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退钱章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西游:从与大圣结伴寻道开始!
(不知道怎么退钱,以章代钱好了。)
魏征只献了一计,让唐太宗给酆都判官崔珏写了一封信,信中请求崔判官帮助唐太宗还阳。
那崔判官又有名“崔珪”,取的乃是杜鹃啼血之意,以影射帝王含冤陨落。
可如今李世民应当是今年寿终,由太子李承乾(贞观十七年被废)继承大统。
魏征听李世民说,乃是地府之人带他下地府,所以写出这封信件,想为主谋划。
唐王觉得有理,决定搏上一搏,拿了书信,攥在手中。
等夜晚睡觉时,拿走了门外两位将军的画像,当时魂灵出窍,被勾魂使者带到了地府之中。
李世民在幽冥徘徊,却遇崔珪主动前来接驾,遥遥招手大喊:
“大唐皇帝!在这呢,这呢!”
李世民闻言抬头看去,正是个头顶乌纱,腰围犀角的判官。
李世民走过去,见他跪拜在路边,口口声称:“陛下,有失远迎,切莫怪罪!”
李世民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
那人道:“微臣以前,在阳间侍先君驾前,为兹州令,后拜礼部侍郎,姓崔名珪。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李世民闻言大喜,搀扶他起来,问道:“劳烦先生了,可得救我一命?”
崔珪起来后,便直言道:“陛下,您乃是天上紫薇帝君下凡,我乃是生时是臣,死后升为鬼仙,亦是臣子!不必称我为先生。”
李世民点头,随后将信件递给了崔珪。
崔珪览信毕,暗道不好,皱眉道:“几日前,无尘真君刚来过,观望地府作为。十殿阎罗乃是阴间天子,为此加强了管理,却是不好为陛下延寿了。”
“况且,写着陛下您寿元的那账本,阎君已经看过了,我怎敢再阳奉阴违?”
若是此时往生死薄上改笔,却是难办。
见崔珪为难起来,李世民便慌了神,连忙道:“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崔珪为难片刻,于是说道:“此事,定要先去十殿阎罗报备,若是阎君只口否决,就是我也难办;若是阎君含糊不清,只说按规矩办事,那还尚有周旋。”
他们这些仙神有几个不沾亲的,念恩都会走个后门,只要不过分,偶尔的方便也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便过去了。
要是十殿阎罗坚决不肯,那便说明一点机会都没有,甚至还会收走崔珪的权力;
若是不然,崔珪偷偷改了便是,阎君也会装作不知,只是日后被人检举,就要崔珪自己担责任了。
有时候想图方便,需要自己做那个恶人,不能既要别人给你开方便门,又要别人难做。
反正笔与生死簿都在崔珪手中。
但考虑到最近的事,还是得私下说一声才是。
于是崔珪带着李世民前去面见十殿阎罗。
引皇帝过“幽冥地府鬼门关“,路上竟遇李建成、李元吉,又是好一番纠缠。
幸好崔珪念恩,又知李世民来历,守护身前,方才平安过了那里。
本来崔珪乃是死后升为判官之人,是不该与凡尘有留念的。
若是一般的帝王,臣子若是死了,被升为鬼仙,便不再是臣子,毕竟单论天下,也不止大唐一国。
可谁让李世民是紫薇大帝下凡,只得恭敬办事。
崔珪正要交代李世民只见那边有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太宗遂与崔判官并二童子举步前进,来到殿外等候。
太宗正在观望森罗殿外景象,只见那壁厢环珮叮噹,仙香奇异,外有两对提烛,后面却是十代阎王踏步而至。
十王出在森罗宝殿,控背躬身,正要迎迓太宗。
太宗谦下,不敢前行。
寻思道:‘我真是个什么紫薇帝君转世?怎滴阴间天子也这般对我?’
