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历史新高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四合院:红颜雪茹慧真,众禽酸了!
“表哥,你一定要小心啊。”周蓉紧紧握着杨明的手,眼中满是不舍。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杨明微笑着拍了拍周蓉的头,“倒是你,要好好学习,别让我失望。”
周蓉点了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抬头看向冯化成,却发现他的眼神有些复杂。她心中一紧,难道表哥和冯厂长之间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火车缓缓启动,杨明站在车厢门口,向众人挥手17告别。他的目光在周蓉和冯化成之间徘徊,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次旅行不仅是为了帮助冯化成竞选干事,更是为了让周蓉看清冯化成的真面目。。
火车渐行渐远,站台上的人们也渐渐散去。冯化成看着火车消失在远方,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自己欠了杨明一个大人情,但同时也明白,这次的事情可能会让他和周蓉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
杨明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与众人—一告别。他的“表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杨明,一路顺风。”周蓉则站在一旁,眼眶微红,她轻轻咬了咬嘴唇,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蓉儿,这是给你的。”杨明递给她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还有这个,是给你家人的。”
周蓉接过礼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突然扑进杨明的怀里,紧紧抱住他:“杨明,谢谢你,谢谢你对我这么好。”
周蓉的泪水打湿了杨明的衣襟,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蓉儿,别哭。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我们以后还会再见的。”
周蓉抬起头,看着杨明的眼睛,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安慰。这句话像
一道光,照亮了她心中的阴霾。
“杨明,你说得真好。”周蓉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她是个文学少女,对诗意的话语总是格外敏感,“这句话是你自己想的吗?”
杨明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是我之前看书时看到的,觉得挺适合现在的情境,就拿来用了。”
周蓉笑了,她觉得杨明的诚实和坦率更加可爱。她决定把这句话记下来,作为她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
火车缓缓启动,周蓉和同学们坐在车厢里,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杨明。她的心里充满了不舍和期待。
杨明提前通知了周蓉的家人她的归期。当火车缓缓驶入光字片车站时,周蓉的家人已经在站台上等候多时了。他们看到周蓉走下火车,纷纷迎上前去。
在回家的路上,周蓉向家人讲述了她在四九城的经历。她提到了笔友冯化成,原本以为他是一个成熟、风趣、文质彬彬的人。然而,在杨明的陪同下,她看到了冯化成的另一面——利欲熏心、卑躬屈膝。这让她对冯化成的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在与冯化成的对比中,周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杨明的优秀和真诚。他不仅对她照顾有加,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比冯化成更加成熟和可靠。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杨明的感情—-或许,她对他的感情不仅仅是友情那么简单.
火车站的喧嚣中,周蓉的身影显得格外醒目。
她拖着沉重的行李,脸上却洋溢着回家的喜悦。
一见到久别的家人,周蓉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紧紧抱住母亲,诉说着在四九城的点点滴滴。
“妈,我这次回来,可是带了好东西呢。”周蓉神秘地笑了笑,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这是杨明大哥送我的,他现在在轧钢厂当厂长,可威风了。”
家人围坐在一起,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件件精美的首饰和衣物。母亲抚摸着这些礼物,眼中满是感激:“这杨明,真是有心了。咱们家欠他的人情,可不少啊。”。
周秉义和周秉昆也围在一旁,听着周蓉讲述杨明在四九城的辉煌。周秉昆眼中闪烁着羡慕的光芒,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去四九城闯荡一番。
此时,杨明正在轧钢厂忙碌着。作为厂长,他不仅要负责日常的生产管理,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年终将至,他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的生产任务圆满完成,销售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杨明在年终总结会上说道,“这离不开大家的辛勤付出。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下属们纷纷鼓掌,对杨明的领导和轧钢厂的成绩表示敬意。杨明知道,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工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付出。
在家的周蓉也听到了杨明在轧钢厂的辉煌事迹。她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她知道,没有杨明的帮助和支持,她不可能在四九城有今天的成就。
“杨大哥真是个好人。”周蓉感慨道,“他不仅事业有成,还时刻关心着我们这些老朋友。我真的很感激他。”
周秉昆也受到了杨明的启发。他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燕京大学。即使无法如愿以偿,他也要努力考到四九城去,见见世面。
“我也要像杨大哥一样,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周秉昆坚定地说道。
家人对杨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知道,杨明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朋友。他们期待着未来能够报答杨明的恩情。
时间匆匆而逝,转眼到了六十年代。轧钢厂在杨明的带领下,继续发展壮大。而周蓉、周秉义和周秉昆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每当回想起那段与杨明共度的时光,周家人都感到无比温暖和感激。他们知道,是杨明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幸福。
“一厂制,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决策迅速。”杨建国常常这样向工人们解释。然而,他也深知这种制度的弊端——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思考,如何能在保持高效决策的同时,又能让权力得到合理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