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集 义府枉法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华夏真相集!
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石碛大战,唐军千里奔袭,以少欺多,取得完胜以归。军中诸将皆谓薛礼之功,并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薛仁贵与刘审礼复越大碛南归,遣使前往中军大帐,面见大帅郑仁泰报功。
郑仁泰闻报薛、刘二将大胜,遂率大军一路西进,扫荡残匪。
铁勒思结、多滥葛等部落先前皆保守天山,闻郑仁泰将至,皆都出帐庐迎降;郑仁泰不许其降,纵兵击之,尽掠其家财以赏军士。
刘审礼谏道:将军不可如此,大违天子向以慰抚为主之策。况胡人恨我滥杀,必拼死以拒,增我伤损;既便不敌远逃,待我回兵后亦必加倍报复,反而前功尽弃也。
郑仁泰杀兴大起,置之不理。思结各部残众见降而被杀,只得争相远遁。
唐将杨志率部紧追不舍,深入天山,反为思结部族所败,尽丧部众,单骑逃归。
郑仁泰引大军正行之间,探马候骑来报:末将等侦得胡虏辎重便在左近,薛、刘二将前番大战,虽尽驱其众,但未发现。今胡虏皆亡,大帅越碛,信手可取。
郑仁泰闻而大喜,遂效薛仁贵与刘审礼,亦引轻骑一万四千,倍道赴之。
唐军遂再逾大碛,直至仙萼河,果见胡虏积粮,乃命三军扎营,开怀大嚼,一面派出游骑,向四方哨探残敌。未过数日,积粮食尽,残虏再不见一个。
当时四野茫茫,放眼尽为石碛长沙,水草全无。又忽然天降大雪,气温陡降。
郑仁泰下令回师,唐军士卒饥冻不堪,遂弃捐甲兵,杀马食之。不数日战马杀尽,将士之间又互相残杀,人自相食。
比及入塞,郑仁泰检点余兵,所带一万四千精骑仅剩八百余人,战马全失,衣甲不整。
大军东还长安,司宪大夫杨德裔上书劾奏:郑仁泰身为三军司命,不听部将劝谏,诛杀已降部落,使胡虏逃散;又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丧败者。薛仁贵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并请付法司推科。
高宗下诏,允以功赎罪,并皆释之。
大战既息,朝廷复传檄下令,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副之,不必回师,留在天山诸地安辑铁勒余众。
何力奉命,不动大军,只简精骑五百,驰入铁勒九姓帐幕之中。
诸胡大惊,欲要迎敌,却又不敢;欲要远逃,实在走投无路。何力乃聚其首领,宣谕唐天子圣旨:尔等休惧,国家知汝皆为胁从,赦汝之罪,罪在酋长,得之则已。
部落首领大喜,执其叶护,及设、特勒等二百余人以献。
何力明宣其罪斩之,九姓遂定。似此兵不血刃,只杀二百余人而诸部皆服,其功又在薛仁贵之上矣。
龙朔二年八月壬寅,上命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冬十月庚戌,升西台侍郎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字幕: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人,自幼随父亲上官弘迁居江都。
上官弘时为江都宫副监,在江都之变中与次子上官谨一同遇害,上官仪因藏匿壁间得以幸免,并逃出江都城。
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遁入山林,隐居研习佛典,精通《三论》,而且涉猎经史,善做文章。
贞观年间,上官仪得到扬州大都督杨恭仁器重,并入京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至秘书郎,唐太宗常命起草诏谕。
因曾参与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成《晋书》,上官仪被改授为起居郎。高宗继位,又升任秘书少监,后为太子中舍人。
至此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便为宰相,跻身重臣。
时有左相许圉师,安州安陆人氏,许绍少子,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显庆二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龙朔中四迁,拜为左相。
其子许自然,担任奉辇直长,游猎时侵犯平民农田,田主怒责,许自然便以鸣镝射之。当晚回至府中,不敢隐瞒父亲,便将此事告诉。
许圉师大怒,杖责儿子一百,而不曾奏闻天子。
那田主被鸣镝射中,虽未曾受伤,但大受惊吓,便诣司宪呈讼,状告许自然仗势欺人。司宪大夫杨德裔与许自然交厚,且知其已受父亲家法责罚,遂不受理田主之状。
西台舍人袁公瑜获悉此事,遂遣人改易姓名,上封事密奏天子:许圉师身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岂非作威作福!
