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二章 写得好极了!

第二章 写得好极了!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从许跃新家到人民文学的路程有十几公里,好在两者间有直达的公交车。

许跃新上车后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将路边不断后退的街景收于眼底。

“小说《班主任》发表至今已有一年多,围绕它展开的讨论仍持续展开。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充分揭露了……”

“牛仔裤,五元一条的牛仔裤,正宗广东货!穿上不满意,七天内包退!”

“近年来,我国文学事业蓬勃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军旅题材作品在质量、数量上却呈现双重下滑的势头。许多读者都在期待着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出现……”

广播声、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而不显得吵闹,只让人感到满满的活力。

温暖活泼,新鲜向上的春天气息,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铺开。

路上行驶的自行车也比许跃新刚下乡插队时多,行人中除去传统的中山装、工装外,偶尔可以看到风衣、牛仔裤……

这年头的公交车比后世要慢一些,许跃新经过两小时颠簸,最终从HD区抵达杂志社所在的东城朝内大街166号。

五层的小洋楼,在周围一圈低矮的平房中显得鹤立鸡群,楼下和京城的大部分单位一样,砌着一圈青砖围墙。

楼房正前方是单位保卫,对方看到许跃新手上的大信封,立即高声劝离:“是来投稿的吧?”

“回去,按地址邮寄过来。我们原则上不接受当面投稿。”

90年代改制前,各国有单位的保卫人员都拥有编制,以退伍军官为主,说起话来都是中气十足,可不像后世的看门老大爷。

许跃新没有知难而退。

既然是原则上,那就说明有例外的可能。原则……不就是拿来变通的吗?

“同志,我是从东北赶过来的,就为把这份稿子亲手送给编辑。”

许跃新走上前,言辞恳切道,“而且我这部小说,是写军旅题材的。”

他看得很分明,眼前保卫干事留着寸头,站立如松,九成九是退伍军人出身,自己向他透露一下题材,很可能会得到帮助。

“哦?军旅题材?”

保卫干事眼中闪过了什么,像是在思考。

作为人民文学的工作人员,他平时经常看书,知道近两年以来,描写军旅生活的作品数量直线下滑,最火的是伤痕文学。

身为退伍军人,他还是更喜欢军旅题材,希望能有人能拿出这方面的好作品。

经过一番思索,保卫干事不自觉站到了许跃新的立场上,打算给他行个方便。

“这样吧,有规定在,我不可能放你进去,否则领导要批评我。”

“你把稿件交给我,我检查确定没问题后,代你送进去,如何?”

“好,麻烦您嘞!”

许跃新等的就是这一刻,麻溜地把信封塞到保卫干事手里,连个反悔的时间都不给他。

保卫干事打开信封,取出稿件粗略浏览一番,确定不是乱七八糟的内容后重新装好,提着信封走入大院。

他刚才没看仔细,只记得文中几个人名。

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

……

又过片刻,人民文学编辑室,编辑组长王潮垠看到保卫干事递来的信封,听对方简要说明原委后,没有多说什么,接过信封打开,审阅稿件。

社里不允许当面投稿,主要是汲取过往教训。前几年刚复刊时,作者跑来当年投稿是很常见的事。

后续有些作者被当面拒绝心态失衡,在编辑室作出不得体的言行,一来二去把路给走窄了,杂志社遂出台禁止当面投稿的规定。

try{ggauto();} catch(ex){}

像今天这样由保卫人员转交,倒是没什么大碍。

“高山下的花环……”

王潮垠翻阅数页后,念叨了一遍标题,露出极感兴趣的神情。

近年来军旅题材式微,而南疆的战争刚结束,以此为题材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小说中各个人物的身份很有意思,来自贫苦山区的连长梁三喜、京城的公子哥赵蒙生、爱发牢骚的排长靳开来……

具体剧情描写也很到位,让人有种忍不住要继续读下去的冲动。

梁三喜从始至终将部队,将家国大义放在头一位,从放心不下连队主动放弃难得的与家人团聚机会,再到最后牺牲生命保护战友,践行下对祖国的爱。

靳开来平常怪话多,爱发牢骚,在战斗中却冲锋在前,没有丝毫软弱,成为连队的尖刀。

赵蒙生从一名备受排斥的纨绔子弟,到融入连队,再到最终成长为痛歼敌寇的战斗英雄……

战争毁灭人更塑造人,让稀泥软蛋变成英雄好汉,让金子在锤炼后更加熠熠生辉。

作者的立意十分高明,人物、剧情的安排恰到好处,令人手不释卷。

凭借经验,王潮垠断定这是一位拥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老作者,否则断然不会写出这么好的作品!

保卫干事看见王潮垠读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觉得不便打扰,遂转身走了。

此刻,王潮垠正读得如痴如醉,已看到梁三喜牺牲后,他母亲和媳妇来部队探视、还债的剧情。

多好的军人,多好的家属啊!

王潮垠情感一阵涌动,心潮澎湃难以平抑,不顾这里是办公室,拍响了桌子:“好,写得实在是好极了!”

众编辑注意力被他的动静吸引,一齐把目光投过来。

能让编辑室大拿拍案叫绝的小说,究竟该是什么水平?

大家都在好奇。

“多好的文章,我来瞧瞧。”

有人凑上前道。

“你看吧,我得把这位春风同志请过来好好聊聊。”

王潮垠仔细阅读着小说尾声部分,闷头说道。

春风是许跃新的笔名,王潮垠觉得起得很不错。

“我帮你下去通知?”

有年轻编辑问道。

“不不,我自己去。”

王潮垠放下稿件连连摇头道,快步走向门外,生怕多耽搁一会人走了。

杂志社门口,许跃新正和保卫干事聊天,这时王潮垠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刘干事,刚才投稿的同志还在吗?”

王潮垠大声问道。

保卫干事赶紧结束对话,转过身小跑向王潮垠,手指向许跃新:“他就是。”

说话间,保卫干事感到很惊讶:眼前这个年轻人写得文章该是有多好,能叫堂堂编辑组长亲自下楼来请?

王潮垠听到许跃新没走,顿时大喜过望,面露笑容地走上前,和许跃新握手:“春风同志,您好,我是编辑组长王潮垠。我刚刚看完您的稿子,想和您上楼一叙。请问您有空否?”

许跃新用力晃了晃王潮垠的手,内心一阵踏实:编辑组长亲自来找自己,说明他对稿子的质量很认可。

“王组长您好,我叫许跃新,正希望能有机会和您交流。”

许跃新不卑不亢,同时又不失礼貌友好道。

他很愿意和眼前这位文学界大拿交流,当然更盼着能和对方当面确定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