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花钱如流水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朕能造反成功吗!
朱纯臣再一次进宫。
这回不光他一个人,还有英国公、定国公等。
“皇上,真没有粮食了。”
朱纯臣一脸的为难。
其余的几名勋贵异口同声,他们坚持说自家没有粮食。
二十万石头粮食啊。
他们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皇帝不懂民间事,真以为粮食无穷无尽似的,需要从南方运来的。
大明从建国那天起,北方的粮食就是不够的。
那时候北方人口少,南方运输粮食的压力比较低,施行开中法,通过民间,也就是商人们把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北方,获得盐引来获利,这属于非常优秀的经济措施。
后来随着北方人口大增,田地虽然也在增加,实际上粮食的缺口越来越大,特别是京畿地区,因为身处前线,设立了大量的军镇,加上京城的人口直线上升。
开中法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如此之大的负担,地方上也承受不起,于是必须要用军法来保障,所以开中法被淘汰,各地建立大量的运军,严格保障漕运的按期完成。
虽然保证了漕运安全,却对地方造成极大的破坏。
那么勋贵手里到底有没有粮食呢。
朱由检算了笔账。
“京城的人口至少有八十万,漕运每年运送一次,光让这八十万人口不挨饿,需要两百九十余万石粮食,还有京畿各府,南边的州府自给自足多一些,北方的州府少一些,边军的缺口,大头来自于漕粮。”
听到皇帝算账,勋贵们急了。
可众人一时间找不到借口。
京畿各府自身都无法供应,所以京城的供给来自于南方。
一个京城就需要近三百万石的粮食。
可每年的漕运是四百万石,这还是以前成化年数额比较大的时候,当下每年能维持在三百万石都不可能,加上辽西、宣府、蓟镇等地的粮料,可见缺口之大。
但是人要吃饭的。
京城能有至少八十万人,说明京城有满足八十万以上人口吃的粮食,才会有这许多的人口。
加上牲口的豆料。
根据朱由检的推算,勋贵们手里的粮料决计不会少。
否则他们的财富从何处来。
内有太监,外有文臣,哪怕是锦衣卫也被太监和文臣瓜分了权力,而勋贵之富并不少,他们当然不会自己经商,甚至不会沾染。
徐允祯控制不住愤怒,不高兴的看着朱纯臣。
皇帝满足了吗?
没有满足啊。
上回朱纯臣说的话,明显是被皇帝欺骗了,现在倒好,他们落入下风,现在被皇上一步步逼紧,这回要不要再满足皇帝呢。
谁也不敢拒绝,谁也不愿意答应。
朱由检想了想。
退了一步。
“按照三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吧。”朱由检淡淡的说道。
粮价正常的价格是一两银子两石。
农业社会的物价非常稳定,除非天灾人祸的时候,物价才会出现波动。
几年前灾情最严重的时候,京城的粮价也才四五两银子一石,不过才维持了个把月而已,高峰的价格是三两银子一石。
现在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
大清军没入关,大顺军远在陕西,京城的粮价并没有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当下的陕西其实是负资产,没有了供应陕西的需求,反而减轻了负担,可现在京城市面上的粮价却涨到了三两银子。
众人愣住了。
许多人忍不住算账,脸上忍不住的喜色。
try{ggauto();} catch(ex){}
谁跟钱有仇。
脸面?
上回成国公和皇帝已经说穿了不是,勋贵们的确在做生意,这可是辱没门风的事情,堂堂勋贵们竟然做生意。
皇帝拿出三百万两银子,向勋贵们购买一百三十万石的粮食豆料。
草料的价格,比米价便宜一些。
加上海子里的地是两石一亩卖给勋贵们,勋贵们短短的一旬,财富犹如滚雪球一般的吹起来,搞得好像皇上还欠他们人情一样。
这就是反动派的嘴脸啊。
朱由检叹道。
手里头八百万两银子,一下子花掉了三百万两,剩下了不到五百万两银子。
王承恩带着御马监的人去各地购买马匹和大型牲口。
工匠们日夜改造战车。
面料、布匹、牛角、铁料、木头等所有物资都在被采购。
银子来的有多快,花出去的就有多快。
京城突然繁荣了起来。
京城缺货了好几日后,物价飞涨,利润的刺激下,终于在正月十六日的时候,大量的商品连夜运输到了京城。
所有人都被皇帝的大手笔惊呆了。
皇帝仿佛要在亲征之前,把手里的所有银子全部花出去。
到处都在招募人手。
特别是运夫。
商行们的商队把货物运输到京城,也不空车返回了,直接把骡车驴车卖给了宫廷,一头骡子市面上正常价格四两左右,五两已经是高价。
京城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十六两,好的骡子甚至能卖到二十两。
二十两银子。
一匹战马的价格。
百分之五百的利润是什么概念。
整个京畿地区的牲口都在往京城运输。
御马监原本有两百余匹马和七百余头骡驴,现在新添加了万余头骡驴,大多数带着拖车来的,这些拖车上运来了大量的商品,甚至有纸张笔墨。
这也是朱由检一次又一次找勋贵的原因。
京城一夜之间极其繁荣。
大量的商人发了财,大量的人找到了活计。
宫里头也在大量招募。
特别是商队带来的马夫,宫里头每个人每月给四两银子的工钱留下。
而更多的人活不下去了。
每日都有许多的穷人凄凉的带着妻儿老小离开京城。
可市井的确繁华了。
吴襄坐着马车。
他的马车原本价值不到二十两,现在如果到市场上去卖,一百两银子都有可能卖出去,看着京城的变化,吴襄有些茫然。
他不太懂皇帝要做什么。
一路上,京城多了几处募兵的地方。
驸马都尉巩永固得到皇上同意,立刻安排锦衣卫出动,除了京城内外,还派人奔赴京畿各地募兵。
募兵并不是大街上拉一个人来凑数。
乡里有乡兵民兵,虽然疏于操练,可组织体系还在,关键是来源可靠,身家清白,而且城里的募兵,也是从片坊中招募,并不是流民之类。
“每个月二两银子。”
五城兵马司也在招人。
给的虽然不多,但仍然吸引了许多人。
内阁大臣范景文也出京了。
他负责漕运之事,锦衣卫调拨了一部分人,从原来的京营中也抽调了几十人,上百人的队伍,范景文没有急着去南京,而是先去了天津。
一桩桩的变化,吴襄有些急了。
皇帝好像真的忘记了关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