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临时的落脚点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大汉与罗马!
不奴部在哪里?
分别的时候,他们在今天哈萨克斯坦的贝内乌区,现在他们沿着大海一路向北,四天以后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的伊利沃伊区,他们遇见了第一个阿兰人的大部落。
不奴族中的阿兰人,去向阿兰的卫队解释他们的来处,当听说这是一群和匈奴人作战的勇士,阿兰族卫队向着营地飞报。
袁华在观察这些阿兰族骑兵,他们有金属武器,但并不多,大多都只是长矛前端的一小截。
只有卫队的队长有一把短剑,而短剑很短很宽,插在一个红色的剑鞘里,剑鞘的做工很不错。
他们都有皮甲和轻盾,但轻盾和皮甲的做工很一般,盾牌甚至没有覆盖皮革,也没有修边,木板参差不齐。
怎么说呢?至少眼前的阿兰人卫队骑兵,看上去还要弱于乌孙部骑兵,但有可能这并不是精锐的阿兰骑兵。
只是,袁华对那把大匕首很感兴趣,那家伙的做工还是不错的,他很想抽出来看看材质。
不久,有一队骑兵过来,明显盾牌好了很多,修边包皮了。但依然是皮甲,依然是只有一个铁矛头。
阿兰人没有统一的服装,各种颜色都有,新旧不一,他们的样貌是典型的混血,很多人眼睛的颜色都有不同,发色也有不同。
但总体而言,黑色居多,亚洲人的样子更多一点。
族长在一个大帐篷里接见了他们,在认真听过他们的故事以后,说道,“来自于远方的朋友,我将派人告知阿兰部的大首领,是否接受你们,要等待大首领的通知。”
不奴族问,“大约需要等待多久?”
大首领说道,“需要大约三十个日落”
然后他挥手,对着他的卫队长说道,“把他们先安置在西边,那一块大海边的草场上,同时不要让匈奴人进入我们的领地。”
这确实是一个大部落,卫队队长告诉他们,这个部落有一万人,除了他们这个最大的营地,在周围三十里地之内还有两个小的营地。
在一条河流边,卫队长指着河岸边的草地说道,“你们暂时在这里,最后的归属地,还要等大首领的安排。”
又指了指左边,说道,“离这里不远就是大海”
然后,骑兵卫队长抚胸拜别而去。
看着眼前河湾处的肥沃土地,刘玉叹息道,“可惜错过了农时,我们已经无法种下庄稼了。”,她还有一小袋种子,一直带在身边。
众人开始搭建帐篷,袁华却再次叫来刘行,将三种石头交给他,说道,“这段时间,让斥候们到处去找找,看看有没有一样的石头,有就回来告诉我”
然后,他分别告诉刘行,这是煤,铁和铜,是制造金属武器不可缺少的东西。
刘行无比重视,他安排了三十个斥候都认真看过这三块石头,开始分头出去寻找。
此时,袁华站在一个丘陵上向着东边看,他希望能看到那个老头的身影,他希望看到有人在远处朝他挥手,就像以前一起牧羊时一样。
不奴族里的阿兰人,用一千匹战马和阿兰族交换了三千只绵羊,他们没有粮食,未来这些绵羊将是自己粮食的来源。
现在他们的战马已经只有不到三千匹了,已经做不到一人三马,但那些怀孕的母马他们没有卖掉,明年这片草原上会降生至少一百匹小马,马匹又会慢慢增加起来。
可这样看来,粮食始终是不够的,于是上百个鱼篓被放进小河,这一次鱼篓的空隙比较大,袁华他们并不想竭泽而渔。
但这个时代的渔业资源何其丰富,第一天他们就收获了四百多条大鱼,这让族人们都很开心,他们去到海边建立了一些窝棚,每一天都有人在海边的森林里伐木煮盐。
崔力则带着工匠再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开始建造大车,这是最重要的劳动工具,现在他们要一架架造出来。
第二件事,烧砖。
第三件事,造船。
这三件事,对于任何部族而言都是大事,可不奴族的工匠特别多,他们几乎占据人口的三分之二。
于是,袁华和崔力将他们按照技能分组,开始慢慢进行细致化分工。
特别是造船,这里没有人会造船,就连崔力也没有见过,于是袁华画出最简单的帆船样子,这是一条只能做二十人的小帆船。他一边画,一边和这群工匠讨论,用了五天,终于让他们先了解了基本思路。然后,开始将伐木,切板,火烤成型,做胶,浸油,制作绳索,编制草席为帆,全都进行了专门分工。
他们的营地每一天都无比忙碌,卫队长来过两次,他发现捕鱼篓子很好,就问不奴族要了一个,自己拿去用了。
过了三日,卫队长带着一只羊过来,腼腆的说,想用来换五个捕鱼篓子。这大约是,不奴部和阿兰族的第一次交易,双方都很满意。
随着大汉工匠们发现野生的麻,随着土窑开始点火,精美的陶器和坚硬的砖块和瓦片开始出现。上百名匈奴奴隶中的汉人工匠,数千年的知识积累,让他们的器物相较于阿兰族的东西而言,无比精美,华夏文明的光,在一点点明亮这片天地。
不时,有阿兰牧民过来交易陶器和捕鱼篓,这是他们的必需品。
十天后,一个斥候兴奋的冲进营地,他高举着手里的箩筐大声喊道,“煤,煤,煤”。
他会的汉语不多,但铁,铜和煤,他已经会了。
十五天后,铁也被发现了!
