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做着生意开疆拓土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执剑星辰大海!
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神爵皇帝刘询驾崩,时年三十六岁。但他带着微笑走的。他十五岁继位,共在位二十一年。在位期间,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五年收回漠南漠北草原,增土数百万里,几乎就是原有国土的一倍。且没有增加多少军费支出,相反最后一算账还赚了不少。
给自己的人民消弭了烦扰中原王朝几百年的草原边患,留下了一个超大的大一统帝国。虽有小过,但人无完人,他的功绩足以证明他是个了不起的皇帝。堪称大帝!
经过一众文臣讨论,因为在其之前文、景、武、高等美谥都已用过,最后论定:神爵皇帝刘询,谥号“桓”,是为夏桓帝。
上下举哀,全国缟素。新服草原部落首领也纷纷亲自来长安吊唁,并参加新皇的登基大典。
新皇刘珏在顾命大臣、大司徒桑无忌的护送之下登上了皇座,接受百官和外国使团的参拜。所有事宜结束之后,新皇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对大行皇帝的政策,不做更改,朝廷官员不做调整调动。
大家都在看皇帝的第一个人员任命。因为桓帝在世时的窦霍案,大司马霍恩赐自尽后,大司马一直无人。
很多人都盯着这个位置。没想到新皇一句话就把大家怼了回去!现在,内无反判,外无边患,有没有大司马问题不大。
皇帝的第一个任命是任命义侯李辰为中书舍人。虽然说大家早就心里有准备,还是没有想到刘珏会任命李辰来做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主要的工作就是随仕皇帝左右,参与机密,草诏拟诏。官级本身不高,但往往都是由文学资望甚重的老儒担任。他们反对的原因,就是李辰年轻。
皇帝只一句话:“朕年不过十三。”于是大家都是十分知趣的人,没人再敢拿年龄说事。毕竟今上可曾经两年监国,井井有条,大家可是交口称赞,颇有圣君之资的。
忙忙碌碌三个月之后,夏桓帝刘询下葬合陵。大家才取下孝衣,换回常服,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
临上朝前的一晚,刘珏紧张的要命,他叫来了李辰,匡承,反复的确认第二天的仪式内容,自己要说的话。
李辰也没有经验,不过好在看的书的确不少,加上匡承也是个饱学之人,将第二天的大朝推敲完毕,才去休息。
李辰被刘珏要求留在寝殿陪他。旁边众人以及李辰都力辞不允。刘珏也只能作罢,便让李辰留在宣室殿的卧房休息。
第二日一大早,天色微亮。被任命为御林郎官的李敢代领御林卫驾车骑执各色旌旗在未央宫各处肃立警戒。
礼官引导所有在京六百石以上官员按品级侯在未央宫殿门外广场。至辰时,只听礼官长声高喝“趋!”话音落下,文武百官及各外邦使节依次快步前行,文东武西分列两厢。
钟鼓声响处,新帝刘珏头戴黑色十二白玉旒冕冠,身穿黑红相间十二纹章冕服,脚蹬双尖翘头登云履,腰配太阿剑,雄赳赳,龙行虎步,进入大殿。
刘珏来到未央宫大殿龙座之上,摘下腰间宝剑放在榻旁剑架之上,一转身,看着龙座下乌泱泱的众臣,心中豪气顿生。微微一笑,轻轻坐下。
礼官高喝“拜!”
众官齐齐跪下,三呼万岁。新帝刘珏大袖一挥:“都起来吧。”几年前李辰就趁着和刘珏一起去草原的时候,教了刘珏一套强身健体的法门。
刘珏修习之后倒是颇有成效,他这一声声音嘹亮,中气十足,穿透力极强,所有人听到后都不禁暗自点头:“新帝好足的底气!”
众人高呼:“谢陛下!”
然后只见以大司徒桑无忌为首的文官肃立东首,各地封王、侯、功臣武将肃立西首。
然后一套一套的礼仪开始了;按照三公、各地诸侯王、九卿、两千石直至六百石官员分别献礼,最后是各地附庸外附敬贡,全部折腾完,居然用了一个时辰。
献礼仪式结束后,三公九卿以及二千石的高级官员进入未央宫正殿内,按照尊卑秩序入座。六百石以下的官员只能在殿外。
大司徒当众宣读了桓帝遗诏:传位太子监国刘珏为新帝,正式宣布了桓帝时代的结束,宣布新帝正式即皇帝位。
接着就是改元建制,经过三公(缺大司马)九卿(缺少府司)的讨论,新帝建元年号为初元!