十王面上不好直说是因为紫薇大帝之故,于是变了個法子道:
“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理所当然,何须过让?”
try{ggauto();} catch(ex){}
太宗回礼道:“朕多有得罪,岂敢论阴阳人鬼之道?”
接着太宗前行,径入森罗殿上,与十王礼毕,分宾主坐定。
太宗直言道:“朕如今寿元已定,但朕自论对得起百姓,还请阎君高抬贵手,与我些岁数。”
十王让崔判官拿来生死簿,当下便对公论账,李世民果然应该亡于贞观十三年。
于是十王记起无尘真君的交代,当下说道:“所谓阴阳有序,乱来不得!此事万万不可,唐王还是留下吧,我会托梦与魏征言说此事。”
十王扣下了崔珪的笔,说道:“崔判官,今日劳累了,不若去休息几日?”
李世民闻言死了心,方才跟着十王离开,入轮回道,重新回天上成为紫薇帝君。
而凡间自有无尘盯着,在暗中相助。
紫薇帝君下凡,是为了造出个盛世来,但预定的时间并不够,于是无尘接替了他那份未能完成的事情。
还有一个要谈的,那便是为何不给李世民延寿。
原本是因为紫薇帝君再用了二十年造出了盛世,如今无尘为还恩,便不再需要帝君去当那唐王了。
...
...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三年崩,同年,太子李承前继位,建元‘新天’。
同年腊月,李承乾荒淫无度,穷奢极恶。
百官之言不听,我行我素。
甚至有传言说要废除皇帝,另立他皇。
李承乾大怒,下令杀害魏王李泰、楚王李祐、蒋王李恽等一重兄弟,只留了年幼的。
罪名,是谋反。
一时之间,皇朝动荡不安,时局暗流涌动,人人自危,苦不堪言。
此时,魏征梦见一位手拿拂尘的高人,言说了李世民的遗命,劝他们逼宫。
魏征醒来,果见一封圣旨拿在手中,正是李世民亲笔。
又有长孙无忌,因身为外戚,深以盈满为戒,遂力辞宰相之职。
此后长期不担任具体职务,只保留司空、司徒、太子太师等荣誉虚职,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一,封赵国公。
魏征与他说了这事之后,当即表示入伙,倾家荡产也要干这事。
随即并上其他一干人等,伙同诸多文臣武将,谋划逼宫,要再来一个‘玄武门之变’。
最终,年仅十二岁、以仁孝闻名的晋王李冶,被众人架上了皇位。
由诸多大臣组成‘为主阁’,因为常设在宫内,也称作‘内阁’。
在皇帝年幼之时,由内阁辅佐皇帝处理事务,位高权重。
魏征因为功劳重大,又是手持圣旨之人,所以出任内阁首辅一职,任期五年。
长孙无忌等人则各有职责,也因为这事,长孙无忌名正言顺地开始掌实权。
一时间稳住了局势,接下来的几年里,唐朝更是生机勃发,欣欣向荣,国力愈发强大。
李冶登基后,本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不死之术,不喜游猎,胸无大志。
是个无功劳,但却能守家业的仁明之君。
而内阁之人当真有真才实干,显得皇帝像个吉祥物,因此权力下放,内阁地位愈发如日中天。
长孙无忌成为第二任内阁首辅,权力登峰造极,惹得众人不快。
长孙无忌本想辞任避嫌,魏征等人则是带人另立一阁,独立为‘监天阁’,监察包括内阁在内的文武百官,但官位较低。
行政、监察分管,制约权衡,长孙无忌方才顺利接任。
一时间唐王朝愈发兴盛,万国来朝。
后来两阁争斗不断,彼此不顺,导致了数百年后唐王朝的衰落。
兴也此,败也此。
兴败无常,果真如是。
而李冶的年号,乃是继承了李承乾所定下的年号,因为一些原因,并不作更改。
并且李冶在世时,只用这一个年号。
李冶在位的几年里,被人称为‘新天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