二十五天后,铜被发现!
一座两人高的砖窑正在盖起,袁华站在砖窑前,他准备带领不奴族的族人,大踏步走入铁器时代。
可大首领的命令来了,让他们沿着里海向前再走一个月,让他们在里海的西面安家!
族人很失落,他们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现在将要再次远行。
袁华带上一车的陶器,赶着大车前去首领的大营,他向首领请求,让不奴族在这里渡过冬天,明年二月他们将启程。
他向首领承诺这个冬天,向首领进献一千件大陶器,希望得到允许。
首领抚摸着这些大陶器,这确实是他们部落需要的,于是他下令道,“最迟,明年的二月底,你们要动身,我会和大首领说明情况。”
回到不奴部,袁华站在高处说道,“从现在起,我们有七个月时间,准备出发的物资。”
所有人都很高兴,他们是游牧民,他们已经习惯了迁徙,但能有七个月,他们就能够熬过这个冬天,这个冬天会少死很多族人。
上千的马匹和上百人出发,他们跟随斥候去采集煤矿和铁矿,他们现在还没有大车,只能让马匹带着两个巨大的箩筐。
崔力他们正在批量制作大车的组件,但全部组装起来,要到八月底了,因为一辆耐用的大车,需要用到铁。
八月十五日,在一个隐蔽的丘陵洼地里,第一炉铁水出炉,明亮的橘红色铁水流动如同溪流,整个不奴部的工匠全部都在欢腾,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八月底,工匠们在河流处树立起简易水车,再用水车的转盘来不断举起铁锤,日夜不停的击打铁料,工匠们三班倒,日夜不停的劳作。
而袁华则在研究到底什么是炒钢法?这还有一段时间。
当铁器出现,劳动生产率在快速拔高,用水车齿轮开始出现,它们带动的钢铁轮锯,让木头的切割无比快速,这个设备连大汉的工匠都是第一次看见,锯子居然可以是圆的?崔力第一次使用这种圆锯说道,“这东西的速度,能够顶上十个老木匠!”
然后,斧头,小刀,针,铲子,锄头,剪刀,柴刀,菜刀开始渐渐充裕,个人劳动效率在飞速提高。
八月底,木匠们用三天,拼装出了十辆新奇的四轮大车,将换来的羊油灌进轴承,两匹马就能拖着走,运输效率大增。
这一辆车去拉煤,一车就等于十二匹马的负重。
同时,砖块已经足够,人们开始建造大房子,这是不奴部第一次建造房屋,所有人都跑来观看。
袁华他们设计的是一长排房子,他们让熬盐的妇女和儿童在海边每日捡回来大量的贝壳,然后将一箩筐一箩筐的贝壳倒进一个大石头坑里,用水力锤子粉碎,再用火煅烧做成原始水泥。
房子有二十米长,五米宽,中间每五米用砖隔断,这样一次性他们能造出四间二十五平米的房间。
八月底的一天,有人在营地外大喊,“阿拉什,阿拉什,回来了!”
袁华跑出去,就看到有一个老家伙,带着几十个人和一大群马在向着营地走来,他向着袁华挥手!
袁华冲上去,给这个刚刚下马的老头,一个大大的拥抱。
而老阿拉什则笑着对他说,“不错,你做的不错,阿兰族的人都和我们说了,你是一个好首领。”
袁华带着他去看那些正在建造的大房子,豪气的说,“挑一间,勇士先挑”
老阿拉什贪婪的抚摸着砖块,反问,“我一个人的?”
袁华笑了,“你想的美,一个房子要住六个人”
老阿拉什再问,“我能不能挑人?”
袁华哈哈大笑,“可以!”
于是,阿拉什,袁华,崔叔,古尔丽,古塔和刘玉被分到了一个房子里,中间用草席隔开,四个男的一半,两个女人另一半。
老阿拉什带回来四十五人,他们把匈奴人引走了,可还是发生了战斗,他们逃亡了整整十天,一路杀马,一路打猎,用了一个多月才找到阿兰族,回到这里。
老阿拉什把一张羊皮交给刘玉,说道,“这是五十五个勇士的名字,请收下!”
刘玉用颤抖的手接过,所有人都沉默着。
大海上,有风吹来,呜呜的声音,如同草原上的号角,风里有咸味,如同鲜血的味道。
有些人永远也回不来了,他们的魂魄随着这些名字将和不奴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