高宗李治览奏,便召许圉师至朝,询问此事。
许圉师明知此必是有人借题发挥,一时忍耐不住怒气,遂答奏道:臣备位枢轴,以直道奉事陛下,不能悉允众心,故为人所攻讦,诬以作威作福恶名。至于作威作福者,或手握强兵,或身居重镇;臣以文吏,奉事圣明,惟知闭门自守,何敢妄作威福!
天子起始之时面色尚见温和,闻其言辞激烈,大有怨望之意,遂不由怒气塞胸,问道:则若是卿手握重兵,则可作威作福邪!
许敬宗看见,暗暗喜欢,遂上前就天子怒火之上,再添一把干柴:许圉师作为人臣,对天子质询如此不敬,罪不容诛。
高宗遂遽令将许圉师引出殿外,诏特免官为民。
许敬宗好不容易捉住政敌马脚,岂有不痛打落水狗之理?当年十一月,复唆使党羽交相弹劾,终将许圉师下狱,必欲置其于死地。
唐高宗毕竟是为一代明君,始终不肯吐口,下笔勾决。
次年三月,将许圉师贬官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后贬为相州刺史(今河南临漳)。刑部尚书杨德裔因徇私庇护许自然,亦被流放庭州。
许圉师在相州为刺史之时,政存宽惠,甚得吏民拥戴。
尝有部下官吏犯赃事露,许圉师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读其诗后自生愧惧,遂虚心改节,更为廉士,其待下宽厚如此。
许圉师离开相州之后,当地百姓立碑纪念之。上元中再迁户部尚书,仪凤四年卒,诏赠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谥曰“简”,并陪葬乾陵。
许圉师所生四子,长名许自然、次名许自牧、三曰许自遂、四谓许自正,皆在朝中为官。惟有孙女许氏,配与诗圣李白为妻,且为李白生下一对儿女,为后世留下一段文坛佳话。
许圉师罢相当年,十二月戊申,众臣建议天子封禅泰山。
高宗下诏,以连年征讨高丽、百济,辽东战事方休,河北之民劳于征役为由,其封禅泰山、巡幸东都之举一并停止。
此后未久,龟兹国遗部复生变乱。帝命海道总管苏海政带兵出击,并令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与继往绝可汗发兵帮助。
苏海政乃是唐朝第二任安西都护,亦是沙场宿将,战功赫赫。
当时引兵前往龟兹,先到达兴昔亡可汗境内。
兴昔亡可汗,便是当年随程咬金从征阿史那贺鲁之阿史那弥射;后又奉高宗之命往征西突厥,身为南路行军总管,与北路总管苏定方并驾齐驱。
继往绝可汗,本名阿史那步真,与阿史那弥射乃是同宗兄弟。
两人虽系同宗,但早在投降唐朝以前就结下极深仇隙。阿史那弥射在降唐以前,统领西突厥处月、处密等部,是西突厥莫咄叶护。阿史那步真欲自立为可汗,遂谋杀弥射弟侄二十余人,逼迫弥射带领族人出奔唐朝。
步真虽然如愿以偿,最终夺取弥射部族财产,但因遭到部族强烈反对,反被驱逐,不得已也投靠唐朝。
西突厥再次败亡之后,兄弟二人便被唐朝分封为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大都护,分掌突厥五咄陆及弩失毕五部。
