延安府,到陕州,再到西京河南府洛阳城,然后再到东京开封府汴梁城,也花了足足一个半月的时间。

而这一路上,也算是对于关陕地区依旧存留的部分小型乱军群体进行了一次震慑。挟收降西夏之功绩,倒是可以称得上一句传檄而定了。

五月十二,大宋摄政王赵恒赵法海终于回到了他忠诚的东京城。

结果回到东京屁股还没坐稳呢,就有暗月鸦传讯……说渤海族送来换俘的五千渤海少女已经到了河中府。

行吧,赵恒这次倒是果断,直接驾驭雷霆战机飞到了河中府,跟韩世忠打了个招呼,就把那五千少女收入玉洁洞天。

然后又派人去陕州那边通知一下李彦仙把那一千渤海战俘给送到河中府让他们北归。就飞速的飞回了东京城。

只有他一个人,那真是轻松无比,跑到哪儿都轻松。

然后,然后赵恒在东京城也没待多久,就回到了乐家寨,把那五千个渤海少女安排着也去帮助持续性的对大衍山区的田地进行开发。

这些少女送过来可不是等着给他暖床就行了,总要干活儿的。而想要把整个大衍山区开发成一片世外桃源,总归有许多活儿都要干。

不过重活苦力活都有机械战兵和那些皮粗肉厚的妖兽去干,她们也总不至于累着。只是要培养勤劳的本性……可不能养成只知道梳洗打扮的惫懒性子!

……

理所当然的,以前西夏国主李乾顺为首的党项各部落贵族到达东京城,然后被铁面无私的李纲李公相下令打散各分门路安置。

哪怕是农忙时节,依旧在东京城中引发了一场剧烈的风暴。

乃至于席卷天下!

因为这时候,东京城的人,包括整个执政中枢,包括整个官僚体系,包括整个天下人才真真切切的相信,摄政王是真的领着西军收降了西夏!

那可是西夏!

话说回来,这次收降西夏一战,虽然说已经与西军乃至于随军的官员们进行过几次军议,不过基本上没深入的讨论过,更是从来没跟东京这边通过气。

说白了,还是摄政王脑子一热,就带着人冲了过去开打了。

结果还他妈真的成了!

不是,你要打西夏,都不跟朝廷商量一下的吗?

张浚李若朴林景默你们都在干嘛?就没一个回东京来跟大家好好说说?

宇文相公你也是,四月初才派人到东京来说,还说西夏已经被打下来了,一个月内就打下来了。

坦白说,一开始东京中枢以为他在开玩笑!

不过西夏打下来了,也就仅仅只是打下来了。靠着关陕那一片的官僚体系想要完整的处置西夏,还是不够。

然后还需要东京中枢这边驱动整个天下的力量,派遣大量的官员前往关陕,前往西夏,进行更细致化的羁縻处理与政策建构。

摄政王回来,就是通知他们这件事的。

……

东京城的官僚体系进行了一种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官员不够用了,是真的不够用了。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半年时间而已,河北收了,西夏收了,关陕平了,河中府都开始要向着北边蔓延了。

事儿太多了!

官员们很烦恼,当然,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大量在靖康元年到靖康二年不得志的官员们被重新起复,太学生们更是直接被授予了各种差遣,一批批的派到河北和关陕地区。

乃至于从江南、淮南、荆湖各地抽调了一大批在野士大夫们来东京、去河北、去京西、去关陕各地填充官僚体系。

没办法,对于大宋士大夫这个群体来说,你可以说他们保守、他们古板、他们双标、他们爱党争爱内斗爱搞事,甚至于本质上还比较怯懦,还不接地气,还附庸风雅……

但是你不可否认他们的能力,在整个大宋帝国之内,士大夫群体是真正的精英。他们有着足够的眼光、见识、知识储备和行政能力。

治理天下就得靠这群人。

不然靠谁?难道要靠那个天天只会窝在女人堆里找乐子的摄政王?还是要靠那群只会拎刀子砍人的御营武夫?

总不能靠着只会做买卖的商人或者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农民吧!

在战乱时代,士大夫们毛病再怎么多,读了圣贤书之后到底还是会有一定的道德准则,甚至于道德水平普遍比较高。

至少那种虐杀百姓之类没底线的事儿,士大夫群体是干不出来的。真干出来了,天下都容不下他。

这种时候,起复的士大夫们只要肯前往需要用人的地方,就能获得一些实权性的暂领职衔。只要做出一番功绩,那么就能重新踏上仕途!

这谁能不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