发布了一系列诏令:包括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册封功臣、任命官员等,主要是以稳定民心的举措。
try{ggauto();} catch(ex){}
初元帝刘珏站起身来,讲了自己的施政理念和方针。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导向,针对当前大夏的情况,再一次阐述要保证北方草原的安宁,稳固北方的边防,努力向西开拓的方针。
大朝会,又是初元皇帝第一次开大朝会,没有人会跳出来唱反调,你哪怕不同意,今天也不会说出来,至多是回去以后写个奏疏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赞成的自然会站出来表示自己和皇帝是想在一起站在一起的。
朝会结束后,皇帝赐宴于众百官,使节共饮,以尊卑次起上寿,礼毕置酒,直到夕阳西下,初元皇帝才揉着酸痛的腰回到宣室殿,召开了第一次小朝会。
参会的有大司徒桑无忌、御史大夫姬同、司隶校尉司马德怡、中常侍匡承、中书舍人李辰。
这次宣室殿主要讨论的就两件事:第一,大司马要不要设,第二,如何开拓西域、西南?
关于第一个问题,两位三公的桑无忌和姬同自然是同意的。而且也是他俩极力主张要设大司马,理由是三公是国家的常设官位。
匡承和李辰是主张暂缓,理由是现在其一没有大的战事,其二大司马主要负责兵事,现在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
最后还是小皇帝一言而决,还是暂不涉及。
其次便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西域与西南,先开拓哪里。
大司徒桑无忌站起来在舆图上一指一画说道:“要想开拓西域,必经也河西走廊,至酒泉张掖甘州肃州一带,而西南的羌戎紧挨着河西,随时可以攻略河西,所以要想沟通西域,必要先攻西南羌戎。”
司隶校尉司马德怡也表示赞同。匡承表示他不懂军事,不过从地图上看,确是羌戎卡着河西走廊的脖子,最窄的地方也仅有几十里宽窄。对方骑兵一个时辰即可杀个来回。
李辰表示反对。羌戎看起来好打,可是很多资料说那里山荒地高,普通人到那里气都喘不上来,更不要说作战了。
羌人世代生活在那里,他们的马匹也十分适应那里的生活。就连他们那里的牛都与我们中原的不同。
他举例子说列国时候最后统一中原的赢赵,一开始也是和羌戎打几十年上百年,最后还是在目前的雍州附近停了下来。因为那里实在不合适中原人作战。
李辰的想法是不一定非要和他们打,至少不用我们和他们打。羌人也分生羌熟羌,我们只许和熟羌做生意,鼓动他们去和生羌作战。我们只需偶尔提供一些兵器就可以了。把熟羌变成雇佣部队即可。
桑司徒一听,呵呵呵的笑道:“李中书,你这是把对付草原的那套又拿来对付羌戎了啊!”大家哄笑。可不是嘛,如出一辙。李辰也没有反对。
李辰承认:“我就是这么想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一开战,羌戎地界不比漠南漠北加起来小,人去少了打不赢,去的多我们就需要大量的兵员。一个兵至少要六个杂役辅助,后方还至少要几十个农民种的粮食来供养。还有牛马辎重都要补充。一旦开战,我们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土地撩荒。”
李辰对小皇帝刘珏施礼说道:“还请陛下恕罪,我要说一下孝武皇帝的事。当年孝武皇帝奋父祖二世积累,与草原作战数十年,打通西域,然我进敌退,我追敌散,我疲敌归。始终不能彻底解决草原问题。就是因为那些地方太广袤无垠,他们游牧也没有什么坛坛罐罐,说走就走。我朝有力无处使。”
听到这里,大家都纷纷点头说是。“所以我觉得能靠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就不要靠战争。”
最后桑无忌也觉得李辰言之有理。刘珏看到这里,大家基本形成统一意见了,就问大家:“然则此事交由谁负责实施?”看大家都看着李辰,皇帝摇头道:“李卿不合适,这种小事都要他去,有一百个李卿也不够用。桑司徒,你有没有合适的人?”
桑无忌搬了半天手指,摇头道:“臣虽不善于带兵,但还算知道几个带兵之人。但此为商道,非臣所能知。”
众人也纷纷摇头没有合适的人。李辰说道:“我倒是有个人,我觉得他非常合适。臣当年去南阳,路过华阳县,华阳县令曹恪就把当地搞得不错。前面和喀颜部作战,我们把他安置在上郡做长史,陛下也是知道这个人的。此人脑子灵活,也会利用商人,加上我们还有个现成的卓氏商社,他们可以替我们出面去做这些事。一边赚钱,一边开疆拓土,岂不美哉?”
(第六十五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