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闻说苏海政北征龟兹,到至兴昔亡可汗境内,率众越境来迎,并密谓苏海政道:阿史那弥射暗中勾结龟兹,欲图谋害大帅,望多加小心在意。
苏海政乃是一勇之夫,由是大怒,又思自己所带部众不过数千,便与部将议:阿史那弥射若反,彼有数万大军在境,我辈死无噍类矣。
诸将皆道:不如先下手为强,于其起事之前诛之,弥其大患于未发。
苏海政称是,乃矫称天子敕旨,令大总管赍帛数万段,往赐兴昔亡可汗及诸部酋长。兴昔亡可汗毫无怀疑,便率其部众前来参见安西都护,并拜受唐天子之赐。
未料参拜未毕,苏海政一声令下,便将阿史那弥射及其随从悉都收执,即命斩之。
咄陆五部及弩失毕五部首领,闻说可汗被无辜杀害,俱都非常愤怒,于是纷纷叛唐。五咄陆之鼠尼施部,以及弩失毕五部之拔塞干部俱反,先行率众逃走,欲还归突厥故地。
苏海政与继往绝可汗分兵追击,终于讨平二部。
因到达疏勒南部,却遇弓月部复引来吐蕃兵马,要与唐军开战。苏海政见己部已是师老兵疲,不敢硬拼,便用军资贿赂吐蕃,双方议和而归。
此后未久,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病死。由此突厥十姓无主,复生变乱。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痛恨大唐无故杀死兴昔亡可汗,便与李遮匐率部归附吐蕃。
西突厥诸部由是顺势再起,来寇庭州都护边境。
庭州刺史来济,当初因受褚遂良案牵累被贬至此,闻报叛军将至,遂引州兵拒之。
部将皆都劝道:我州中驻兵有限,今胡虏大举而至,恐寡不敌众,大人亦深沟高垒,休与出战;一面向朝廷修书告急,请发援兵,是为上策。
来济决心将身殉国,便谓其众:我当初身为宰辅,不能匡辅社稷,辜负先帝遗嘱,早就当死;幸蒙天子顾念旧恩,存全以至今日。今值胡虏犯边,我当以身报国,夫复何言!
遂不着甲胄,赴敌而死,时年五十三岁。
龙朔三年,春正月。
左武卫将军郑仁泰再次引兵出塞,征讨铁勒叛者余部,悉皆平之。同月乙酉日,帝以李义府为右相,仍知吏部科选之事。
二月,徙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更名为瀚海都护;另徙故瀚海都护于云中古城,更名云中都护。以石碛为境,碛北州府皆隶瀚海都护府,碛南则隶属云中都护府。
西北局势变幻便如白云苍狗,至此复归于平静。
李义府既主典选重任,乃仗恃中宫皇后之势,专以卖官为事,铨综无次,怨讟盈路。
高宗李治颇闻其事,乃将李义府召进大内,对其说道:朕闻卿子及婿,颇不谨慎,多为非法,满朝皆有怨言。我今在病中,尚要为卿掩覆众议,卿宜戒之!
李义府闻言勃然变色,颈颊俱都涨红,抗颜折辩道:此是何人告诉陛下?
高宗答道:卿但闻我言如是,何必就索其所从得邪!
