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我在诸天送外卖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 第99章 简体字与好诗

第99章 简体字与好诗

中文啦 www.izhongwen.cc,最快更新我在诸天送外卖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刘伯温,你说这些是想告诉孤,那第二个你看不透的非常之人就是王明?”

刘伯温微笑继续,点点头。

“不错,正是王大人,臣看不透他……”

“若臣没看错,太子殿下好像对王大人有些不喜……请恕臣多嘴,若传言无误,恐怕就连陛下对王大人的态度,都似乎也有些过于……”刘伯温心里想着合适的形容词,嘴里咕噜的转了两圈,好险才把‘敬畏’‘忌惮’换成了更中庸的形容词:“……过于‘谨慎’了。”

“是以,还请太子殿下谨慎行事,纵使不喜其人,也莫要得罪其人。”

“太子万金之躯,不可冒险,也当谨慎处之。”

“孤……”朱标缓缓吐出一口气,“孤明白了,谢刘先生教诲。”

“刘先生,实不相瞒,那位王大人今日在孤与父皇面前说了一些对于宋师的一些教导规矩颇为过份的话,孤甚是不喜,孤乃尊师重道之人,但是偏偏父皇又命我待他以叔父之礼。”

“宋师被气走了,父皇又命其要在孤这文华殿中成立一个什么大明皇家小学,他又给孤了许多奇异的缺行少划的简陋字体书写的课本书册,说是用来教学孤和孤的皇弟乃至皇妹们,孤把这些书都翻看了一二,发现其内容大多玄奇,让孤踌躇,里面有太多孤不懂的事物。”

“而刚才那本书,就是孤在里面发现了一些不太好的内容,恐教坏孤的皇弟皇妹们,让孤颇为震怒,正想去找父皇告状呢……”

“现在刘先生既然正好来了,孤才觉得有些不太慎重了,父皇处理国事,日理万机,孤觉得还是慎重些好,先看完这些课本书册再说。”

“孤才疏学浅,不明其中奥秘,还请刘大人你能帮孤多多参详一二这些课本书册,剔除里面错漏荒谬的内容。”

刘伯温听完后,恍然道:

“原来如此,请太子殿下放下,臣虽才薄学浅,愿为殿下参详一二。”

“好,那就有劳先生了,请来看这边……”

“先生请看,你先看这些小学《语文》课本,你看看这里面的内容有没有问题……这是小学一年级课本,里面有一种叫做拼音的东西可以辅助学习汉字,倒是颇为精妙,只是所学所教的却是什么简体字……”

刘伯温接过,细细翻阅后,沉着冷静的道:

“回太子殿下,这种所谓拼音确实精妙,有助于稚童学习汉字,而且拼音之妙还在于能帮助稚童正确发音,这也有助于推广朝庭官话。”

“但最让臣佩服的其实这些成系统的简化汉字,这才是最精妙的东西。”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其实汉字自起源开始就一直在发展转变,由繁化简,从上古时期的甲骨文,商朝时期的金文,再到周朝时期的大篆,小篆,秦末时期的隶书,乃至汉朝以后方才成形的楷书,宋朝时期的宋体,还有草书,行书……”

“汉字,一直在不断发展演变与简化,其实在宋时就已经有了简体字。”

“殿下你看这个简化‘无’字,和现在的‘無’字其实就是同一个字,但这个无只有简单四笔,好用好记又好写,要比这个無简化太多了,臣闲时写书信时,也是常用‘无’而不用‘無’了……”

“而且很神奇的是,虽然这些简体字都是缺笔少画第一次见,却很神奇的大都能辨识一二,下面还有拼音注解,这真是让臣佩服。”

“臣认为简体字与拼音没有问题……有问题的也许是课本内容,这需要臣慢慢翻阅。”

“唔……听先生这么一说,孤现在才发觉确实如此,明明孤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简化汉字,但因为拼音的原因孤却能通读无碍,神奇,当真是太神奇了……”

朱标想到这里,不禁摸了摸怀中的《历史》课本,孤刚才居然能看懂七七八八,这简体字和拼音确实神奇。

皇弟们厌学,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不就是字体笔画太多,难写难念难认吗?若是先从简体字学起,那就简单多了……

“噫?这一篇课文极有意思,《两小儿辩日?》似乎是出于《列子~汤问》的翻译……好好,居然如此直白易懂,妙哉,妙哉啊……”

“哦哦,这个就有意思了,居然是李白的静夜思诗篇解析,嗯,不错,唐诗宋词极为优美确实该学……”

“嘶!!这,这首诗,这首诗我怎的没见过!好,这样的精神……”

“此等绝妙好诗,臣居然没有听闻过,太子殿下,你快来看一看这首好诗啊。”

朱标还在一旁冷静小心的搜找着所有《历史》课本,捡起厚厚一叠,一页页翻看着查找着还有没有其他关于明朝的历史课文,只要出现,就放在右手边身下!

这其间他看到了让他心惊肉跳的字眼!

比如,明朝土木堡之变,明末崇祯帝,闯王李自成……满清入关!?

传十六帝,大明覆灭???

清朝,满清?大清?大清代大明???

这怎么可能?

父皇驱除鞑靼建立的大明王朝,居然会在二百年余后灭亡于蛮族之手?!

两百多年后会又一个大元朝灭亡我汉人天下了吗?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啊啊!!!

父皇开创的大明王朝,孤未来将要继续的大明王朝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朱标强行收敛内心中几欲癫狂的情绪,凑到跟前,看完了这首《竹石》。

“不错,确实好诗,这首竹石确实……”

朱标本想附和夸赞,忽然目光一凝,他看到了这首诗的作者名注释。

刘伯温也看到了。

“作者是清朝书画家郑燮……清朝?清朝是哪个年代?”

“奇怪,臣从未听说过,难道是哪个无名小国年代?太子殿下,你师从宋濂,臣晓得宋濂博学多识,不知殿下可曾在宋濂那听闻过哪本古籍文本有过这无名小国的记载啊?”

朱标脸色发紧,忙转过头去。

“不知,不知,孤不知……”

“呃,是,殿下也不知道吗,看来要亲自找宋濂问问了,对了,还有李善长,他虽不如我,却也是博学多识的人,也可以找他问问……”

刘伯温摇了摇头,继续翻看下去。