李义府殊不引咎自责,起身缓步而去,天子由是不悦。
当时长安有善望气者名叫杜元纪,闻说李义府为天子所责,便来进言:我观右相大人所居宅第,积有狱气,今且潜升而出。大人宜积钱二十万缗以厌之,则狱气自消。
李义府信以为然,聚敛尤急。
不久李义府母死,居丧期间,朝廷每逢朔望给予哭假。李义府并不守灵哭丧,辄微服与杜元纪驰出城东,遍登古冢,候望气色,观察风水。
有痛恨李义府专权御史探知其事,便密封上奏,说李义府与江湖术士擅自窥觇灾眚,阴有异图。且又利用职务之便,聚敛无度。此前曾遣其子右司议郎李津,向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索贿,受其钱财七百缗,授以延司津监之职,作为报酬。
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知道此事,亦上封事密告。
至此李义府惹起众怒,皇后武氏亦自无法回护。
龙朔三年四月乙丑,天子搜集诉状盈箧,便命将李义府下狱,遣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为主审官,与御史、详刑共同鞫审罪状,又命司空李勣监督审理。
李义府此番落入鬼谷子掌门手中,况其违法之事皆有实证,如何抵赖?只得照实招供。于是审实定罪,呈报天子,诏命将李义府除名免官,流放巂州;李津除名罢职,流放振州;李义府诸子及诸婿并皆除名罢官,分别流放庭州各地。
朝野闻言,莫不拍手称庆。其后便有长安闲人,创作“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传奇评话,写成露布,悬挂于通衢闹市。
try{ggauto();} catch(ex){}
因李义府多取人奴婢,及其事败,官府各命散归其家。故其露布称云:混奴婢而乱放,各识家而竞入。遂为一时街头巷议笑谈。
李义府既败,高宗移驾新建蓬莱宫含元殿,升御紫宸殿听政,更命故居之宫曰西内。
五月壬午,柳州蛮酋吴君解造反,上遣冀州长史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翙为将,发岭南府兵讨之。
时逢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各遣使上表争论曲直,更求援兵,高宗皆不许。
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在国内获罪,恐怕遭受诛戮,遂引私兵逃奔吐蕃,见吐蕃赞普,将吐谷浑虚实尽情相告,请兵讨伐自己母邦祖国。
吐蕃赞普大喜,便命素和贵为向导,发兵攻打吐谷浑,击破其国。
吐谷浑可汗曷钵弃国而走,与弘化公主率数千帐走依凉州,向唐廷奏请徙居内地。
高宗览奏,遂以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右武卫将军独狐卿云、辛文陵等,分屯凉、鄯二州,以备吐蕃。
六月戊申,又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以为吐谷浑之援。
吐蕃禄东赞既破吐谷浑,乃引军北上,驻屯青海,复遣论仲琮出使长安,表陈吐谷浑率先挑衅之罪,且请和亲。高宗李治不许,遣左卫郎将刘文祥使于吐蕃,并降玺书责之。
秋八月戊申,高宗考虑因东海之地累岁用兵,百姓困于征调不已,士卒又战溺死者甚众,心生怜悯,遂下诏罢止三十六州造船事务。
又遣司元太常伯窦德玄等分诣天下十道,询问州县百姓疾苦,黜陟地方官吏。
字幕:窦德玄,洛阳人,唐高祖岳父窦毅曾孙。
冬十月辛巳朔,诏命太子李弘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十二月壬寅,以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率兵出击铁勒弓月叛军,以救于阗。
当是之岁,大食国势力大盛,出兵击破波斯、拂菻二国;又南侵婆罗门,吞灭诸胡,拥有盛兵四十余万,直与大唐形成东西对峙,分庭抗礼。
画外音:所谓大食,即是阿拉伯帝国。唐代以来中国史书均称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或称哈里发帝国。阿拉伯帝国自唐朝贞观年间创建,至南宋末年除灭,国祚历经626年,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乃是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以及阿拔斯两个世袭王朝。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东西跨度最长帝国之一,亦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第五个地跨亚欧非三洲大帝国。
阿拉伯民族源于阿拉伯半岛,原是游牧民族,初以家族为基,渐成部落。
据犹太教之《圣经》及伊斯兰教《古兰经》记载,都谓阿拉伯人与犹太人有血缘关系,同属闪含语系。自六世纪后半叶始,由于埃及混乱,又拜占廷和波斯之间连年战争,使得波斯湾、红海至尼罗河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便改走阿拉伯半岛陆路。
麦加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扼守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使麦加成为一座繁荣商业城市。
时有麦加城古莱氏部落哈希姆家族之子穆罕默德,自称先知,全名艾布·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本·哈希姆。
其先祖世代皆为酋长,拥有掌管麦加克尔白祭祀、召集古莱氏部落议事会议权力。但从其曾祖父之后,家境开始衰落;父亲阿卜杜拉沦为商人,并在儿子出生前殁于经商途中。
穆罕默得出生时未见生父,六岁时又遭母亲病故,自此便为孤儿,由祖父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抚育。至八岁之时,祖父继又去世,再由伯父艾布·塔利卜收养。
人之一生乖舛,无过于此。
穆罕默德虽历经苦难长大,但为人诚实谦虚,办事公道,且又乐善好施。于是迅速赢得族人赞誉信任,被称为“艾敏”(忠实可靠者)而不称其名。
二十五岁时,受雇于麦加诺法勒族富孀赫蒂彻,为其经办商务,并带领商队到叙利亚一带经商。公元596年,穆罕默德与赫蒂彻结成连理。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四十一岁,始以真主安拉使者身份,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最初只在亲朋密友中秘密传教,三年后便在麦加公开传教,号召阿拉伯人放弃原有信仰,皈依真主安拉。
伊斯兰教徒先从贫民开始,其后一些商业贵族成员加入进来,引起麦加统治集团关注。为自身统治利益,倭马亚贵族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雅特里布因穆罕默德到来,其后便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
十七年后,便确定公元622年为伊斯兰教纪元,号为希吉拉,并以此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岁首(622年7月16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元旦。
穆罕默德到麦地那后,成功调解该城原有部落间各种争端,建立更高威望。
待到时机成熟,便以麦加穆斯林“迁士”及麦地那“辅士”为基础,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并定伊斯兰教原则,同时制定宪章,以为教务及政务准则。所有穆斯林俱都相信,穆罕默德受到真主授权,率领部族指挥乌马公社,对麦加贵族政府进行自卫反击。
624年3月,麦地那穆斯林袭击麦加古莱西贵族武装商队,引发“壕沟之战”,最终以少胜多,取得大胜。穆罕默德由此威望大增,麦地那人纷纷加入伊斯兰教。
此后数年之间,穆罕默德先后两度与麦加军队交锋,挫败麦加万人大军围攻,稳定住新兴政权。此后麦地那军队愈战愈强,屡战屡胜。
穆罕默德又派遣弟子宣扬伊斯兰教,联合周围各部,使麦地那伊斯兰国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军兵临麦加城下,与麦加政府缔结《侯德比耶和约》。麦加贵族被迫接受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则承认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
从此麦加成为阿拉伯宗教中心,居民主动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宗教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各部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其继承者号称哈里发。
此后历代哈里发为巩固伊斯兰教统治,并为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用计土地要求,由此掀起大规模扩张运动,并开始其长达一百余年征服世界行动。
公元664年,阿拉伯人占领阿富汗。然后兵分两路,北路军进军中亚内陆草原,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尔高原西部,遇到唐朝军队才停下脚步,并与吐蕃西部接壤。
南路军攻入印度河流域,征服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大小邦国。
唐高宗麟德元年,便是公元664年。
春正月甲子,高宗诏命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李旭轮为单于大都护。当初卫国公李靖大破突厥之后,曾迁三百帐落于云中城,以阿史德氏为其族长。
此后天子每欲有所为,便动辄为武后所制,由是渐渐警觉,欲裁抑之。
镜头闪回,复说武后夺权过程。
李义府被其政敌扳倒,全家遭到流放,武后便深觉不安,又谓时不我待,遂欲凭一己之力,进一步掌握政权。于是一面排除异己,一面培植私人势力,为左右朝政张本铺基。
因以天子目眩,不能亲自理政为由,先劝李治使用天皇称号,自己则称天后,以消朝臣对皇后参政之事所生非议。
李治从之,于是自称天皇,赐封武氏为天后,共坐朝堂,并理朝政。
时有宗室大臣虽然不满,但见武后处理政务极尽聪慧,外交复不堕大唐国威,吏治刑狱亦皆显示公平,也自无话可说,只盼天子目疾早愈,不被架空而已。
时有道士郭行真,经常出入禁中,以驱邪除魔为名,尝替后宫施行厌胜之术名。内宫有宦者王伏胜,因不满郭行真对己蔑视,因而暗将此事告发。
高宗闻报大怒,遂密召西召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计议此事。
上官仪密奏:此因皇后专恣弄权,故生此事也。我大唐自立国以来,高祖便有严命,内宫绝不许有汉宫时此等巫蛊之事。近来皇后倚仗批阅奏章之权,为所欲为,海内沸腾,皆有抱怨,陛下宜乘其未形成大患,遽请废之。
高宗信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草诏,欲罢黜武氏皇后之位。
上官仪草诏拟就,呈于天子书房,未及用玺。早有洒扫内侍窥见,急奔告于武后,说天子即将下诏废后,只待用印颁布。
武后大惊,遽诣天子寝宫,涕泣自诉己冤。
高宗李治被其哭得无奈,又招架不住,遂焚其诏草,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
武后曲意奉迎,复于枕席间极尽稠缪,施展骊山媚术,妖魅之状势不可当。
李治当即迷糊,犹恐武后怨怒,因讨好道:我初无此心,皆都是上官仪教我,此后绝不再受其蛊惑,皇后尽管放心。
武后听罢,咬碎银牙,怒火万丈,暗道:我不去惹你,你倒先来撩拨老娘,若不将你打入阿鼻地狱,我便枉习骊山奇术,摩尼神经!
因翻阅上官仪履历卷宗,知其先为陈王咨议,与内侍王伏胜俱曾奉事故太子杨忠,于是便有主意。乃遣心腹往见许敬宗,唆使其诬奏上官仪、王伏胜与废太子杨忠同谋大逆。
十二月丙戌,诏赐杨忠死于流所;上官仪下狱,与子上官庭芝及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右相刘祥道与上官仪相善,罢政降为司礼太常伯;凡与上官仪往来朝士,大都流贬。
上官仪父子既死,刘祥道罢相,唐高宗遂擢升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并同东西台三品。乃从东都出发,赶赴泰山,前往封禅。
从驾文武兵士数万人众,仪仗法物相继百里,列营置幕,弥亘郊原。
其时大唐威震四方,诸国酋长、可汗及国王皆朝会扈从。突厥、于阗、波斯、天竺、罽宾、乌苌、昆仑、倭国、新罗、百济、高丽酋长随从,穹庐毡帐,牛羊驼马,填候道路。
转过年来,乃是公元666年。春正月戊辰朔,高宗封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
己巳日,登泰山极顶,敕封玉牒,并上呈帝册藏以玉匮,配帝册藏以金匮,皆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玉玺,藏以石椁。
庚午日,复降泰山往南,禅于社首,祭皇地祇。
天子初献祭礼毕,执事者皆趋下阶罗拜。然后宦者执帷,奉皇后武氏升坛献祭,称为亚献,帷帟皆以锦绣为之;于是皇后酌酒,实俎豆,登歌,皆用宫人。
武后亚献毕,复表请后宫参与奠献,天子准之。于是,凡六宫内外命妇奉奠,及祭地祗梁甫,越国太妃(太宗李世民妃子)燕氏为终献。
史称古来帝王封禅,规模以此为盛。
高宗封禅泰山,是为唐朝皇帝首次封禅。高祖谦让,不许封禅;太宗惮于劳费,亦不许封禅。将欲封禅时,初因有星孛于太微,次因海啸停止。至高宗时期,终成盛举。
壬申日,高宗御朝觐坛,接受百官朝贺;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乾封元年。
封泰山还都十四日,高宗复又南至曲阜,拜谒孔子之庙,追赠孔子为太师,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并免孔子裔孙褒圣侯孔德伦子孙赋役。
正月十六日,还至西亳州,拜谒老君庙,更上老子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令创建祠堂,改老子庙所在地亳州谷阳县为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免县内李氏宗姓租庸调一年。
唐高宗兼信佛法,并为玄奘法师著作《述圣记》。于是敕令在兖州创建紫云、仙鹤、万岁三观,以及封峦、非烟、重轮三寺。
又诏命天下诸州,须建置道观、佛寺各一所,每座道观及佛寺各度七人出家。高宗在位期间,天下寺院扩至四千所,僧尼多达六万余人。
当时大赦天下,惟终生流放罪人不许其还乡。李义府闻此,忧愤病卒。(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